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

【摘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内涵与特点,探讨了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三个维度”。指出,新时期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维度是理念建设,核心维度是队伍建设,动力维度是品牌建设。

【关键词】

高校;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三个维度”

党的十八大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建设目标任务的再丰富、再发展,也是党的建设落实到具体目标上的体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成为当前高校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与落脚点体现于“服务”,对于高校而言,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加强党在高校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引领的重要工作。换句话说,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是服务广大教师和学生党员及师生群众,为广大教师提供更具优势的教书育人环境和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师资力量,引领广大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因此,在当今社会改革的关键期,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强服务广大学生的意识和能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对象之一是广大学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的进一步改革,我国的大众化教育成果已经凸显,更多的学生都可以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在高校不断扩招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这表明我们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也要适应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以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为核心,不断增强服务大学生的意识和能力,更好地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方面的目标。

其次,有利于增强服务广大教师的意识和能力。高校服务型党组织服务对象之一是广大教师。服务广大教师,除了为广大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激励方式,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积累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促进广大教师与广大学生共成长、共发展。

最后,有利于在高校营造与时俱进的“群众观”。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高校工作的重要载体,要时刻维护广大师生的根本利益,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通过有效行动来切实解决教师和学生们最关心的现实困难和问题。

二、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指以服务党员、群众为核心,以凝心聚力、促进社会和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组建的基层组织形式。所谓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于党员,党员服务于全体师生和普通群众,了解师生员工的合理需求,积极营造有利于教师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生活的和谐环境,促进学校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及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基层性。这一特点是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内容应在党组织所辖区域为广大教师学生提供具体的、现实的服务,服务方式应直接走进广大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对教学、学习、生活的需求。二是服务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和目标,高校基层党组织应以服务为组织建设的核心目标,深化党组织服务意识和能力建设,构建服务师生党员和普通群众工作体系。三是发展型。高校是知识创新和人才培育的重要基地,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加强自身创新性和发展型建设,服务学校和学院的整体发展建设,始终体现和保持党组织在推动各项工作中的战斗堡垒和服务引领作用。

三、新时期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三个维度”

首先,理念建设――新时期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基础维度。理念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群众路线观。从根本属性和奋斗方向上来讲,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为指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十八大第一次提出了“服务型政党”这一概念和党建目标。这就要求党的各级各类组织都要为建设服务型政党而努力,对于高校而言,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领域主导地位,加强思想和理念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各种理论,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和“人本观”。换言之,当前党中央在全国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和加强“三型”政党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和更好地服务社会的现实要求。因此,高校基层党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阶段成果,将群众路线作为一切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关注师生群众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密切与师生群众的关系,满足他们的正当利益需求,时时刻刻把师生群众的正当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从而凝聚更多的师生群众力量,促进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更好地服务师生党员和群众、服务院系和学校、服务社会和国家。

其次,队伍建设――新时期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维度。队伍建设的核心是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即保持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分体现群众满意度对组织考核中的影响。第一,基层党组织的先进与否、纯洁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层党员同志们的党性修养水平,这启示高校基层党员干部们应心系群众,保持清正廉洁,将师生群众的正当利益放在重要位置,并要设身处地站在师生群众的立场思考和处理问题,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第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的影响。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关键目标是“服务”,只有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法,将“服务”与“效率”有机统一,才有利于更好地落实群众路线和服务广大师生群众。换句话说,在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广大基层师生党员要有敢为人先的勇气和精神,发挥自身的活力和模范作用,虚心向师生群众学习,从理论联系实践中学习和提高,善于利用各种宝贵经验,创新工作方法,从而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第三,群众满意度作为基层党组织考核的重要指标,符合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始终把师生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和机制,如听证监督制度、利益表达机制、评估反馈机制等,从根源上促使广大党员多方听取意见和吸纳民意,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科学化水平。

最后,品牌建设――新时期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动力维度。品牌建设的核心是凸显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亮点”。“服务”的本质在于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通过个性化和亮点服务,满足广大党员和群众正当利益需求。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对象是高校的广大师生,他们文化水平高、具有不同的专业技能和特长。因而,在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要以广大师生党员的优势和多样性为基础,提供特色服务,加强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在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合力作用。业务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党组织的服务品牌的形成。同时,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结合学校和学院的教学科研等业务工作来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社会中的作用,如经济类专业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假期开展服务企业的相关管理实践、文化教育类教师和学生可以参加某些支援山区或西部地区教育的相关服务活动、自然科技类教师和学生可参与服务企业科技研发或技术咨询服务等等。总之,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服务学校和学院发展、服务广大师生发展的基础上形成服务品牌,构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特色文化体系,从而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源泉。

总之,推进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既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等理论指导,也离不开扎扎实实为广大师生党员和群众服务的具体实践和成效。只有不断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自身的理念建设、队伍建设和品牌建设,并促使“三维建设”形成合力,才能不断推进高校基层党组织科学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田芝健.马克思主义服务型政党建设若干基本问题研究[j].学习论坛,2012(9).

