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材料谋篇布局的“套路”与“反套路”

经验材料是各级党政机关指导和推进工作的重要载体,其质量水平是衡量一个单位写作实力的重要标志。但在工作实践中,一些文秘工作者满足于直接沿用“套路”,洋洋洒洒、下笔千言,形成的工作经验材料千篇一律、乏善可陈,未能充分发挥该类文稿的作用。本文尝试结合两篇检察机关办案经验材料的谋篇布局过程,分享如何全面看待经验材料写作“套路”,并通过抓住关键词,突破“套路”对写作思维的限制,以期打造出接地气、有个性的篇章结构,展示思想站位、体现工作成效,让经验总结更到位,让文稿读来更“解渴”。 

一、工作经验材料写作的“套路”之辩 

现在一提及“套路”,人们往往就会联想到重复、刻板、不走心等消极词汇。客观地讲,“套路”体现了对某项工作深层次的理性认识,有自身的独特价值。工作经验材料的谋篇布局“套路”属于对该类文稿写作规律的总结提炼,尽管容易被冠以“老生常谈”之名,也说明其本身即是一种被广泛了解和接受的写作范式,提供了完成工作经验材料写作任务的一种常见解决方案。暂时抛开有亮点、有特色、有新意等更高层次的文稿要求不谈,运用“套路”捋思路、列提纲,的确有助于总体掌握某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在较短时间内先形成一篇中规中矩的“初稿”。因此,在构思工作经验材料篇章结构时,笔者倾向于将“套路”作为思考工具,用于梳理工作脉络、吃透写作对象。一些谋篇布局“套路”实际上蕴含了对某领域工作推进方法的普遍性认识,对没有具体参与该项工作但要起草工作经验材料的人员而言,有助于克服畏难心理、激发写作灵感,尽快进入写作状态。 

二、工作经验材料篇章结构常见“套路” 

第一种“套路”以递进逻辑展开,常常以某项具体工作的推进步骤为时间轴搭建文稿结构。例如,检察机关在成功办理某系列案件时,遵循了事先谋划部署——收集完善证据——庭审指控犯罪的基本工作流程,依此形成文稿结构:

(一)提高政治站位,领导靠前指挥,坚定打击决心;

(二)上下两级联动,强化办案力量,确保案件质量;

(三)建立引导机制,增强检警配合,夯实案件证据;

(四)依法履行监督,及时提出纠正,排除证据隐患;

(五)积极汇报请示,依法审查认定,实现精准打击;

(六)庭审预案扎实,有效指控犯罪,庭审效果良好。这种“套路”以“放电影”的形式再现了案件的办理过程,对办公室人员而言,基本提纲列出来了,也就明白了案子是怎样办出来的。倘若依此结构直接成文,难免会带来平铺直叙的感觉,工作成效、工作经验等本应着力体现的要素容易被稀释,导致文稿重点不够突出、特色不够鲜明。 

第二种“套路”建立在前一种“套路”基础之上,以并列逻辑展开,办公室人员沿着时间轴理清某项具体工作的开展情况后,从中找出若干主要抓手,再结合举措和效果逐一阐述。例如,在总结检察机关成功办理某疑难案件经验时,通过系统回顾办案经过,发现其中有几项核心工作对全案的成功办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此形成文稿结构:

(一)依法履行职责,客观全面审查在案证据;

(二)发挥主导责任,精准开展自行补充侦查;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四)引导完善证据链条,破解“某犯罪行为界定难”;

(五)缜密筹备庭审指控,破解某系列案件“内部指证难”。 

一篇思路清晰、亮点纷呈的工作经验材料,既是对一项工作的完美收官,为今后类似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益借鉴,更是对单位风采和办公室人员综合能力的一次集中展示。工作经验材料的写作不排斥“套路”,从关键词入手实现工作经验材料篇章布局的“反套路”,实际上也属于一种“套路”。若想让经验总结材料有“干货”、有“嚼劲”,就要充分尊重该类文稿的特点,在理解和把握某项具体工作上多下功夫,而避免表面化、机械化运用“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