四千四万心得

篇一:蒋巷村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赴蒋巷村考察学习心得12月6日,党支部组织我们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企业骨干,参观考察了:全国文

明村——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并拜访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蒋巷村党委书

记常德盛同志。我们此行的目的,在于考察学习以常德盛同志为代表的蒋巷村党员干部、村

民员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从中体现出来的党员干部的先进

模范带头作用。

走进蒋巷村,风景优美、绿树环绕、绿油油的田野,整洁的别墅群,宽敞气派的工业园,

生机昂然的生态园,学校像花园、工厂像公园、村前宅后像果园、公墓像陵园、全村像个天

然大公园。我们先后参观了蒋巷新村—村民的别墅住宅小区、老年公寓、生态种植园、村史

展览馆、民俗馆、村办公楼、蒋巷宾馆等地方,观看了介绍蒋巷村近四十年发展奋斗历程的

资料片。

40年前的蒋巷村,还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血吸虫流行而且

偏僻闭塞的苦地方,河沟坑洼、土地破碎,粮食产量级底,村民决大多数住的是泥墙草房。

但是,蒋巷人不甘心贫穷、不甘心落后,他们在村委书记常德盛同志的带领下,凭着“天不

能改、地一定要换”、“穷不会生根、富不会天生”的信念,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展开了斗争。

他们挖沟渠、填洼地,首先从提高粮食产量入手,很快甩掉了穷帽子。进入改革开放以后,在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同时,蒋巷人开始大力发展主体工业、扶持

民营经济、吸引外资、扩大联营,在工业发展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

蒋巷村增加村民收入、增加社会事业建设和社会保障投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等各方面也得

到了全面地发展。2005年蒋巷村地社会总产值达11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45万

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持续超过2万美元。这对于一个人口只有760人、辖地只有3平方

公里的村,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蒋巷村由当初哪个穷乡僻壤发展成为如今这样一个现代化的农村,它的发展过程值得我

们深入的思考:

蒋巷村的脱贫至富、快速发展,靠的是有一个良好的领导班子。有道是:“火车跑的快,

全凭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直接决定了一个集体的发展。在以常德胜为首的领导集体的带领下,村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他们积极响应党的

号召,努力生产。作为带头人,常德胜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了这个村的发展,他日夜操

劳,走南闯北,一心想着自己的集体,自己的村民。也就是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感动了村民,

调动了村民的生产积极性。参观蒋巷后,我知道了常德胜的“奇”,就在于他“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改”的精神,他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他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高尚品质。常德盛无私奉献,有

所作为,不图名利,一心为民的事迹使所有在场的党员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先进性教育。大家

认为,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勤勤恳恳,脚踏实地,所有党员都应该在先进性教育

中,对照先进性标准,比较自己和优秀党员之间的差距,进而有力地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发

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蒋巷村之行确实给大家很大感触。参观结束后,同志们纷纷表示,

要好好学习常德盛同志始终保持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

人民服务,努力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协调、科学发展的执着追求;学习常德盛同志充分发挥

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负责精神和情系百姓、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优良作风,为

加快推进“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作出自己更大的贡献。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都要在学校

教育教学的不同岗位上发光发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篇二:参观蒋巷村心得参观蒋巷村心得5月12日我*组织部分*参观了常熟市支塘镇蒋巷村,学习那里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思

40多年前的蒋巷村,是一个“小雨白茫茫,大雨成汪洋”、穷土恶水、血吸虫流行而且

偏僻闭塞的苦地方,村民绝大多数住在泥墙草房里。蒋巷村在常德盛书记的带领下,凭着“天

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的信念,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

力,使蒋巷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走在蒋巷村,一排排别墅林立,绿树成荫,全

村像个天然大公园,让人流连忘返。跟随观光车游览,我心里不断在感叹蒋巷村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对常书记的钦佩之情也

油然而生。常书记将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放在了蒋巷村发展上,四十年如一日,从常书记身上

折射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奉献精神。常书记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共产党员的宗

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就要心系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不计较个

人得失,一心为公,执政为民,不为己谋私利,一心一意为民谋福利,做到这些就是一种奉

献。而我们少数村干部缺少这种奉献意识,一切以私利为中心,心中想的是自己而不是群众,

什么有利可图就做什么,心思不在此如何发展村经济。奉献意识是基础,有一颗为民办实事

的心,才能“百姓得实惠,发展见实效”。“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体现了常书记内心强烈求变的渴望,就是这种求变的意识化

为一种强大的动力,促使着常书记千方百计的想方设法来改变、发展蒋巷村。我想每一位村

干部都应具备求变的意识,全身心谋发展,不能只限于现有的工作方法和思路,得过且过。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唯有求变才能发展。常书记用了40多年时间将穷土恶水的蒋巷村发展成现在远近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村,这种坚定发展信念,朝着目标坚持不懈努力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而我们现在村发展环

境比常书记那个年代要优越的多,国家政策等都在向农村倾斜,我们只要坚定信念不懈怠,

定能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配强村两委班子很重要,村干部要起“领头羊”作用,带头创业致富,自己有了这

种能力才能带领村集体、群众致富。这就要有奉献意识,不能只想自己致富而忘了共富。村

两委班子齐心协力谋发展,深刻理解领会中央精神,结合本村实情科学发展,力争走出一条

符合本村实情的新农村发展道路。愿*的明天更美好。篇三:苏州学习心得体会(村党支部书记3篇)苏州学习心得体会

**镇**村党支部书记***近日,根据镇党委安排,我有幸参加了“万名乡村干部培训示范班”,并到苏州进行了参

观学习,通过学习,我找到了差距,增长了见识,受到了鼓舞,开阔了思路。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这次学习考察,共安排了六堂理论课。听取了苏州农干院讲解的《农村基层干部策略与