[2]余敢才.增强高校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功能的思考[j].人民论坛,2010(12).

[3]刘泽雨.服务型政党: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功能作用的新定位[j].党政论坛,2013(4).

[4]陈文胜.微博问政在服务型政党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发挥[j].理论探索,2013(4).

[5]梁妍慧.从“管理”到“服务”[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0(2).

[6]孙黎海.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架构[j].理论学刊,2013(8).

【作者简介】

刘义安(1987-)男,汉族,陕西白河人,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政治辅导员,法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第二篇:扎实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大理州注重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作用,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全面覆盖工作体系,拓宽党员服务群众渠道,拓展基层党建工作阵地,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

一、构建三大服务群众体系。创新基层党组织设臵,建立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制度,努力实现党的组织和服务群众工作全社会覆盖。一是构建村(社区)设党总支部(党委)—自然村(村、居民小组)设党支部—党员集中设党小组—党员不集中设“党员中心户长”—流动党员设“网上党支部”的全覆盖组织体系。针对大理山区、民族、贫困的实际,党员群众居住分散,在村(社区)设党总支部,在村(居)民小组、自然村设党支部,在党员分散的地方设臵1名党员中心户长,在流动党员中建立“网上党支部”,实现组织全覆盖。二是构建州县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农民服务站—村(社区)民事代办点—村(居)民小组民事代办员为民服务体系。在州和12县市成立政务服务中心、110个乡镇成立“农民服务站”、1078个行政村和65个社区设立民事代办点,

1.3万个村(居)民小组设民事代办员,推行“农事村办”服务模式,实现群众“事在村办、钱在村领、证在村拿、困难在村反映、问题在村解决”三是构建“三深入”“四联户”“1+x”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体系。在县以上机关干部中广泛开展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三深入”,领导蹲点联户、部门挂钩联户、干部结对联户、建卡经常联户“四联户”活动,在农村和社区推行党员联系1户或多户群众联系群众制度,全州4.5万名干部直接联系群众23万户,12万名农村党员联系农户78万户,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10万余件次。

二、开展三项为民服务活动。围绕服务群众、解决问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一是在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全面开展党员公开服务承诺活动。全州12300个基层党组织、17万名党员进行公开承诺,公开承诺事项23.9万件,兑现承诺事件21万件。二是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全面开展“四亮四创四评”活动。有效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为群众提供窗口便捷服务达1.2万余次,帮助群众解决问题1万多个,群众满意率达96%。三是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全面开展“五访五问”活动。在农村和城市社区广泛开展访富裕户,问致富经验;访老党员、老干部,问发展良策;访党员示范户,问基层组织建设见解;访困难户,问困难和问题;访意见户和矛盾纠纷户,问产生怨气和矛盾纠纷的原因。党员经常深入群众家中走访,察民情,解民忧,服务群众,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化解矛盾纠纷。

三、实施“三大先锋行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切实保障民生,充分发挥作用。一是实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围绕争先进位创发展先锋、执政为民创服务先锋、凝心聚力创和谐先锋、生态优先创绿色先锋、强基固本创云岭先锋,深入开展“白州党建示范走廊”、“环洱海党建长廊”建设,建立保护洱海“片长制”、党员责任区、党员绿化责任区,2012年,洱海水质有7个月达到Ⅱ类。二是实施“共产党员抗旱先锋行动”。面对连续干旱,组建“共产党员抗旱先锋队”1220支,结成帮扶对子1600个,3万多名机关党员干部驻村蹲点抗旱救灾,16万名村组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和农村党员骨干投身抗旱救灾工作,修建“共产党员爱心水窖”3186个,惠及

1.8万户9.1万多群众三是实施“百万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先锋行动”。对60岁以下农村党员实行以“组织领富、党员带富、干部帮富”为主要内容的创业致富先锋工程,1078个村委会都有一个城市党组织进行结对,先富起来的农村党员每人至少帮扶2户以上的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18.7万个;对全州70岁以上老党员实行“农村困难党员关爱行动”,每人给予获得20元/月困难补助;对建国前入党的农村老党员,每人给予300元/月生活补贴,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篇。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2010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高等院校的党组织,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思想导向和政治保障。一所合格的高校,不仅要完成教书育人、传承先进文化的基本任务,而且还承担着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高等教育的内容与形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对高校的党组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个关键课题。

