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基层工作者的精神食粮
十八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但扎根在我们心中的中国梦却没有暗淡。中国梦——不仅仅是我们国家、民族的梦,更是每个华夏儿女的梦。中国梦就像是长江、黄河,而我们就像是长江、黄河里的一粒粒小水滴。只有小水滴们的梦实现了,我们的中国梦就能实现。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呢。
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扎根基层,兢兢业业,努力工作;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就应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基层为人民群众服务,扎根基层,献身基层,用为群众奉献的决心和实际行动来践行“基层工作者”这个五个字。要勇到基层,勤下基层,低下身,沉下心,用自己的一颗热忱之心为百姓务实事。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在基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作为基层工作者,在工作中,有时候因为工作多、忙、累,又没有得到自己理想的回报,会让我们对工作多少有些懈怠。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应该感谢这份工作,让我们免于像乞丐流浪街头、三餐不继,让我免于像农民工担心日晒雨淋挣得的工资无法兑现,让我们免于像自负盈亏的商贩起早贪黑,让我们不仅仅是在为了钱在工作,还让自己有一种存在感。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要把我们自己当成为民服务的仆人,自己的存在是在人民幸福的基础之上的。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铭记使命,坚定信念;砥砺奋进、增长才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不断激发正能量、传递正能量、汇聚正能量,才能更好地共筑中国梦。
第二篇:孩子的精神食粮孩子的精神食粮
——曹文轩与黄蓓佳作品比较
指导老师:周先林学员:付飞
摘要。曹文轩与黄蓓佳写的都是“成长小说”,他们同样关注现在儿童的成长。然而他们选取的时代背景、角度以及艺术手法又有很大不同。曹文轩的小说以上世纪60年代苏北农村生活为背景,他用那个时代儿童的苦难来感动今天的读者,文笔纯美富有诗意。黄蓓佳则以当代城市生活为背景,反映青少年在成长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更贴近现实生活。
关键词:时代背景角度艺术手法
前言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少年写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主要作品有《红瓦》《草房子》《青铜葵花》《天瓢》《山羊不吃天堂草》《根鸟》等。
黄蓓佳,江苏如皋人。北京大学毕业。主要儿童文学作品有《小船,小船》《我要飞》《芦花飘飞的时候》《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我要做好孩子》《今天我是升旗手》《心声》等。
曹文轩与黄蓓佳都写了很多儿童文学作品,对现在处处养尊处优的孩子可以说是情感教育的课堂。然而他二人的写作又是有很大差异的。下面本文拟从时代背景、角度,艺术手法三方面加以分析。
一、时代背景
翻开曹文轩的小说,首先让人感受到的是人物生活环境及命运的苦。小说根植于上世纪60年代苏北农村艰苦的生活条件下,那正是“大跃进”与以后的三
