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思考

——以湘西自治州为例

朱廷岚陈微湘

(吉首大学,湖南吉首416000)

摘要。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但还存在结构不优、能力不强、教育培训不够、待遇不高、监督不严等问题,应从健全选任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健全保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

reflectionsonstrengtheningtheconstructionoftheleadersinruralprimarypartyorganizations——takexiangxiforexample

(jishouuniversity,hunan,416000)zhuting-lan,chenwei-xiang

abstract:theleadersinruralprimarypartyorganizationarethebellwether,organizerandexecutorofthepartyworksinthecountry.butthereexisttheproblemsofirrationalityinstructure,abilityisnot

strong,educationandtrainingisnotenough,salaryisnothigh,pooroversightetc.tostrengthentheconstructionoftheleadersinruralprimarypartyorganizations,weshoulddevisingsoundselectionandappointmentmechanism,focusoneducationtraining,buildperfectprotectionmechanism,andstrengthenthesupervisionandadministrationandsoon.

keyword:ruralprimarypartyorganization;theleader;teamconstruction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按照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要求,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党的十

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好、培养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断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这个队伍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头雁”,对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起着关键作用。湘西自治州,地处偏辟,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经济落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农村基层党组织优秀带头人缺乏,呈现出老龄化。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是当下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湘西自治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基本情况

湘西自治州地处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处,是湖南省唯一进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的地区,是湖南省湘西地区开发重点地区和扶贫攻坚主战场。现辖7县1市,总人口285万人。全州共有1961个行政村。2013年换届选举,1961个村共选举产生支部委员7628人,支部书记1948人,8名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有女支书115人,占5.90%;35岁以下支部书记126人,占6.47%;59岁以上291人,占14.94%;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60人,占8.21%。换届后,同上次换届比,全州村党组织队伍具有“七高一降”的新特点:一是学历层次大幅度提高。村支委成员大专以上学历的400人,增加73.9%;本科学历61人,增加41.9%。村书记大专以上学历160人,增加100%。二是致富能人比例进一步提高。各类实用技术人才、种养殖大户等致富能人2582人,增加14.7%。三是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比例进一步提高。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有511人,增加23.1%。四是转业退伍军人比例进一步提高。转业退伍军人有581名,增加23.6%。五是“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和大学生村官比例进一步提高。“一村一名农民大学生”学员当选村支委成员的有135人,增加101%,当选为村书记的有74人,增加100%。8名大学生村官当选为村党组织书记(上一届无大学生村官当选)。六是女干部比例进一步提高。女干部有1129人,增加5.6%;女书记有115名,增加

32.2%七是班子年龄进一步下降。村支委平均年龄为47.8,比上一届年轻2.8岁;村书记平均年龄为49.3岁,比上一届年轻了1.9岁。

二、湘西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湘西州委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采取了一些强有力的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大部分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奋战于艰苦环境,默默无闻奉献,在打造委州政府提出的“五大建设”(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新型城镇、生态文明、民生事业)、“四个湘西”(绿色、文化、开放、和谐)、“两个率先(在武陵山区率先发展、率先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这支队伍还存在着一些的问题。

(一)结构不优

从新一届湘西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文化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来看,比前几届来说有很大改善,但仍然存在着文化素质结构偏低、年龄年龄结构偏大、性别结构失调等问题。全州1961位村书记中,55岁以上有607人,占30.95%;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60人,占8.21%;女支书115人,只占5.90%。思想政治素质好、文化素质高、年轻力壮的所占比例不高。

(二)带头人选任资源不足

由于农村落后,许多优秀年轻人才外出务工,在家中剩下老人妇女和儿童。调查发现,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从本村选拔年龄合适、威信较高、熟悉村情、会做农村工作、“双带”能力强的村级党组织带头人越来越难,选任资源不足。选举时参选的还是那么几张“熟面孔”,只能“矮子堆里拔高子”,差中选好,导致许多村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学历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调查了解到,前几年龙山有个村书记已经超过65岁了,是位认真负责、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书记,因为年龄、精力等方面退下来了,选举一位年轻人上来,但其工作不到两个月,因为工作的能力、责任心、方法及个人品质等问题,不能胜任工作,群众意见大被撤职,只能再启用老书记,直到工作2年因车祸去世。

(三)选拔机制不完善,所选之人并非优秀带头人

在目前农村基层实行了直接选举,村委会由全体村民直接选举,这是民主政

治建设的巨大进步。村书记由本村全体党员选举。但选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达不到上级和群众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一是无所谓心态。认为谁当选都无所谓,不重视自己的权力,谁给好处就选谁,没有原则,有时会导致贿选、骗选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利己心态。选民选举从自身利益出发,选亲戚、朋友或本族人,图以后能代表自己的利益,落个实惠,讨个方便。在农村,村民居住相对集中,同一自然村的各户村民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多属同一家族势力的多个分支,这种天然的宗族、亲情联系使大家族成员在选举中占有明显优势,就能在直接选举中拥有多数选票,这种情况的存在导致大家族成员的选票相对集中,使民主选举实质上成为“宗族、亲情选举”。如果非大家族的人即使选上,工作起来得不到大家族的支持,也难以开展下去。这样,使得一些党性不强、觉悟不高,工作上图实惠、讲利益,不讲服务和奉献的人担任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四)对带头人的教育培训不够

