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阳明传》心得体会

20**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参加贵州省代表团全体会议时说:王阳明的心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是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的切入点之一。

作为中国人,不可不知王阳明。

王阳明何许人也,为何让众多豪雄敬佩不已。王阳明在日本倍受推崇,我们所熟悉的稻盛哲学更是源于阳明心学,可就是这个根在中国的宝物,在我们国内知名度与历史贡献严重不符,皆因为与主流的唯物主义相悖在学校教育中,被当做唯心的反面教材。尽管王阳明对于我们十分重要,但一般人似乎并不在意。贵州龙场阳明洞虽然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游人很少,很多贵阳人都没去过。“龙场开悟”。什么开悟不开悟。与百姓没有关系。日本学者高度重视“龙场开悟”,矢崎胜彦曾五次来阳明洞。十六世纪王阳明学说传到日本,对明治维新起了很大作用。王阳明促使日本人思想解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实际上,王阳明和他的心学学说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已震惊了世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在明中叶以后传到日本,一举成为显学,后来影响到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思想界,南怀瑾先生说:“日本人采用了他知行合一这个原则,融合了西方、东方文化,才有了明治维新,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王阳明是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一不朽的伟人曾国藩、蒋介石等人对王阳明非常推崇,蒋介石甚至认为“中日两国的差距就在于一个王阳明”,他说:“日本自立国以来,举国上下,普遍学我们中国的是什么。就是中国的儒道。儒道中最得力的,就是中国王阳明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哲学。日本窃取“致良知’哲学的唾余,便改造了衰弱姜靡的日本,统一了支离破碎的封建国家,竟成功了一个今日称霸的民族。”蒋介石曾经三次到阳明洞参悟,败退台湾后他对王阳明的研究愈发痴迷,甚至把台湾草山改名为“阳明山”,要求儿子蒋经国苦学阳明心学。蒋经国学后亦佩服之要求其部下以王阳明与蒋介石并列为最值得尊崇的导师。

知行问题,是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这个问题在中国哲学史上争了几千年,吵了几千年,至今尚无定论。简单的说:知,就是理论;行,就是实践。孙中山认为,知难行易,也有人认为,知易行难。而提出知行合一的人是明朝的一代圣贤王阳明。王阳明姓王,名守仁,号阳明,浙江余姚人。现代人评价于阳明是一位伟大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这四家他都当之无愧。古人评价王阳明是一位“三不朽”的人,所谓三不朽,就是指在“立功、立德、立言”三个方面都达到圆满。中国历史很悠久、很灿烂中国的历史人物也很多,各有特色。但是真正做到“三不朽”的人,没有几个。在立功方面,王阳明不但剿灭了危害社会上百年的江西广东等地的匪患,而且率领一群不到3万的乌合之众平定宁王朱底豪10万精兵。立德方面,他德行圆满,很多得道高僧、道士都被他折服,他的德行甚至也感化了他的敌人。立言呢,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以及他的心说,都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理念,漂洋过海,深刻的影响了日本、韩国等地方,是日本明治维新能成功的理论支持。在我新中国的历史上,两次碰到这个知行问题,绕都绕不过去。第一次知行合一的结果是:将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那就是“枪杆子里面出政“农村包围城市”,权”,“打土豪、分田地”,“星星之火可以焙原”第二次大碰撞是“展开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得出结论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是实事求是”。从此邓公开始了他那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改革,从而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

人生,原本就是一张张白纸组成的书卷,有心的人,用心书写,满卷花香,缤纷摇曳;无意的人,匆匆走过片荒凉,苍白寡淡。无论是繁华还是悲凉,欢乐还是忧愁,最终都会被历史的烟云遮盖,落满厚厚的灰尘,唯有那些如同星河般的人物,历经千年风雨,依然在泛黄的纸页中闪闪发光,千古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