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在基层有效治理“庸、懒、散”的实践与思考

庸则贻误战机,懒则错过时机,散则坐失良机;庸是能力问题,懒是态度问题,散是管理问题。机关工作人员的作风不实等问题,将直接影响工作效率,损害基层政府机关的形象与公信力。近几年,**县纪委、监察局大胆探索,科学谋划,创新举措,不断加大“庸、懒、散”治理力度,总结出了一些经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

当前,一些基层机关工作人员纪律松懈,作风涣散,逐步表现出以下一些作风问题:上班期间擅离职守、随意脱岗,出门办私事、回家做家务等等;工作时间在办公室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上网查询、买卖股票和证券投资;工作时间到其它科室或其它单位串门,长时间泡茶、聊天;服务态度差,作风粗暴、态度生硬、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存在“中梗阻”行为;上班时间存在结伙吃零食、打牌等有损机关形象的不文明举止等等。

出现以上机关工作人员作风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1、组织不重视。当前虽然有很多单位设置了效能办,但是几乎形同虚设,领导不重视,职能不明确,人员没到位,效能办负责人大部分是其它岗位人员兼任,忙于其它事务,疏于效能监察,怕得罪人,因此对本单位人员作风不实等往往视而不见。

2、惩教不严厉。对发现的作风问题,很多时候仅仅是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有时甚至免于教育,对干部自身未能起到震慑作用,也不能给其它干部予警示。

3、监管不给力。在监管及察访中往往就县效能办一方面人员,而效能办人手的不足使得明察暗访的力度不够,监督缺乏力度,另外,有些查出在编不在岗等问题还需要其它部门的支持,比如组织部、编办、财政局等部门。

二、实践探索及成效

近年来,**县从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入手,着力在“建章立制、效能监督、分类惩教”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全县机关事业单位“庸、懒、散”治理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

1、建章立制抓规范。**县先后出台《关于严格执行“八个严禁“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的通知》、《关于对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的处理意见》、《**县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考勤、请销假以及值勤管理的规定》等11个文件,逐步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在岗在位认真履职的约束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干部队伍日常管理监督的规范化,杜绝在编不在岗现象的出现,

2、效能监督转作风。**县从转变干部作风出发,着力开展机关效能监督工作,要求各县直机关单位向群众公开单位职责、办事流程、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和“一次性告知制”等措施,严格执行《效能建设日常监督制度》,切实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同时,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开通了网上阳光投诉平台,任何一台联接互联网的电脑打开www.xiexiebang.com/pj网页,都可以对该县的任何一名政府机关干部的表现进行评价、对干部的效能进行监督。为切实使行政服务中心为社会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建立了行政审批网上效能监察平台,

2对行政服务中心40个窗口部门行政审批件受理、办结事项及工作人员在岗情况进行全程的电子监察和视频实时监控,并将监察情况记入《“阳光行政”电子效能监察日志》,实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跟踪监督、落实整改、责任追究,收到了明显成效。另外,通过民主推荐和面向社会聘请的方式招聘107名机关效能建设义务监督员,今年以来,义务监督员向县纪委反映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效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共26个。

3、强化督查促发展。**县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打赢“五大战役”,积极跟进主动作为,为推进**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成立了由县政府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等相关领导为副组长的县实施“五大战役”领导小组,各大战役指挥部分别成立项目督查组,建立重点项目问题专报制度,为项目推动提供坚强保障。出台《**县重点工作督查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重点工作督查联席会议办公室,有效地整合县效能办、县委督查室及县政府督查室的督查力量,加大督查工作力度,着力构建“大督查”格局,促进干部作风转变提高工作效率,合力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信息》、**电视台等媒体,定期通报各个战役的进展情况,鼓励先进,激励后进,形成大干苦干,比学赶超、奋力争先的良好工作氛围,促进我县“五大战役”各项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另外,还对一些常规性督查工作常抓不懈,比如造林绿化、新农保、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等。

4、分类惩教常警示。针对一些干部中存在的组织纪律涣散、迟到早退、上班时间玩电脑游戏、上网聊天、擅离职守、随意脱岗,群众办事门难进,脸难看等现象,县效能办定期对各工作部门进行明查暗访,对各单位部门的服务态度、考勤情况、工作成3效进行督查。同时,大力推行“四书一谈”制度,根据明查暗访了解的情况以及干部群众反映问题的轻重有针对性地下发“提醒通知书”、“说明通知书”、“整改通知书”、“督查通知书”和开展“诫勉谈话”等,共下发各类通知书219份,对25名同志进行了诫勉谈话,对9名干部发出效能告诫书,以儆效尤,促使全县干部作风明显好转。

