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学习心得

近年来,县委紧紧抓住实施城镇化战略这一有利契机,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结合工作实践,拓宽思路,大胆创新,努力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了全县社区党的建设和各项事业的深入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着力夯实社区党建工作基础多年来,县委始终把社区党建工作纳入全县经济发展和党建工作的整体布局,摆上县委中心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统筹规划,强化领导,突出“三个到位”,夯实了社区党建工作基础

1、澄清模糊认识,思想统一到位。城镇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嫩江镇党委和街道社区党总支部的大部分干部都普遍存在着社区党建不是工作重点,抓不抓无关紧要的思想,甚至个别领导也存在着社区工作就是居民工作,有主管党委,没有必要上升到县委行为的模糊认识。如何转变这种对社区党建工作的模糊认识,提高社区党建工作水平就成为了摆在县委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县委通过“四条腿齐步走”的办法,从上至下逐步统一了社区党建与机关党建、农村党建同等重要的思想。一是县委多次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和分析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确定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二是由分管社区党建工作的县委领导带队到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三是请省、市有关专家到嫩江举行有关党建理论演讲和干部培训,提高广大干部理论认识水平四是由县委和嫩江镇分别主持召开不同单位代表和不同社会层面代表参加的讨论会。通过这样一系列举措,大家澄清了模糊认识,思想也得到了高度统一。

2、完善组织体系,领导功能到位。形成共识后,2003年11月县委决定,将原有的51个居民委重新调整划分为17个社区委员会,撤消了街道党总支部和街道办事处,成立了街道党工委,由嫩江镇党委直接对社区居委会、街道党工委直接对社区党支部从宏观上进行管理,赋予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等多方面职能,同时根据党员的分布状况,调整原来的居民委党组织设置,同步组建了社区党支部,实现了“一社区一支部”的目标。县委又先后制发了《嫩江县社区建设三年规划(2003—2005)》和《嫩江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主管副书记为副组长,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总工会、民政局等部门为成员的社区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还专门制定了《党员处级领导干部抓社区党建联系点工作责任制》等工作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了每个社区都有一名党员县处级领导干部包扶。同时为每名党员处级领导干部都确立了一名局级社区党建联系点联络人,确保工作上下对接,渠道顺畅,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

3、健全工作机制,制度保障到位。县委统一制定和完善了《社区党支部集体决策制度》、《社区党支部书记职责》、《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制度》《社区工作考评机制》等13项党建工作制度,社区党组织还建立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实行了党政“一把手”联席会制度。工作中,做到了党建工作同各项业务工作重视程度一样,投放力量一样,考核激励一样。同时对社区居民自治、社区决策议事、社区党建工作协调、社区党建工作考核评价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的制度建设。加大了社区工作民主决策力度,社区党工委成立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区有关单位基层党组织参加的社区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各个社区也相应建立了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等组织协调机构,定期召开协调委员会会议和联席会会议,通报共建情况,协调共建事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共同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特别是通过实行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定期向辖区单位党组织、社区党员以及居民代表报告工作,接受评议和监督,从而增强了辖区单位党组织主动参与社区共建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也使各社区党组织树立了争先创优的良好意识。

二、立足实际,突破难点,全力解决社区党建工作薄弱环节县委根据社区党建工作的实际工作特点,针对社区办公无场所、无经费、社区干部素质偏低、工资待遇难以兑现等制约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重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整合社区资源,着力解决社区党建工作的薄弱环节,促进了社区党建工作扎实深入的开展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以做到“五为”为标准,积极创新服务载体。县委以“五为”(即为社区发展所需要、为社区单位所理解、为社区组织所支持、为社区居民所拥护、为社区党员所欢迎)为工作目标,以“三到位”(思想工作做到位、群众需求想到位、为民服务干到位)“三满意”(社区单位满意、社区党员满意、社区居民满意)为活动载体,不断探索有效开展社区服务工作的新载体、新途径。特别是在市委没有提出开展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以前,县委就借鉴农村党建工作的成功经验,在社区街居党员中广泛开展了“党员责任服务区”活动。活动中共划分了81个党员责任服务区,发放党员服务卡片1万多张,建立党员群众联系信箱81个,组建党员便民服务队23支。为居民解决各种实际困难300多件,帮助56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的道路,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240人次。墨尔根社区在活动中的“三必谈,三必访”(社区成员有思想问题必谈,情绪波动必谈,出现矛盾必谈;居民住院必访,外来人员必访,家有困难必访)及针对城市弱势群体的“五定”(定人员、定时间、定对象、定项目和定效果)服务都曾作为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广。按照市委的统一要求,党员“三个代表”责任区活动在全县社区中全面推开后,县委不仅补充了活动的内容,又及时提出了“双争”(争当学习标兵,争做服务模范)标准和“亮身份、树形象”的活动要求,并结合社区“街居恳谈”、“党员服务队”活动内容,把党员在责任区内的服务内容扩大到“十到户”,丰富了载体内容,取得了实际的效果,受到了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的称赞和好评。

2、以“三个面向”为中心,丰富服务内容。根据社区职能的变化,县委及时提出了开展“面向残疾人、贫困户、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社区人情化服务、面向社区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辖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的“三个面向”服务活动,努力抓好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社区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使社区服务在改善居民群众生活、扩大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17个社区全部成立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服务中心,广泛宣传再就业优惠政策,仅近两年就免费发放《再就业优惠证》7000多个,累计登记求职人员近2000人,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23人次,实现(再)就业近1500人次(输出劳务人员465人,本县内948人)。此外,社区党支部建立了以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为骨干的社区服务志愿者队伍,无偿为居民群众提供服务;与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从思想和生活上使他们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以社区警务室为依托,以社会力量为补充,建立了社区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为辖区单位和居民营造了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

3、以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为重点,拓宽服务领域。各社区党组织充分利用社区内的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社区广场等设施,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初步满足了居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需求。在社区共建消夏文艺晚会上,上至年逾古稀的老人,下至稚气未脱的学龄儿童,纷纷登台一展风采;在青少年书法、绘画展中,年轻一代找到了一个充分展示才华的广阔空间;在社区广场架起的大屏幕,使久违了的露天电影又重新回到了普通百姓生活之中;由繁荣社区党支部组织的夕阳红老年秧歌队,每晚坚持演出,寓政策宣传于秧歌表演中,亦教亦乐。通过举办丰富多彩、形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促进了健康向上,文明和谐,共享、共创美好家园社区新风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