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全省建筑施工扬尘防治经验技术交流活动上的汇报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同志们: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工作措施上实现“四个融合”。标准化管理与精细化措施融合。印发《**市工程施工作业现场管理规定》《**市施工工地现场扬尘严防严治工作规范》《**市线性市政工程扬尘防治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等系列工作标准,对工地围挡、道路硬化、车辆冲洗等技术指标作出详细规定。在深入考察学习外地好经验、总结固化本地好做法的基础上,制发了《**市建筑工程施工扬尘十方面强化管控60条细化措施工作要点》,增强了建筑施工扬尘防治的科学性、精准性和有效性。落实细化措施,全市住建系统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排查整治,共检查建筑工地4044个次,下发问题整改通知单1108份,已全部整改完成。常态化巡查与差异化监管融合。充分发挥扬尘治理专业委员会办公室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完善长效工作机制,定期召开会议,会同相关部门,每月督导检查,确保任务落实。今年已组织包县督导5次,累计检查项目和点位146个,发现整改问题30个。探索建筑工地abc分类差异化扬尘防治管理模式(a类为扬尘防治标准化工地、b类为扬尘防治达标工地、c类为扬尘防治严管工地),集中力量加大c类工地管控力度,鼓励企业创b争a。建立建筑工程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红黑榜”制度,对成效显著的优先纳入评优评先范围,对发现问题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采取通报批评、约谈企业负责人等措施,倒逼企业加强扬尘防控。信息化手段与网格化模式融合。高标准建设“**市建设工程智慧监管服务一体化平台”,设置了扬尘防治等18个功能模块,全市规模以上建筑及市政道路工地视频监控、扬尘监测全覆盖,市县主管部门全部进驻,企业项目全部上线,并与生态环境等部门实现数据实时互动共享。同时,利用平台实施智慧喷淋,实现了数据超标启动、达标停止、科学降尘。在中心城区搭建了以“颗粒物探测激光雷达”为核心的监管系统,24小时连续监管。建立驻点监督帮扶机制,开展常态化帮扶,今年已完成36次,发现整改问题160余项。项目化引领与全面化推广融合。积极创新应用扬尘防治新技术、新工艺、新措施,在具备条件的项目上开展试点,成熟一批,推广一批。比如,裸露土地覆盖方面,充分考量价格和效果,推行土工布代替密目网,成效明显;基坑开挖阶段,应用防尘天幕,在水幕单元之间设置喷淋降尘装置,实现“绿色封闭式”土方开挖;主体建设阶段,在塔吊大臂安装喷淋系统,在脚手架密目网外侧设置喷淋装置,实现高空360度大场景喷淋。
工作成效上实现“三个提升”。空气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06,改善幅度全省第2。今年以来,全市在建项目pm10日均值远低于国标二类区日均限值,截至7月底,全市优良天数比例56.1%,同比增长9.2%,优良天数110天,同比增长18天。监管水平全面提升。全市在建建筑工程项目全部实现智慧化监管,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域化监管网格。优化问题发现、交办、整改、跟踪、销号流程,做到了数据智能分析、问题精准定位、任务闭环处置,实现了由“一条线”向“一张网”的全面转变。社会评价明显提升。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市民代表、媒体监督员等开展“工地开放日”活动,得到广泛好评。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对建筑工地围挡进行了升级,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今年以来,全市住建系统在各级媒体刊发报道扬尘防治工作300余次,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