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材料:某局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提升社区警务效能孟钢同志

孟钢同志

**局紧紧围绕“做专做实警务室”要求,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努力把警务室做专、做实、做强、做精、做优,推动城乡社区警务整体工作水平的提升。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做强警务室,提升工作能力。采取五种方式,引导社区民警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一是远程教学。开设“远程教学”专题栏目,组织社区民警学习。还先后*次召开社区民警经验交流会,指导警务室民警切实落实好“十项任务”、提升警务室民警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二是巡回授课。选调优秀社区民警,在全市开展社区警务巡回授课,传授工作方法,讲解规范要求,现场解答社区民警工作中发现的疑难问题。自今年*月份以来,先后举办巡回授课培训班*场次。三是基地示范。根据治安状况和工作侧重点不同,市局选取*个优秀警务室作为示范基地,组织全市社区民警参观交流或驻点学习,推动警务室建设工作全面开花。四是集中培训。利用每年15天的“一警多能、综合执法”集中培训时间,有计划、分批次地组织社区民警参加培训,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法律、基本技能,切实增强社区民警业务能力。五是热线解难。建立“社区警务信箱”和“网上课堂”专栏,通过网上交流、咨询互动,开辟网上学习新空间,累计答复基层民警业务提问*余条。六是随岗培训。组织新入警民警开展随岗培训和跟班作业,采取以老带新、强弱搭配、现场学习等方式,交流群众工作、人口管理、安全防范、情报信息等经验做法,不断提升社区民警队伍整体素质。

四、做精警务室,严格内部管理。着力从五个方面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确保社区警务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完善工作规范。以警务室为依托,依靠乡(镇、社区)综治部门和群众力量,统一组建“信息员、专管员、调解员、安全员”4支队伍,构建“*网、*网、*网、*网、*网”5个网络,建立健全勤务报批、检查监督、工作日志、责任追究、保障服务、绩效考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实行规范运作。二是统一装备配置。统一警务室的外观标志、警务公示栏、标识灯箱和警民联系箱(簿)等式样,统一为社区民警配发警务工作包和工作日志本。三是建立考评机制。制定了《社区和农村警务绩效考核办法》,实行“月考核、月通报”,督促社区民警积极开展入户调查、宣传发动、治安巡逻、实地检查、警情通报等具体工作,提高社区民警的工作效能。四是实行跟踪问责。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警务工作后进推进会,每年评选“优秀社区民警”*名。民警调离或年度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低于90%的,收回命名牌。警务室内部设置及外部标式规范率从今年上半年的*%提高到9月份的*%。五是完善激励机制。先后开展了群众工作法、社区民警之星先进评选活动,激发社区民警的工作首创精神,推动了社区警务工作深入开展。近年来,先后有*名社区民警被提拨使用。

五、做优警务室,实现群众满意。围绕把警务室建成“老百姓家门口的派出所”的目标做优警务室,着力培育和打造社区警务品牌。一是形成“警校共建、企地共建、社区共防”的防控模式,打响“社区防控牌”。大力实施社区民警“进学校,促法制学校建设;进企业,促平安企业建设;进社区,促和谐社区建设”的“三进三促”工程。二是以主动维稳为首要责任,打响“矛盾化解牌”。要求社区民警把社会政治大局稳定作为首要任务,主动参与,提前介入,深化各类不安定因素排查化解。对排查发现的矛盾纠纷,以社区警务室为平台,集中力量进行化解。三是发挥社区警务室平台功能,打响“服务群众牌”。在社区组织开展“心联心”工程,主要内容包括在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站,代为群众办理户口补登、迁移、项目更正等事项。把派出所的户口和暂住证办理、消防咨询等21项职能下放给警务室,真正把警务室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派出所。四是以打造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为目标,打响“流动警务牌”。市局投入资金*余万元,购置*辆流动警务车,在主城区繁华地段建立*个集接待报警求助、巡查堵控、信息采集、管理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实战服务型“流动警务室”,已经成为防控犯罪、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