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井冈山学习考察报告
今年10月9日至12日,在党委的精心组织和安排下,我作为中青班的学员赴井冈山革命圣地进行了为期4天的学习、考察和参观,接受了一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多年来,我曾经接受过无数次培训,但这一次最为震撼;我曾聆听过无数个革命故事,但这一次最为生动;我曾写过无数心得体会,但这一次最为真切。井冈山之行,将是我人生中一段难忘的历程,将成为我今生心路历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一、学习考察的基本情况
这次学习考察我们主要参观了北山烈士陵园、小井红军医院、井冈山革命历史博物馆、北山革命烈士陵园、黄洋界、茨萍毛主席旧居、重走挑粮小道等革命历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还有观看实景剧《井冈山》。这次考察学习,由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全部行程作了周密细致的安排,临行前领导亲自作动员讲话,并提出了要求,班主任老师随团队综合协调,班委的同志认真负责、组织有序。加上学员们高度的自觉性,遵守纪律、积极配合、团结友爱、相互关心,尽管考察时间紧,路途长,但是,大家情绪高昂、兴致勃勃、善始善终考察了所有活动点,每到一处纷纷都具体询问了解历史,在纪念碑前敬献花圈,对先烈默默致哀等。
小井红军医院,位于江西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面约6公里处,因地形犹如井状小盆而得名,是我军第一所正规医院。这所医院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木结构二层楼房,共有32间病房,可容纳200位伤员。当时医院条件极为简陋。医生很少,药品奇缺,医务人员自己上山采药,并用竹片、木板做成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如今几十年风雨飘过,小井医院黑灰色的外观仿佛一直述说着曾经的腥风血雨,古朴沧桑中隐含着悲愤与忠烈。医院里,看着红军战士用过的病床、木头做的手术洗手盆、竹片磨制的手术刀、用了又用的绷带,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岁月中艰苦卓绝的斗争情景,仿佛清晰呈现在我的眼前。参观了红军医院后,我们又来到了红军伤病员殉难处进行现场教学,从小井红军烈士墓绕行至附近的小山坡,这样的一冢墓碑便映入了眼帘。碑上没有生平简介,没有墓碑悼词,只有碑后一棵苍劲挺拔的柏树,静静守护着长眠于此的英魂。如果不是刻意前来祭拜,也许没有人会想到,在这偏僻的角落,在这简单的墓碑之下,长眠的正是原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老红军曾志同志。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志经历过无数的痛苦和磨难,她所作的种种,凸显出一个人为了她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一生,到她生命结束的时候,仍然想到的是自己能平平凡凡、安安静静地离去,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因为信仰而超然的境界。
我怀着敬意,目睹了朱毛会师广场,想起星星之火燃起燎原之势;踩着木阶,我登上八角楼,想起毛主席著作的光芒从八角天窗放射到全中国;踏着云海,我仿佛听到了黄洋界保卫战的隆隆炮声。下午,我穿着红军服,重走了当年朱毛挑粮小道的一段,虽然只是一小段,还是让我大汗淋漓。
3.3公里,不仅仅是对我体力耐力的一个小检验,更引发了我对如何走好今天道路的深思。穿行林间,当年毛委员、朱老总还有挑粮战士们的身影仿佛依然在这里跃动,那一个个奔走的身影,是对新中国诞生坚定不移的盼望和实践,那坚实的脚印好像还镶嵌在这小道上,指引着我们前进的道路。重走挑粮小道,不由感慨意志坚定之重要,在物质条件优越的今天,这品质更显难能可贵。向历史致敬,向历史上辉煌的汗水致敬。
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一幅幅死难者的照片告诉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曾发生过多么惨壮的斗争,鲜血存留在历史的长河中,唯有抹不去的一个个名字,告诉我们,简介中“于某年某月某日遇难”这几个汉字背后的深刻意义。而有些遇难者,除了名字以外,不曾留下过任何东西,甚至没有留下一幅自画像。那样的年代,生命是如此的渺小,但是,也正是他们,创造了一个个历史奇迹,正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后,我们又参观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系统、全面地记录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博物馆内陈列着不少当年的文物。斑驳的步枪,浸染了鲜血的红军袖章,粗陶的饭盆,和墙上的文字一起,给我们展示革命年代的志士们别样的人生。我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知道,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得到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参观之后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就是这种对自由和民主的极度渴求形成的坚定信念,才使得一批批的志士们视死如归,用鲜血和身躯成就了新中国。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体会二。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就必须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井冈山斗争的革命史,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光辉史。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忠实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充分依靠群众,不折不扣地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努力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奠定了井冈山斗争胜利的群众基础。因此,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要牢记党的宗旨,认真钻研人社业务,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排忧解难。
体会三。继承和发扬井冈山精神,就必须要牢记使命、甘于奉献。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发扬光荣传统,牢记使命,居安思危,甘于奉献,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制止奢侈浪费,保持共产党员的革命情操和高尚气节,带头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坚决抵制歪风邪气,勇于同各种腐败现象做斗争。
总之,井冈山革命老区的考察学习,尽管疲惫,但精神振奋。可以说井冈之行是一次传统教育之行、一次心灵洗涤之行、一次意志磨练之行,更是一次信念坚定之行。我作为一名党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让井冈行在记忆中长存,让井冈情在内心里铭刻,让井冈魂在工作中弘扬,更要用这血与火凝聚而成的井冈山精神鞭策自己,并把它运用于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让井冈山精神焕发新的活力和光彩,更好地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