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史崇德学习心得体会:坚持三德,做三种人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是习总书记针对立德问题特别强调过的话。10月份以来,通过参加党史学习教育“学史崇德”专题的学习,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了习总书记缘何用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这九个字高度概括学史崇德的实质。下面,我从坚持三德方面,谈谈自己的体悟。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坚持守公德,做担当之人。守公德,指的是要涵养道德品行、提升思想品质,做一个有德又有能的担当之人。我们通过学习党史,从孔繁森、焦裕禄、沈浩等优秀先辈们身上体悟道德风范并加以学习,勉励自己成为一个德行俱佳的人。具体而言,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来加以实现。一是坚守社会公德。最基本的就是遵守社会公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小节改起,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守好小规矩成就大方圆、做好小事情方成大气候,我们应当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增强责任意识与担当意识,努力做社会公德规范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二是坚守职业道德。作为人民警察,保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安定、守护百姓安宁是我们的职责。无论是在机关部门或是在基层一线,我们都要珍惜岗位、珍惜工作、珍惜职业,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担当作为,诠释好警察的职业道德。拒绝慵懒、告别无为,更不因平凡而懈怠,亦或因平凡而胆怯,始终努力做工作中的强者。三是坚守为民品德。总书记说过:“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这不仅是总书记对我们广大党员提出的要求,也是我们党员应有的为民品德。正所谓“人民公安为人民”,公安工作的服务对象是广大人民群众。为此,我们要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才能真心实意地为民办实事;要时刻牢记根本宗旨,才能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坚持严私德,做干净之人。严私德,指的是要保持良好作风、公事不掺私情,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干净之人。从含义上来说,私德包含家庭、个人品德、作风、习惯以及个人私生活中的道德。回顾党的光辉历程,那些革命领袖和革命志士无一不是私德良好的典范。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用大公无私、刚正不阿、廉洁奉公树立了一个个干净鲜活的形象。我认为在向他们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三点去努力。一是严家风。家风在这里指包含作风、党风、政风。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党风、政风的沃土和基石,家风正才国风兴。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家庭条件、风气、环境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成长和工作。作为领导干部,更要带头建设家风、美化家风,管住身边人、做好身边事,不让身边人对自己的工作造成梗阻,或者对自己的仕途带来连带责任。二是严清廉。清正廉洁是衡量私德的度量衡。党员干部是否廉洁,群众眼里心里都有杆天平秤。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准则》,始终牢记《纪律处分条例》,是我们保持清廉本色的基本要求。坚持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毫不松懈整治警风警纪,是我们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做一名干净的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廉政高线、守住廉政底线、把握廉政红线。三是严规矩。我们党是一个讲规矩的政党,是一个守纪律的政党。规矩意识,不仅是自身修养的基本意识,也是党性修养的必备意识。对我而言,既是一名党员干部,也是一名社会公民,遵纪守法、规矩做事才能称得上是一位有道德的公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才能称得上是一名有党性的干部。为此,遵守党章党规、牢记警纪警规、加强党性锻炼、提高道德修养,努力做合格党员,是当下以及未来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做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