第一,端正态度,克服高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认识误区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端正学习态度是基础。在十七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就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进行了深刻阐述,强调“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必须落实到基层,每一个党组织都要认真履行组织党员学习的职责。”不断学习,是党组织保持战斗力、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基本前提。

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均以学习为根本形式。然而,在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有些党组织和党员却对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把专业以外的学习当做包袱,尤其是不愿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高校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首先就要克服认识上的误区,解决学习动力的问题。学校党委中心组和领导干部应带头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自觉接受新观念,汲取新知识,把学习当成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时尚;带头将推进实际工作、提高个人思想政治素养与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在学习中求发展,在学习中求创新。通过示范表率作用和高效的学习活动,使全体党员树立“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的观念,强化学习意识。

第二,把握方向,发挥高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理论优势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是我党执政理念、执政方式的重大改变,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发展。加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就是要不断地把学习优势转化为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提高治校兴校能力。

在高等院校中,教师处于教育教学的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与培养目标的实现;青年大学生作为教育的接受者,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否直接关系其自身的成长,也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坚持与传播。因此,加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师生党员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思维开阔、吸收新事物快、创新能力强的优势,切实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把握和应用,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进程。

在此基础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教育师生。充分利用人才、学科优势,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组织党务工作者和哲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学者,围绕党建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探索,推出更多有分量、有深度、有价值的理论成果,

为党建理论研究多做贡献。

第三,创新方法,树立高校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典型范式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经济成分日趋多样,深层次矛盾日益累积,社会意识和价值观念趋向多样,意识形态领域的噪音杂音时有出现。受其影响,有些人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前途认识逐渐模糊,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高等院校作为社会才智的聚集地和先进文化的传播地,理当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不断创新学习方法,成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学习是为了发展,发展必须要有创新。只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实践,才能在学习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加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需要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尊重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首创精神,创新学习的思路、办法和机制,拓展学习的内容、途径和渠道;需要结合高等学校自身发展实际,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紧密结合起来,与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与理论创新和社会服务紧密起来;需要放眼时代和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新做法、新经验,提出新思路、新对策,开创新局面、新气象,形成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的良性循环

第四篇: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当前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学习型党组织是在学习型组织理论基础上,顺应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而提出来的,拥有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与机制,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和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用先进的管理理论指导高校党的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是履行和实现高校历史责任的必然要求,对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党建

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将“推动学习型政党、学习型社会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反复强调。2010年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意见》从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意义、内容、原则等方面作出了具体的要求,并指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

因此,在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过程中,把学习型组织理论用于党建的实际,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党建的新路子,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党的先进性建设得到持续加强,为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

一、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特征

建设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并不是撇开原有的党组织去创造一个新组织,而是对高校基层党组织原有的学习理念、行为、制度等进行更新和完善,不断强化其原有的学习机能,并赋予它以新的功能。因此,高校学习型基层党组织除具有一般学习型组织的共性外,还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1

(一)具有更为浓厚的学习欲望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要采取上级支持一点、自己筹措一点等方式,加大企业党组织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配置必要的电脑、学习课桌、学习光碟、图书等。通过建立学习阵地,为建设学习型非公企业党组织奠定建设的物质基础。

六是在健全运行机制上实现突破

为了使创建学习型非公企业党支部不流于形式,必须建立完善学习管理机制和监督考核机制,明确党支部抓学习、促学习的管理责任和目标要求,把强化学习意识、培养学习自觉性作为非公企业党支部的一项重要工作。一要建立开放互动的学习制度,营造一种时时、处处、人人学习的环境与氛围。要通过制度规范学习内容,明确学习时间与要求,提出考核学习成果的硬性指标。各个支部都要制订学习计划,强化年终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比优秀、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以此把学习变成为每个党员的自觉行动和工作需要,人人是学生,人人是老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二要建立“党员学习日”。企业党组织根据实际每月确定一个相对固定的日期为“党员学习日”。在“学习日”,各支部认真组织党员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尤其是精心组织好各类学习讲座、报告会及其他教育文化活动。三要营造制度管人、制度管事的良好氛围,不断规范挖掘潜能的管理制度。使党员真正学有压力,学有动力,学有能力,学有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