三、对策思考及建议

1、要加强领导。省委孙春兰书记强调,要像治理腐败一样,加大治庸、治懒、治散的力度。机关工作人员“庸、懒、散”,对政府的形象及执行力损害极大,将会严重阻碍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各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建章立制,狠抓落实,“细化标准”让庸者下,“效能监督”促懒者勤,确实促进机关干部作风转变。

2、要严厉惩教。对经督查发出整改建议后仍未整改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科室分管领导和主要领导的责任,并作为年度绩效管理考评扣分的重要依据。同时,要积极开展教育整治,及时发现和解决违反机关效能建设规定的问题,并筛选一批典型案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以儆效尤。

3、要齐抓共管。县纪委、监察局要会同组织部、县委编办、人事局、财政局等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健全工作长效机制和定期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处理在编不在岗人员处理中碰到的问题,同时,县效能办要督促指导各乡镇及单位抓好自身效能建设工作,从源头上治理好“庸、懒、散”,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另外,要加强与电视台、报刊等媒体的联系,及时曝光存在作风问题的机关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监督,彰显公正透明。

第二篇:治理干部的“懒、庸、散”治理干部的“懒、庸、散”

①加强学习,树立创新意识。学习政策法规,学习教育理论,学习业务技能,不墨守成规、不懈怠,不庸、懒、散,增强工作的主动性。

②公正廉洁,树立奉献意识。工作中要求真、务实、敢于碰硬,抓住重点,理清思路,计划周密,有条不紊,每周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做事出于公心,讲正气,顾大局,讲奉献。

③真抓实干,树立责任意识。对本职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各项工作要有计划或方案、有实施、有检查、有总结,凡是学校布置的工作就要认真的落实下去,并及时反馈,安排专人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学期末学校要做统计总结。

④团结协作,树立大局意识。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不断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和团队精神,增强各部门的协作意识。

⑤关心群众,树立服务意识。努力解决群众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保障教育教学各种正常需要,真正树立起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

⑥牢记身份,树立角色意识。时刻明白自己是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对组织负责,自己的思想觉悟就是比普通群众更高。

第三篇:关于强化作风建设_突出整治庸、懒、散问题的实践与思考关于强化作风建设突出治理庸、懒、散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常言说“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执行力,就是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领导干部的执行力,就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以及上级指示、决定、命令,从而实现预定目标和任务的能力。

执行力从何而来,治庸、治懒、治散,提质、提速、提效是重要的抓手。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中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要坚持把治理庸懒散问题作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胡总书记的讲话,语重心长,寓意深远,对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当前,“十二五”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建设海西生态型工贸旅游强县的战略目标以及**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构建“三足鼎立,一体发展”的格局已经明确。能不能贯彻落实好县党代会精神,提高广大干部的执行力是关键。今年以来,该县围绕干部作风建设,在突出整治庸、懒、散问题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干部作风明显好转,有力推动了上级和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以及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

一、主要做法

“庸、懒、散”问题是目前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顽疾,也是阻碍事业发展的瓶颈。为此,**县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抓好干部作风建设过程中,以治理庸懒散问题作为加强基层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突破口,坚持干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坚持整改突出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坚持部门主抓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坚持抓正反两方面典型相结合,坚持领导抓与抓领导相结合,切实加强干部日常监督管理,着力破解干部监管

1突出问题,严格追究问责,积极探索建立“治庸治懒治散”机制,进一步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改进了干部的作风形象,推动了科学发展。

(一)框定整治制度,设立基层干部作风建设“警示牌”。通过专项调查、明察暗访、征求意见,结合**县工作实际,先后出台《关于严格执行“八个严禁“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的通知》、《关于对机关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的处理意见》、《**县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管理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考勤、请销假以及值勤管理的规定》等文件,逐步完善了机关工作人员在岗在位认真履职的约束管理制度,实现以制度管人管事,促进干部队伍日常管理监督的规范化,杜绝在编不在岗现象的出现。

(二)扭住整治主体,吹响干部自觉改进作风的“集结号”。立足于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当好作风建设主体,各部门(单位)采取召开动员会,抓好专题学习、专题讨论、写学习心得、开组织生活会等形式,深入开展作风整治工作。通过开展“四查四看”活动,即查工作职责,看是否具备履职能力;查工作态度,看是否增强服务意识;查工作质量,看是否坚持高标准;查工作纪律,看是否遵守规章制度,通过自己找、别人提、领导点、社会评等形式,集中查找分析干部队伍中在思想、作风、纪律、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良行为,认真进行梳理,形成个人自查报告。通过以自查自纠出来的问题为主要依据,对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庸、懒、散”表现实行挂号,限期整改销号。每月由主要领导对分管领导、分管领导对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对每个科室工作人员本月的工作表现、工作成效等情况进行点评,作出“优秀、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评价,形成点评报告。

