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体会4篇
【篇一】
形式主义是侵害我们党健康肌体的病毒。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在铲除形式主义毒瘤上出实招、见实效,但还有不少地方形式主义之风依然盛行。破除形式主义,摸清“病理”尤为重要。
寻“病根”,破除“思想坚冰”。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一些党员干部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担责,满足于做表面文章,止步于形象工程……产生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在作祟,根源在于思想根基不牢、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第一条就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铲除形式主义,首要任务是破除思想坚冰。一方面党员干部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定政治信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引导、压力疏导,倡导工作抓质量、重实效,不耍花招、多出实招,坚决遏制搞形式的思想冲动。
溯“病源”,靶向“开方用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一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缺乏担当,遇风险责任绕道而行、出问题层层甩锅。形式主义就像偏斜的轨道,会将前进的方向引偏。基层为迎合上级、应付检查,以“痕迹管理”代替工作落实,大搞政绩工程,看似形式主义受害者,实际也是推波助澜者。破除形式主义,要搞清楚问题是出在“上”还是出在“下”,或是“上下”都有问题。问题的根源找到了,对“上”要开好以上率下破解“上行”的“药方”,对“下”要靶向用好“下效”治病的“良药”,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实事求是,坚决反对调研走马观花、遇矛盾绕道而行、出问题层层甩锅等形式主义做派。坚决遏制文山会海、材料政绩等繁文缛节,充分调动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真抓实干的积极性。
建“章制”,打好“持久硬战”。“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形式主义顽症痼疾,极易反弹回潮,若无长效的制度机制来制约,下再大力气也只能隔靴搔痒,解决表面性问题,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要健全完善形式主义的甄别研判机制,聚焦善用群众的眼光审视评判工作成效,让形式主义无所遁形。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有效管用的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细化权责清单,避免产生职能交叉、权责不清、推诿扯皮等问题。要坚持严管与厚爱并重,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让热衷于搞形式主义“第一个站起来”“盲目跟风”的人受责罚、有代价,让勇于负责、勇于担当、敢抓敢管的干部有为有位,让求真务实在基层蔚然成风。
形式主义顽疾具有顽固性反复性,破除形式主义不能止步,摸清病理、对症下药、长治不休方能抓准问题、抓出习惯、抓出长效。
【篇二】
“学习不深入、理解不透彻、落实不到位,学习停留在只言片语,指导和推动工作的效果不明显。”“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做得还不够”,近日,云南昭通市各县(区)委组织部领导班子分别召开了“工作提标、落实提劲、效果提质”专题民主生活会,聚焦问题,深入查摆,纷纷对思想学习方面查找了问题。的确,一些党员干部缺乏对党的路线方针、国家政策等系统全面地学习,写材料、想对策、找方法不从深入学习思考、调查研究中找答案,工作开展、材料撰写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存在形式主义,终究是经不起推敲的。
笔者认为,形式主义的根源在于思想认识,思想上的形式主义会导致行动上的形式主义。在工作中,党员干部要主动克服形式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从源头上铲除滋生形式主义的土壤,秉承“是金子要主动发光”的思想,主动学习、深入思考、积极作为,把“思想水分”拧干,才能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防范克服形式主义的自觉性。
拧干照搬照抄的“懒脑子水分”。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见解,要用思想武装头脑,用创新开辟天地。如果不结合实际、不加以思考,一味照搬照抄,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以复制代替书写,是一种极不可取的方式,是形式主义的表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的思想理论的确可以让我们有所收获,但前提是要融入自身的学思践悟。想要文件产生效果、材料写得出彩,就要多一些调研,多一些学习,结合理论实际,深入思考,提出有思想高度、有理论深度的见解,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要摒弃耍小聪明蒙混过关的思维,多在下笔前下功夫,才能让文件、材料等真真切切发挥作用。
拧干学而不深的“半吊子水分”。“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如果自身能力不够硬,那么写出来的材料必定也不能让人信服。新时代赋予党员干部新的使命,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才能够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党员干部要坚持问题导向,原汁原味地学习党的理论政策,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并不断增强脑力、笔力、脚力。要切实加强业务能力锻炼,提高自身本领,在学习调研中掌握第一手资料,力求文章既能接地气,又能够揽全局,在不断修改与打磨中练就扎实的文字功底。要“温故而知新”,做到学思践悟环环紧扣、常学常新,不断将学到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实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拧干敷衍了事“做样子水分”。抓实思想建设不是为了装门面做样子,而是为了守门户补脑子。为了让党员干部在前进路上不混日子、打幌子,就要不忘初心,认清来时的路,要端正态度,实事求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要求,要大力倡导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在思想上彻底解决“低、难、怕”的现象,找准切入点,解放思想、创优创新,高标准定位,要开拓视野,拓展思路,知难而进,敢于担当。在行动上雷厉风行,解决“散、庸、梗”的问题,要严肃纪律、讲究实效,要有大局意识,增强党性,提高执行力,高标准严要求,不能得过且过,要以扎实的作风干出成绩。
【篇三】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转观念,督促基层“止虚风、重实干”。对许多基层干部来讲,领导干部整天都扎在会场上、文件中,谁来研究、部署、带头实干。必要的文件不可或缺,但基层是落实政策、服务群众的“经办人”,应该将主要精力用于了解群众、关心群众、帮助群众,推动地方发展。如果“文件干部”多了,实干行动随之少了,很多工作必然停留在纸面上,悬挂在半空中,没有人落实,没有精力兑现,令利好政策变“画饼”,群众烦忧变“老大难”。思想问题还得用“心药”,要从抓实基层党建入手,校正广大干部的为民初心、干事方向,迅速转向一线实干,方能逐步缓解文件依赖思想,将更多精力用于办实事、解难事,关心发展大事。
重实绩,引导基层“戒浮夸、诚信干”。“工作不够,材料来凑。”在一些基层干部看来,工作能否出彩,得到上级领导的认可,一半靠实干,还有一半靠材料,为此,才会花大量时间精力提炼典型、总结经验,老酒也要换“新瓶”装,把原本很普通的东西点缀得“高大上”。这种“钻空子”思想,源于一些糊涂上级疏于下基层,对工作实绩了解不够,给“文件政绩”提供可乘之机。如果领导干部热衷于实地考察,强调眼见为实,这些浮夸行为也就失去了生存“土壤”。由此可见,只要日常调研实起来,考核检查严起来,凡事看现场、看实绩,了解群众获得感,“文件加工”现象也就自然会退出历史舞台。
纠作风,倒逼基层“不推诿、带头干”。“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岗一日,尽责一天。”然而,有的干部奉行“干多错多,不干不错”,巧借属地管理、工作安排为由,把责任下压、任务下放,当起了名副其实的文件“二传手”。对这种无端的任务,基层往往只想有个“交待”,在纸面上简单应付,看似“文来文往”频繁,却没有实际动作。对这种文件“空转”现象,一方面要厘清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权责关系,从源头破除推责避事思想,确保“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另一方面,要坚持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加强明查暗访,严肃惩治不担责、不做事、不尽力行为,倒逼每一级干部主动履责,打扫自家“门前雪”,减少发文推责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