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材料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材料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经验材料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理顺管理体制机制,建强城市基层党建“轴心”。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把街道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一是加强管理体制改革整体设计。针对全市20**年街道社区扁平化管理改革后,在体制衔接、人员身份认定、工作传导等方面不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问题,市委坚持问题导向,从体制机制入手,加强系统谋划,自上而下对街道管理体制改革进行整体调研和设计。20**年11月,市委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方案》,为顺利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奠定了政策基础。二是合理核定街道机构职数。坚持资源向基层倾斜原则,根据城市发展和人口变化,将市辖区原来实行扁平化管理的62个大社区整合为43个街道,核定行政编制263个、事业编制495个,街道领导职数设两正三副,其中设专职副书记1职,内设机构统一设置为“四办两中心”,即基层党建办、公共安全办、综合管理办、人大政协工委办、社区服务中心和综合调处中心。通过合理设置机构,确保街道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三是调整优化街道职能。取消街道招商引资、协税护税等职能,赋予街道党工委相应职责职权,涉及街道的城市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区职能部门调整派出机构负责人、驻区单位评先评优都要征求街道党工委意见,增强街道话语权,把街道党组织建设成为联接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

二、推动地企共驻共建,构建多方联动的共建机制。注重从共同目标、共同利益和服务需求入手,市委市政府与石油石化大企业确定了发展共谋、责任共担、城乡共建、稳定共抓的“四共”方针,把街道社区和油化企业、驻区单位、新兴组织有机联系起来、充分调动起来。一是做实组织共建。在市区两级班子配备上,石油石化大企业领导兼任市委常委,所属二级公司领导兼任区委常委。在体制机制上,市级建立地企协调会,区级实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街道推行“大工委”制,社区实行“大党委”制,建立党建协作区,吸纳油化大企业、驻区单位、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共驻共建,通过做实组织共建,淡化了体制、隶属、级别的观念,营造了“我们是一家人”的氛围,为开展共驻共建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推动资源共享。抓住油田企业“三供一业”移交地方的有利契机,通过签订平台共建协议、打造资源共享联盟、制定开放目录清单等形式,将辖区内各类场所、平台、设备、技术、人才等资源相互开放,统筹使用,推动党员联管、场所联用、服务联动。目前,驻区中省直单位已累计投入资金3亿元,为社区提供办公和活动场所83个,全市社区场所平均面积达到1300平方米。三是鼓励活动联办。采取建设党建协作区、签订共建协议、实行结对共建形式,鼓励、倡导联合举办活动,以此带动各方主动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大家庭。目前,全市共建立社区党建协作区288个,签订共建协议182份,结共建对子168个,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联合举办活动1388场次。

三、做优做细群众服务,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抓党建促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实行领导包保制。建立常委包保社区制度,市委书记和县(区)委书记带头,市委常委和县(区)委常委每人联系一个党组织力量相对薄弱、工作开展较慢的社区作为基层党建联系点,定期深入联系点调研指导,开展志愿活动。截至目前,市、县(区)级领导干部共参与活动520多次,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和社会治理问题370多个。二是推行管理网格化。按照网格化、精细化的要求,社区网格人员实行责任分工,开展上门服务、代理服务、一站式服务,网格员对辖区网格内的群众诉求、市容环境、街面秩序等内容进行巡查,小事网格办、马上解决,大事部门站所办、转交相关单位认领。社区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发生了明显变化,运行机制更加科学高效,满足了居民对公共服务的现实需求。三是为民服务便利化。推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志愿服务“四进驻”,全面实行一站式办理,让群众“最多跑一次”。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普遍开办老年人日间照料、日常生活事项缴费窗口,儿童“四点半”课堂、棋牌活动室等,把服务送到群众心坎上。四是推动治理智能化。打造“红堡垒”、智慧党建e网通等党建平台,通过手机app,就能参加党组织学习和活动,及时发现社区存在的问题,参与社区治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