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强化乡镇财政职能的思考

乡镇财政作为国家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政权的最基层,是乡镇政府履行各项社会政治经济职能的财力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财政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时期,乡镇财政何去何从。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一、新时期乡镇财政职能的定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主要由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稳定和发展经济三大职能构成。就目前,乡镇财政而言,一方面,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和财政管理制度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农业两税征收和教师、干部职工工资发放等职能将逐步弱化,而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力度的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直接面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资金及各种财政补贴的具体落实和管理责任就理所当然地落到了乡镇财政的肩上,如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粮食直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农村低保等。这就要求对乡镇财政职能必须重新定位。就笔者理解,目前,乡镇财政的职能有以下几点:

一是提供基本财力的职能。乡镇政权作为国家在农村一级的基层政权组织,承担着繁荣经济,发展农村文教卫生、水利、道路、通讯等社会公共事业,提供社会公共服务和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等多方面的责任。乡镇财政作为乡镇财力分配的职能部门,就要积极提供基本的财力保障,参与到乡镇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方方面面,去组织收入、监管支出,做好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干部职工工资发放等基础工作。

二是服务经济发展的职能。在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乡镇财政的职能作用将更为显著。从生产上讲,乡镇财政除了要管好用好上级安排的各项支农资金外,还要运用财政政策,引导、支持、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农村经济均衡、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于农民增收和财政增收。从分配上讲,要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减轻农民负担大政方针的基础上,做好农民收入分配的调节工作,建立健全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的监督制约机制,保护农民的利益,促进农民增收。从市场流通上讲,要建立和完善各类农产品市场,稳定农业生产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从消费上讲,要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从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上讲,要协调各个方面,负责党和政府社会保障政策的贯彻落实,征集、管理和发放社会保障资金。这些都要求乡镇财政充分行使职能,在培育和健全农村市场经济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是财政资金管理的职能。目前,乡镇财政虽然直接组织的收入规模减少,但需要管理的支出规模在增大,如财政支农资金、扶贫开发资金、工赈资金、救灾资金、农村社保资金、预算内外奖金以及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农村集体资金等都需要乡镇财政具体实施管理。因此,资金管理的任务在加大。只有管好、用好财政资金,才能发挥资金使用的应有作用。

二、新时期强化乡镇财政职能的措施

新时期强化乡镇财政职能,应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从合理划分乡镇事权入手,理顺县乡财政体制,明确乡镇财权,充分调动乡镇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面加强农村财源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健全乡镇财政职能,规范农村分配秩序,理顺农村分配关系,促进乡镇财政工作稳步推进。努力把乡镇财政真正建设成机构健全、制度配套、管理科学、体制规范、职能强化的一级财政。

⒈统一思想认识。目前,社会各方面对乡镇财政职能的认识是不尽一致的,在财政系统内部认识也不完全统一。有的人认为乡镇财政现在直接征收的农业特产税已经取消,农业税逐步降低税率很快也将取消,乡镇财政无事可干,没有什么职能,在推进乡镇机构改革中应压缩精减财政编制和人员,甚至提出撤销乡镇财政所。由于认识上存在盲点和误区,对乡镇财政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开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管理松散,人心不稳,工作消极,等待观望等现象,弱化了乡镇财政职能。因此,要巩固提高乡镇财政的地位,强化乡镇财政的职能,做好新时期乡镇财政工作,就必须解决认识问题。对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收收支支的财务活动,要从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从政府职能的转变,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政府、企业、个人之间的联系等来理解和认识乡镇财政的职能。要加大财政宣传力度,使各级财政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对新形势下乡镇财政的地位、职位和作用能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为乡镇财政职能强化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三是全面开展乡镇“五清”工作。在乡镇开展清理银行帐户、票据、财政供养人员、资产和债权债务工作。不符合规定的银行帐户要坚决取销;收费票据要统一管理,坚决制止使用自制票据;超编人员要做好分流和清退,财政不得供给经费;认真清理乡镇资产,登记造册,防止乡镇资产流失;清理核实乡镇债权债务,严格控制新债,积极化解旧债,加大清欠力度。

四是加强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完善对乡镇党政领导考核监督机制,把控制供养人口和化解乡镇债务纳入乡镇党政领导业绩指标体系;要加强乡镇财政的自身监督和审计监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建立健全乡镇财政运行监控和绩效评价体系,实行严格的干部经济责任追究制度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

(作者系市财政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