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2023年工作总结及下步工作计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面对疫情、灾情等多重风险挑战的冲击过后,经济发展形势变得严峻复杂,在区委、区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指导下,镇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全面落实党中央“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重要要求,统筹发展,为区委打造“四区两城”、建设“五力零陵”贡献我镇智慧和力量,迈出建设现代化幸福美好乡镇的坚实步伐。

一、持之以恒兴产业。狠抓粮食生产,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发展种植大户62户,集中育秧面积800余亩,创建毛鲁大洞3000亩区级示范片,2个1000亩镇级示范片,10个500亩种植区,3个村级连片100亩种植区域,落实早稻面积1.42万亩,中稻面积0.98万亩,晚稻面积1.523万亩。坚持“试点示范·连村联创”,压实压紧3支驻村工作队职责,以典型带动、示范引领后进村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指导凤凰山村、杏木元村完成“五个一”创建目标,进一步稳固大屋村水果基地、滩头村魔芋基地、井仔头香芋南瓜基地等产业,各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二、用心用情保民生。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涉及财政衔接资金174万元的19个有效衔接项目全部完工。针对九类重点人群,充分发挥镇扶贫基金的作用,制定“一对一”的帮扶计划和措施,精准把控监测对象的纳入或消除,对32户114人实行固定资助9.1万元。严格落实民政优抚、退役军人慰问等政策,加大对退役军人等重点优抚群体提供优质就业服务和抚恤政策的落实力度,对符合条件的困难退役军人进行“8.1”走访慰问;持续强化养老服务,定期组织“两癌筛查”等医疗服务,入户进行“老年人体检”,脱贫家庭签约医生服务实现了全覆盖。加强脱贫户就业帮扶,不断拓展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帮扶机制,帮助有就业意愿的脱贫人口实现灵活就业,帮助已就业脱贫人口稳定就业。

三、乡村建设“再升级”。坚持常抓不懈、全域整治,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年共拆除空心房8座、旱厕60个,治理垃圾700余吨、污水沟800多米、池塘9口,整治“脏乱庭院”210户,新建无害化卫生厕所140座,持续强化宣传教育,配齐设施设备,常态化开展道路清洗、日常保洁、垃圾转运等工作,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域覆盖的保洁新格局。重点完善路网、水网和污水处理等普惠性、基础性民生工程。投入120余万元完成通畅公路建设;投入750余万元推进石期河流域治理二期工程,投入2000余万元维修石坝仔左中干渠,兴修“五小水利”,完成污水处理厂建设,基础设施提质改造,大力推进12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实现乡村建设“再升级”。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坚持稳衔接、强“三农”,在推进乡村振兴上有突破一是筑牢有效衔接“防火墙”。定期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排查,完善监测帮扶机制。持续抓好产业发展、政策兜底、扶贫基金帮扶和稳岗就业等方面帮扶工作,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困难人群兜底保障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二是守稳粮食生产“安全线”。严格落实《零陵区粮食生产十条特别措施》,对责任心不强、任务完成不好、种植技术不高的种粮大户坚决剔除。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保护好耕地红线。二是走好乡村振兴“特色路”。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做大做优大屋村黄桃、滩头村魔芋等特色精品农业。精心谋划文旅产业,整合九江岭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杏木元和新坪村古村落等资源优势,推进文生旅融合纵深发展,加速打造镇“一小时”文化旅游圈。三是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严格按照村庄编制规划,规范农民建房行为,扎实推进“两违”集中整治行动,严禁一户多宅和农民建房超高超大的现象出现;持续推行“厕所革命”,坚决完成改厕任务,全面推进美丽乡镇建设。四是注入创新赋能“新动力”。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让科技成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有力杠杆。着重培育一批冷链产业,衍生农产品发展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注重培养有文化、有技能、善经营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搭上“互联网+农业”的快车。

(三)坚持守底线、保安全,在维护社会稳定上有作为一是坚决扛稳安全生产责任。常态化开展“一非三贷”整治,健全食品药品监管责任体系,加大“小火亡人、co中毒”宣传;推进交通整治行动,严厉打击超速、超载、超限等违法行为;继续推进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做好农村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作;始终绷紧绷牢森林防灭火这根弦,强化巡逻监管以及宣传教育,健全应急机制,确保无重大火情发生。二是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健全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工作机制,深入推进政法“五老”调解,强化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处理持续群体性事件和个人极端事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同时畅通信访渠道,引导群众合法上访,严厉打击违法上访行为。三是深化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推行“互联网+基层治理”,加快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大力推进“雪亮工程”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严打暴恐专项行动,开展《民法典》宣传教育活动,以“法律七进”抓好“八五”普法,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四)坚持解民忧、暖民心,在保障民生福祉上下功夫一是办好民生实事。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推动“一件事一次办”向纵深发展,积极回应群众诉求,着力化解突出问题。贯彻执行各项涉农惠农政策,防范侵占农户惠农资金行为。加大对优抚、低保、五保对象救助力度,开展对困难群众的慰问和救助。二是聚焦教育提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实施课程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为两大重点,进一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农村教学质量,持续推进“双减”工作;逐步完善课后服务工作,推动镇中小学品质提升。三是培育乡风文明。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读书阅览室功能设施建设,繁荣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抓实移风易俗工作,弘扬农村优良传统礼俗,抑制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摒弃歪风恶俗,培育先进典型,传播正能量,提升文化软实力,打响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