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无论是年轻或年长的带头人,都需要进行教育培训。要对他们进行农村基层治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道德修养、农业生产科技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担负起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重任。但在调查中发现,这方面的教育培训不够,效果不好。一是学习培训的时间不能保证。尽管上级相关部门很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教育培训,但是,由于部分带头人有自己的产业和经营,平时很忙,很难抽时间学习;还有部分带头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重视学习,不愿参与培训。二是教育培训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上级在组织培训时,一般仅就某个主题或落实某个重大文件精神进行笼统的培训,不能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特点和每个村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的、有针对性的新农村建设和致富能力等方面的培训。这样,就导致新当选的带头人经验不足,而老带头人工作缺乏创新,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不能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处理出现的新问题。

(五)对带头人管理和监督不够严格

没有监督的权力就会导致特权和腐败,要把权力用好,就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调查中发现,有的村带头人在村里为所欲为。比如在上级给新农村的建

设项目中,由亲属承包,虚报成本,工程质量不合格,没有得到应有监督和处罚。虽然上级党委和纪检部门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对村党组织带头人进行管理和监督,但没有严格执行。担心对基层的管理和约束过于严格,就会影响基层工作的开展,影响村党组织带头人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导致他们干起事来畏首畏尾。如要靠群众来监督,从目前来看,由于群众受政治、经济、文化素质等因素制约,是弱势群体,对没有影响到自身利益的事情,不愿监督,怕打出报复也不敢监督;也对上级部署和大政方针不了解,对带头人的行为无力判断,也无法监督。正因如此,前些年出现村带头人在征地拆迁、道路硬化等项目中存在违法行为。

(六)薪酬偏低,激励保障机制不够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组织带头人的工作范围广、责任大、任务重。虽是基层一把手,但仅靠那一点薪酬(前些年一年的薪酬仅为7000元,现有所提高)是不足以养家糊口的,他们必须发展自己的产业。既要做大家的事,也要做自己的事,常常出现顾此失彼。村组织带头人扮演着“似官非官”、“非农实农”的模糊而尴尬的角色,组织带头人转成正式编制几乎不可能。在经济上没甜头、政治上无奔头、离职后无靠头的情况下,必然影响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基层带头人队伍不稳定。

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小康建设的重点、难点是在农村。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加强新农村建设,每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的。“群众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者,是推进落实农村工件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协调者。是党员群众的主心骨、排头兵、当家人。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形象,直接影响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各级相关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不仅自己充分认识到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地位和作用,而且还教育广大农民也要认识到其地位和作用。只有思想认识到位、高度重

视,才能在实践中选好带头人。

(二)健全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

要选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首先是制定好选任标准。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一方面,要坚持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注重把那些立场坚定、爱岗敬业、尊老爱幼、乐于奉献的人选上来。另一方面,还要严格考察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能力和本领。确保能够驾驭全局,开拓创新,带领村民发展致富,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其次是扩宽选人视野。不能老是瞄着本地的,盯着身边的,看着熟悉的,必须进一步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区域、身份、职业等条件限制。大胆起用那些有真才实学、敢作敢为,敢为群众说真话办实事的各方面优秀人才。再次是要规范选任程序。进一步完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两推一示一选”制度。把德才兼备、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专业大户、民营企业家、致富能手、大专院校毕业生、退伍军人、返乡优秀青年、提前离岗党员干部选拔到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来,给基层组织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切实发挥党员群众的监督作用,让广大党员、群众依法有序参与选举,严肃查处串联、拉票、贿选的行为,确保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选拔质量。

(三)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带头人能力素质

经过多环节选举出来的带头人,特别刚选上来的年轻人,还不一定很好担负其重任,这就需要教育与培养,使其成为优秀的带头人。加强教育培训,使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外树党的形象,内修个人涵养,提高管理能力。教育培训要突出针对性、多样性、实效性。既要突出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要求,强化其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党性素养等方面的培训,又要突出农村工作特点,强化其致富、带富的能力的培训。将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课堂教育教学与网络教育、集中教育与个别分散教育等相结合。通过培训,使基层党组织带头人能成为农业生产方面的专家、致富的带头人。

(四)健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除加强思想教育、树立奉献精神外,也要关注他们切身利益。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是提高工资待遇

前些年,湘西州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只有7000元/年,现在虽达万元/年,但与外出务工人员稍做得较好的或一些发达地区基层组织带头人的待遇相比差距很大。因此,要采取多种途径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能够从经济上有吸引力。二是在政治上积极创造条件,拓宽他们的出路。要加大从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招录公务员或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力度,在年龄、学历上适当放宽标准,疏通他们进入公务员队伍的渠道。积极推荐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优秀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人选,提高他们参政议政的能力。三是要建立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社会保障机制。上级党委和政府要考虑到他们离职后的生活保障问题,落实其养老保险和意外保险等,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强化管理监督,更好服务人民