方法》、《提高农民收入的新思路、新方法》、《苏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思路与探索》、《社会建

设与社会管理创新》、《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努力破解新时期三农难题》、《土地流转与专

业合作组织建设》,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非常强。

二、苏州新农村建设的感受与体会

(一)更新观念,思想解放思路决定出路。苏州人搞发展,无论什么经济形式,能搞活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发

展就行。80年代初期,苏州人大搞的乡镇企业,如今已做大做强,最后发展成了集团公司;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后,他们通过因地制宜推行“三大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

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实现了镇级收入靠税金,村级收入靠租金,农民收入靠薪金和

股金的良性收益分配格局。而当年我们也有很多乡镇企业,比如**厂、**厂,但是为什么我们的企业全部倒闭,而苏州的乡镇企业却越做越大,我觉得这就是创新和观念

(二)发展第一,新农村建设高标准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始终坚持发展地方经济,牢固树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

不活”的发展理念。上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创造出苏南经济模式。造就了一批

跑供销、闯市场的能人。苏州人将其概括为“四千四万”,“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

说尽千言万语,排除千难万险”发展乡镇企业。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

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工业反哺农业,

苏州新农村建设飞快发展。

(三)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苏州新农村建设发展速度快,标准高,不是喊出来的,也不是吹出来的,是脚踏实地艰

苦奋斗干出来的,实干可以出成绩、出经验、出办法,实干可以战胜困难,可以创造奇迹。

全国文明村——蒋巷村,曾经是一个穷土恶水、交通闭塞、血吸虫流行的苦地方,在村党委

书记常德盛同志的带领下,怀着“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精神和“穷不会生根,富不是

天生”的信念,坚持走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创新发展之路,经过40多年的艰苦

奋斗,变成了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村、全国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这种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的确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苏州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吃苦耐劳的苏

州干部和苏州人民共同创造的结果。

三、学习苏州经验,创造性的推进我村新农村建设这次苏州之行,我认为最大的收获不是学到多少拿来就用的招数,而是思想上得到了洗

礼和升华。苏州发展所具有的独特条件和机遇是我们无法比拟的,但苏州人的创业精神和吃

苦耐劳的品格是值得我们学习。他山之石,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抄照搬。为加快我村新农村

建设的步伐,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才能取得实效。苏州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村党支部书记***近日,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泰安市委组织部为期七天的乡村干部示范班并赴苏州农村干部

学院学习。通过几天的学习,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境界,坚定了信心,看到了希望。

***部长就这次培训班的学习目的及要求更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就是我们学什么、怎么办和

怎么干的问题,现将个人的一点体会作以下总结。

一、学什么

首先要学一种精神,一种敢为人先、艰苦创业、超越自我、开拓进取的精神。更要树立

一个信念,一个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穷一定要变的信念。我们要以“等不得”、“坐不住”、

“靠不起”的紧迫感和压力感积极行动起来,拼上、豁上,大干一场,不辜负市委对我们这

次培训班的希望,真正做到不虚此行,学有所获。纵观苏南经济强村,大都有一个持久、稳定、强力的领导班子,在经济建设中,党员干

部不仅发挥了带头致富作用,而且还有一种无私奉献和回报社会的精神。参观了全国文明村

常熟市蒋巷村,江苏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旺山村等村集体经济特别发达的村,让我们看到了真

实新农村的美丽画卷,深刻感受到村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改革开放以来,苏州人始

终坚持发展地方经济,牢固树立“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发展理念。上世纪80年代,大力发展乡

镇企业,创造出苏南经济发展模式。造就了一批跑供销、闯市场的能人,苏州人将其概括为

“四千四万”,“踏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排除千难万险”发展乡镇企

业。地方经济的发展为解决发展的矛盾和困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雄厚的经济基础为新农

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工业反哺农业,苏州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勤劳的苏州农民

在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的新农村建设的改革大潮中,走出了一条“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

游旺家”的康庄大道。

二、怎么干

要有一个好班子,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我们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充分发挥

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有一个好项目,选一个好的项目要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我们要有一个长远的发展目

标和规划。既要有经济效益,又要有社会效益,特别是我们农村要充分考虑到生态效益,目

前我村已经制定了一个集养殖、加工、种植为一体的生态循环发展模式,现在项目正在实施

中。

要有一个好的机制,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要充分调动班子成员的积极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是要拓宽农民增收途径。要充分发挥各村里致富能手的影响力,带动周边村民一起搞烤烟、蔬菜、畜牧、养殖、茶叶以及紫袍玉带石产业共同致富。争取各种扶贫资金,用于乡里基础实施建设,从思想上清除“一靠二等”的弊病。

五是要多提好建议,做些实实在在的事。在发展中首先找到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把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好了,就会有发展。目前我乡主要是三缺: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才。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补救。现在我乡各村都安装了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我打算利用电脑知识,为村里养鸡户、养猪户提供养殖技术,为他们在网站上发布销售信息,拓宽他们销售渠道,确保养殖能赚钱、无后顾之忧。

我一边参观考察,一边收获着、思索着。只要我们的执政者心中装着人民,一心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把党的根本宗旨变成爱民、为民、富民的实际行动,华西村能办到的,我们乡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