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坚持问题导向 不断提升调查研究工作水平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方法,是我们党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法宝。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调查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做得好不好,关键看有没有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有没有解决问题。2023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指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这为进一步推进调查研究提供了行动遵循。党的二十大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当前,我国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各种矛盾交织、风险隐患叠加,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国内影响改革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躲不掉、避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中顽固性、多发性的问题还将长期存在。国际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安全形势动荡混乱、风险汇聚,和平与发展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问题越多、挑战越大,越能彰显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实践意义。只有将调查研究做实做深,才能发现问题的真相和全貌,剖析其产生的根源,找到破解难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调查研究贵在真研究问题。调查研究是由“调查”到“研究”的连续性动态过程,调查是研究的前提,研究是调查的升华,没有调查的研究是无源之水,离开研究的调查是无的放矢。调查研究不能一调了之,也不能重调查、轻研究。调查获得丰富的、鲜活的第一手材料,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要对材料进行研究。一是做好调查材料的整理分析工作。调查获取的材料是未经整理的,就像一盘“粗沙”,需要“沙里淘金”。要坚持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的方法论,对调查所获得的材料进行筛选、提炼、分析与综合,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全过程,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真实情况提炼出来,把问题短板揭示出来。二是选好典型,深入“解剖麻雀”。“解剖麻雀”是毛泽东同志对典型研究方法的形象比喻,意在以小见大地深入研究问题。他指出:“在一切活动中找出几个令人满意的和令人不满意的典型例子,经过深入研究,总结经验,得出具体结论。”运用从个别到一般、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通过深入研究具体典型,从中找出事物的规律,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切实做到研而有用、研而有获、研而有效。三是形成研究报告,提供决策参考。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具体呈现。高水平、高价值的调查报告能够反映问题的实际情况,提供对策建议,推动问题的解决,从而体现调研工作的重要价值。

调查研究关键在于真解决问题。判断调查研究的质量,不在于去了什么人、到过哪些地方、用了多长时间;也不在于调研报告写了多少、写得好不好,关键在于是否通过调查研究解决了实际问题。在现实中,调研走形式、走过场的现象屡禁不止。有的调研是“绣花枕头”,“重包装,轻干货”,形式漂亮、材料出彩,却提不出有说服力、有见地、可操作的对策,解决问题就成了空话;有的调研虽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停留在“案头纸面”,不执行、不落实,流于形式、成为摆设。如果调查研究止于调研报告而没有及时拿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没有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不仅使调查研究失去它的本来意义,还会浪费大量人力物力,更会失信于民、影响党员干部的形象。因此,调查研究不能“调”而不“研”、“研”而不“用”,而是要真解决问题,使调查研究成果及时“落地”。对调研中反映和发现的问题,要列出问题清单、责任单位、完成时限,形成任务表、责任表和时间表,并构建常态化督查回访机制,持续跟踪问题解决进度,掌握问题解决最新情况,千方百计为问题解决排障碍、寻出路。对一时不好解决或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及时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确保每个问题都有安排部署。当然,解决问题不能“就事论事”“隔靴搔痒”、只为解燃眉之急,而是要有长远思维,从全局考其根本、摸清规律,进而完善政策、形成制度,彻底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