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监督管理,不仅关系到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这支队伍的自身形象。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监督管理制度,使监督管理有规章可依,有制度可循,实现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监督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行一把手问责制,通过问责,实现干部能上能下原则。通过严格的管理,夯实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的工作作风,树立党在农村的良好形象。二是完善各类监督机制。开展多渠道的监督,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把上级党委监督、同级组织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设立监督投诉举报电话、信箱和网站,便于群众对于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违法乱纪现象进行举报投诉。对查实的问题,一定要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总之,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党的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需要上级部门、社会各界、广大农民群众全力支持和自身努力,才能把这支队伍真正建设成为农村致富的领头雁,党在农村的优秀管理者和服务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北京:人民日报,2012.11.18.[2]彭宏杰.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成长的基本规律[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2)[3]霍永刚.加强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3(3).作者简介:

朱廷岚(1963——)男,湖南龙山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陈微湘(1991——)女,湖南保靖人,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3级研究生。

联系地址:湖南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邮编:416000电话:18797451085;0743-2199797(办)

第二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探索和思考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的探索和思考

[来源]桂林党建网[作者]胡涛彭胜发[发表时间]2009年11月24日00:00:00

【收藏此页】

【大中小】

【关闭】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指出:“要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选好、培养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不断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既是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举措。这个队伍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头雁”,对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起着关键作用。要综合运用培养、选拔、教育、使用、监督、管理等各种手段,不断提高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水平,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

一、基本情况

临桂县共有农村党员7362名(含机关、企业退休转回的),有166个村(居)党(总)支部书记,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5人,占3.0%;年龄在46—60岁的108人,占65.1%;30—45岁的51人,占30.7%;30岁以下的2人,仅占1.2%。具备小学、初中文化程度78人,占47%;具备高中、中专文化程度83人,占50%;具备大专文化程度的5人,仅占3%。根据调研情况看,队伍相对稳定,村支书普遍任职经历丰富,群众基础较好,在换届选举中连续当选的比较多;年龄相对老化,文化程度不高,后继缺人,会有断链现象发生。

二、主要做法

为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临桂县“四加强”下活村干部队伍建设“四步棋”,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加强选拔和培养,下活“源头”棋。注重在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主战场选干部、配班子、强队伍,2008年结合村“两委”换届,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从致富能手、农民经纪人、专业大户、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返乡的党员中选拔任用村党组织书记,将一大批懂经营、会管理、能力强、有魄力、威信高的优秀人才选进了村“两委”班子。先后有70多名农民经纪人和致富能手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全面推行了村党组织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模式,全县85%的村实现了村党支部书记与村委会主任“一肩挑”,提高了村级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注重培养村级后备干部这股“源头活水”,该县注重把青年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2005年和2008年,两次村“两委”换届,共从村级后备干部库中选拔培养了87名农村实用人才,其中21名同志担任了村两委班子的主要领导。

(二)加强学习和培训,下活“提高”棋。利用县、乡(镇)党校和村级党员活动室、新农村文化室、远教站点等,采取集中学习、上党课、举办培训、远程教育、田间地头授课等形式,对村对村党组织带头人进行以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1号文件和农村实用技术等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素质。县委组织部与县党校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定期培训制度,每年对他们进行开班培训学习,不断提高其理论水平和“双带能力”。乡镇每年举办2期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组织学习政治理论、政策法律、经营管理、种植养殖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创办专家讲堂,聘请有关专家和农村乡土人才授课,利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对村干部进行经常性在职培训。11个乡镇先后组织了16批次村党组织书记赴上海、浙江、广东、山东等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借鉴经验,开阔眼界,提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搭建平台,带民致富。带民致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响水县在村干部中开展以“带头创业、助民创业、引凤创业”为主要内容的“双学三创业”竞赛活动,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培植“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创业富民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村干部兴办农业龙头企业、特色产业基地,参与招商引资,创办

专业经济合作社或协会,培植“党建富民”示范点。为有效统筹城乡党建资源,选派16名县直机关主要负责人兼任示范村指导员,组织机关党组织挂钩村党组织、机关党员结对贫困户,助推农村党组织带民致富。

激励保障,增添动力。建立健全考核、激励、保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响水县按照“一定三有”(定职责目标,工作有合理待遇、干好有发展前途、退岗有一定保障)的思路,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在考核机制上,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届期和年度“双学”目标承诺和实绩考核,把招商引资、集体积累、农民人均收入、劳动力转移、发展特色产业等富民指标作为目标承诺的主要内容;在激励机制上,为拓宽村党组织书记的政治“出路”,出台《关于建立健全村居党组织书记目标考核激励保障机制的实施办法》,每年评选表彰“十佳村居党组织书记”,连续三年当选“十佳”者可以安排到乡镇事业单位任职,特别优秀者可以提拔为乡镇干部;在保障机制上,把村党组织书记的基本报酬和考核报酬落实到位,并建立逐年增长机制。(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响水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