(三)创新监督方法,安装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监视器”。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监督是保障。综合运用组织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民意调查等方法和途径,通过写信评干部、网上评干部等形式,对干部实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严密监督,使干部作风全程受监督。在此基础上,由县效能办牵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服务对象、机关效能监测员进行即时监测和测评,对督查和测评情况予以通报,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等媒体作用,对突出的“庸、懒、散”行为人和事予以曝光,使干部无法忽悠,不敢懈怠。

(四)严格问责处理,念好基层干部作风建设的“紧箍咒”。该县规定,凡属各有关职能部门检查、并被通报,或由社会监督经查实、被上级督办,以及媒体曝光造成不良影响的,分层次对个人、领导和单位进行责任追究。今年以来,共开展明察暗访3此,对明察暗访中发现的6个单位存在的“庸懒散”行为进行了通报,给予5名机关干部效能告诫处理。

二、取得的初步成效

“治庸治懒治散”行动吹皱了“一池春水”,取得了三个方面的初步效果。

一是工作责任感有了新提升。通过“不换状态就换岗、不换状态就换人”的工作态度,干部“换状态”的危机感、责任感明显增强,从思想意识上杜绝自由散漫、出勤不出力、干活不用心的问题,科学谋事干事的自觉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工作热情明显高涨,真正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抓落实上。鞭笞庸懒散,从小处着手,在狠抓落实中见效,机关风气正了,干部心情舒畅了,同时工作责任感也明显提升。

二是干部作风有了新突破。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带头查摆问题,带头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带头转变作风、改进工

3作,切实解决在思想状态、精神状态、工作状态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优良状态争创优异业绩,做作风建设的标杆。通过全面推行“不换状态就换人”,激励了广大干部始终保持良好的思想、精神和工作状态。

三是工作成效有了新进展。“治懒治庸治散”机制的探索实践催生了**县新一轮发展高潮。1-11月,该县八个经济指标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36.25亿元,比增16.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50亿元,达59.82亿元,比增20.4%;城乡固定资产投资(含“双永”高速)达69.14亿元,比增60.5%;房地产开发投资达4.81亿元,比增65.6%;财政总收入达16.49亿元,比增23.1%;地方财政收入达8.31亿元,比增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6万元,比增14%;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40.59亿元,比增33.4%。

三、几点思考

“治懒治庸治散”是一项艰巨性、复杂性与长期性并存的系统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不断总结经验、研究规律,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探索建立结构合理、设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三治”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干部作风建设明显好转。

一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从体制上铲除滋生庸懒散的土壤。人是环境的产物。在当前一些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体制机制面前,不排除有想做“能官”而不能、想干事而无奈的情况和状态。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使人事、职责匹配,打造阳光政府,改革不合理的行政体制、科学定岗定员、高效能的考核,建立岗位之间、部门之间的无缝责任链条,同时优化竞争、监督机制,让制度治理成为常态,应该是“三治”工作的重点和努力方向。要建立起严密的岗位责任体系和科学的工作运行流程,做到尽可

4能地减少职责重叠,不留责任死角,压缩推诿扯皮的模糊空间,让干部失去滥芋充数、浑水摸鱼的借口和环境。

二是要加大问责力度,动真格掀起治庸治懒治散风暴。治积弊须猛药,治顽症须出重拳。一方面,要加强干部思想教育,自觉增强政治意识、公仆意识,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有权必有责、失职必受罚”的法治意识,强化其危机感和责任感,做到勤奋敬业、勤政为民;要建立完善岗位责任制、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奖勤罚懒等长效机制,形成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使制度机制产生规范力、引导力和威慑力;要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积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党员代表和普通民众对机关工作人员的监督作用,从“外围”给机关工作人员“施压”,使其不敢庸懒散。另一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严格责任追究,要出重拳、下猛药、动真格,对“庸、懒、散”单位和个人,该警告的警告,该处罚的处罚,绝不手软、绝不姑息。只有“软硬兼施”,坚持从教育、监督、制度、问责入手,对庸懒散行为绝不姑息迁就,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庸者让、劣者下、能者上”。

三是要注重示范效应,促进领导干部带头作标杆。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领导干部要自己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勤政廉政,同时又要管好自己的下属、亲属和自己身边工作人员,破除特权意识,与广大干部职工同奖同罚一把尺子,这样就会不怒自威,事半功倍。各级领导机关和监督机关也要敢于抓住涉及权重部门和领导干部的庸懒散行为,及时亮剑,不护短,不遮丑,一抓到底,抓好典型案例推动工作。

第四篇:在整治“庸、懒、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全县整治“庸、懒、散”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朱秋娣

(2011年8月19日)

同志们: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工作时间网上聊天、玩游戏、炒股票、网购;

4、对服务对象态度冷漠,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言语生硬,“吃、拿、卡、要”,损害单位形象和群众利益,制造甚至激化矛盾;

5、不按章办事,推诿扯皮,不作为或乱作为,群众满意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