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改革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更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生命线。党的十七大对基层组织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既为纳溪区基层组织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区基层组织建设改革创新提出了全新的课题。近一段时期以来,纳溪区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整体工作或一些单项工作先后多次得到中央和省市有关领导的肯定,引起中央和省市有关媒体关注,获得了群众的公认;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仍然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制度还不够健全;党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还不高;部分基层组织推进发展的能力还比较弱,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方式还比较单一、活力彰显还不够等等。要真正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必须以改革创新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原动力,紧紧抓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这条主线,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方法和载体,突出重点,破解难题,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水平。

一、突出思维理念创新,形成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推进的大格局

纳溪区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基层组织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作用尤其显得突出。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必须打破“单打一的”思维模式,放在推进全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大局中去审视和研究,统筹思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形成“大党建”格局。具体工作中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分与合”的关系。既要重点整合农口、群团、科教等部门在联系服务基层中显现出来的资金、人才、物力等方面的优势,整合资源,集中联动;又要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量化工作职责,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分工明确,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以“百村党建富民行动”、“党建示范带”、“党员示范责任区”等活动为载体,通过领导干部联村、部门包村、党员干部驻村,集中打造亮点村、帮扶后进村,以点带面,以分促合,推进全区基层组织建设整体发展。目前,全区已建立区级领导联系点20多个,派出了70多个区级部门包村,500多名党员干部驻村,整合项目20多个、资金300多万元。

二是要处理好“10与1”的关系。要学会“弹钢琴”,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千头万绪,要始终把与党的中心工作和群众关心的热点对接程度高、联系紧、关系大的工作作为重点。比如,干部队伍建设中执政能力建设是重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干部选任是重点,而干部的实绩评价既是群众关注的热点又是重点中的重点。又比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党员队伍素质建设是重点,而党员的行为和党性的评价又是重点中的重点,直接影响党组织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把资源配置、力量组合、精力投入放在重点工作上,确保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更大实效。今年,全区制定出台了“组织工作项目化管理办法”,重点实施了“科级领导执政能力建设案例征集”、“党员党性定期分析评议”、“基层党组织活力建设工程”等5个重点课题,得到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好评,群众的积极参与。

三是要处理好“对上与对下”的关系。上级党组织的目标任务是工作的行动指南。群众满意是衡量工作的最终标尺。要认真分析,统筹考虑,有机结合,既要做到让上级党组织放心,又要让群众满意。要建立健全党建问责、实绩公示、群众评价等工作制度,全面搭建“组织满意”与“群众满意”有效对接的工作平台。全区先后推行了“党建工作问责制”、“党委书记定期述职制”、“党员承诺服务制”、“党建工作社会评价制”等一系列制度,形成承诺、述职、评价、追究“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把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对上与对下”的关系有机统一,进一步激发了基层组织的活力。

二、推进制度设计创新,形成基层组织建设保障有力的新机制

党的十七大为党的制度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中央和省市对基层组织建设质量要求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和群众对基层组织作用发挥“期待值”也更高,为此,必须建立一套与时俱进、行之有效、保障有力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下功夫解决一些体制性、政策性问题。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制度创新,从源头上提升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水平。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是改进方式,健全融合民意“连接线”。首先要“走出去”。要采取领导干部定期下访调研、建立联系点、困难党员群众回访等工作方法,主动下移工作重心。今年,全区建立区级领导干部联系点20多个,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100多个。其次要“请进来”。要广泛开展“党委议事开放”、“重大事项听证”、“重大事项公示评议”等活动,从基层一线邀请普通党员和群众代表、组织工作情报员、监督员参与旁听党委重大议事,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今年已对2个重大课题组织了听证会,约访党员干部和群众30多人次。第三要“面对面”。要通过开展领导干部接待日、机关开放日、党员干部约访日等活动,党组织与群众直接面对面,答疑解难、沟通情感、现场办事。

三是丰富载体,扩展提升民意的“主题平面”。要通过开展党建富民行动、党员小康示范快车、万名干部下基层、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等主题活动,添措施,想办法,千方百计促进群众增产增收。去年以来,全区3000多名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和产业大户结成帮扶对子5000多个,解决实际困难2000多个,提供致富信息1000多条,谋划发展茶叶、水果、蔬菜等农业项目200多个,协调帮扶资金500多万元。

总体看来,改革创新是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个永恒课题,只有积极实践和探索那些符合时展要求的工作机制和方法,才能不断为基层组织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