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通报的“三把钥匙”

通报是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的常见文种,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中广泛使用。起草一篇高质量的通报须明其要领,我们体会关键在于掌握好“三把钥匙”。

钥匙之一、找准重点难点  

文种特点须精准把握。通报有其区别于其他公文的鲜明个性特征。

告知性强。通报的目的,是让大家掌握有关情况、要求和精神等,起到周知、警示、教育或者借鉴等作用,以统一思想行动。所以,起草通报应当注重有效信息的传导,比如关于工作情况的通报,就要全面梳理具体做法、实际成效、差距不足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以使大家周知工作动态,明确工作方向。

典型性强。通报的对象或者事项,应当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起草通报不仅要选准典型,还要将其中的典型意义表述充分。比如交流情况类通报通常会选择当前重点难点工作领域,发掘典型经验做法,以点带面推进整体工作开展。批评类通报往往会选取易发多发、危害大、教训深的典型案例,剖析原因、提出警示,起到举一反三、引以为戒的作用。

时效性强。通报是在特定时期和背景下,针对特定目的而产生的,指向性强,必须保证时效。尤其是在社会治理、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领域,通报的情况往往具有紧急性,通报单位应当及时向有关方面或社会传达相关信息,以明实情、正视听、防偏差。对于一些持续性工作或事项,可以分阶段逐次通报,提高时效性。

通报内容须真实准确。真实准确是通报的基本要求。通报的内容不能失真失准,更不能虚编假造。

核实事项。文中所涉事项都要认真核实,做到实事求是、没有水分,经得起验证。如关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通报,被通报对象违纪违规的发生领域、具体情况、产生的不良影响和相关事实的来龙去脉都要很清楚,做到见人见事。

核清细节。文中所涉地址、名称、案例内容等细节,都要精细推敲,确保严谨无误。如在疫情期间发布《关于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活动轨迹的通报》,公布的相关人员活动时间、地点等都要精确,以方便群众对照排查。

核准数据。对通报的数据要认真核准,确保来源出处可靠、数据真实可信、没有统计差错。如关于经济工作情况的通报,会涉及一些具体的数额、比率等经济指标,起草时要核准一手数据信息,不能主观臆测、过度演绎。

评价态度须客观公正。无论哪一种通报,均应做到态度鲜明、分析中肯,评价客观、结论公正。要把握好以下方面: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避免虚实缺结合。通报代表组织的意志,应该有一定的思想性、动员性,但有的通报全篇平铺直叙,或者完全说理,没有做到有论有述有评价,信服度和感染力不足。虚实结合、互为表里,才能增强表彰类通报的激励性,强化批评类通报的深刻性,让受众受到触动、得到教育。

如一则关于违纪违法案件的通报,陈述案件实情后,深入分析了当事人信念丧失、追求特权、心存侥幸、逃避监督等原因,深刻提出要增强政治意识、强化规矩意识、坚守为民情怀、自觉接受监督等警示要求,虚实相应,鞭辟入里。但另一则批评类通报,在要求部分写完“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引以为戒”后便再无下文,过于空洞,让人不知所“引”亦不知所“戒”。

避免公开未审查。通报应当注意区分不同范围,做到内外有别。有人认为只要不涉密,就可对外公开,结果泄露了信息,引发舆情。如果通报需对外发布,应当按照审慎性原则进行审查,充分考虑发布的风险因素,谨防随意公开造成不良影响。不宜公开的,要按规定准确界定知悉范围,或者对涉密敏感信息删节后予以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