年自然灾害期间。在那个物质条件极为匮乏的年代里,人们常常面临饥饿和灾难。很多作家在写到这段历史时,都直接披露了人们生活的苦难,如路遥的小说。对于这一点,曹文轩更是没有回避,他把苦难推向极致。不同的是,他把当时贫困的生活诗意化了,处处充满着诗情画意和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诗一般的语言、唯美的境界、纯美的人物,是曹文轩小说突出的特色。可是这一切都不过是贫困这个大背景上的美丽点缀。他选取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作品中儿童的苦难形象。苦难,让他笔下的儿童形象放射出更美得光彩。面对苦难,他们没有惊慌失措,在淡定从容中进行不屈的反抗。《青铜葵花》中青铜和葵花的遭遇让人为之辛酸,悲然泪下。而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对苦难生活的倔强反抗。在苦难面前他们是从容的,镇定的,从没抱怨上天对他们的不公,也从没有悲观绝望过。“曹文轩顽强地不让他笔下的人物在苦难面前倒下去,即使有违艺术上的真实。这都是因为他鄙弃那种惊慌失措的,叫苦连天的态度,他认为‘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变不惊的优雅态度’。①这一点在《青铜葵花》中得到完美体现。葵花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人生各种各样的磨难——丧母,丧父,水灾,蝗灾,寒冷,饥饿等等,好像所有的灾难都降临在这个不幸小女孩头上——然而她却始终没有被打垮。面对突如其来的大水,面对天光地净的蝗灾,他们每个人,始终像勇敢的水手,坚定地迎向永恒的风雨。漫天无际的清贫,如同一根凌厉的鞭子,悬挂在一家人的头上,可他们却平心静气地忙碌着,他们出河入海,割茅草,卖芦花鞋,不慌不忙地等待春暖花开的时节。
黄蓓佳则以现在城市生活为背景,在物质上是丰富的。然而这一代的儿童每天却要面对繁重的功课负担,让他们叫苦连天。另外,单亲家庭中的子女成长问题等等,给现在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多压力。黄蓓佳的作品,让人看到一般不被成人所理解的儿童世界的精神追求。《飘来的狗儿》中有大主张的狗儿,《我要做好孩子》中不动声色抗争的金玲,《今天我是升旗手》中有英雄主义情节的肖晓,他们身上都显示出儿童的精神力量。黄蓓佳说:“我相信孩子的眼力,很多时候,他们比大人更加入木三分。”②华兹华斯也说,“儿童是成人之父”。③儿童的身上具有一种神性,表现为智慧和精神力量。
二、写作角度
曹文轩说:“今天的人需要感动,通过感动,人的情感得到升华。”④在这个物欲膨胀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淡漠。当今的孩子们每天被太多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时时刻刻面临家庭和学校的压力,生活中太多美好事物他们感受不到,相反感受到更多的可能是黑暗。对周围的世界他们表现越来越冷漠,甚至产生恶意。这一代儿童在物质上是丰富的,感情上却很贫乏。曹文轩说:“现代人在痛苦面前缺乏先人们那样的风度。”⑤他用他的作品告诉孩子苦难,也告诉他们选择坚强。用旧社会孩子的苦难感动今天儿童。仅仅苦难,还不足以让人感动,关键是面对苦难的风度。他笔下的儿童还有这样一些特点:
(一)倔强。面对苦难,他们没有惊慌失措,在淡定从容中进行着不屈的反抗。《青铜葵花》中的青铜沉默坚毅。《草房子》中的细马更是异常地倔强早熟,独自一人为后母重建家园,照料已疯傻的后母。《根鸟》中的根鸟为了追求梦想,更是经历了千辛万难经受了各种诱惑。
(二)充满温情。儿童评论家张美妮教授评述。“当我们一页页,一章章读着这部小说时,闪耀在眼前的是一道道满盈爱心和可贵人格的光彩。”⑥《草房子》中桑桑在病中感受到的人间真情;迷恋土地的秦大奶奶最终对“占有”了她的土地的小学校捧出深深的爱;青铜对葵花深深的兄妹之情。他的小说感动了今天的读者,也感动了明天的读者。
如果说曹文轩用从前少年的故事感动了今天的孩子。那黄蓓佳就是用她笔下的儿童为今天的孩子树立了“榜样”。尽管他们不是完美的,却努力可爱。《我要做好孩子》主人公金玲是六年级毕业班的孩子,她成绩一般,惟一的长项是她的作文。面对升学的压力,她决心做一个“好孩子”,从此开始了不懈努力。金玲的形象很有普遍性,应该说大多数的孩子都像金玲一样聪明,但一遇到学习上就犯糊涂。作者为现在的孩子树立了一个正面“典型”。现在的儿童,养尊处优惯了,很难承受学习上的压力,很容易自暴自弃。金玲的身上,有那么一股倔强劲儿,是值得所有孩子学习的。另外,她的作品中还有很多可爱的儿童形象。热情勇敢的肖晓,,懂事体贴的赵安迪,善良忠诚的单明明,天使一般的杜小亚。小读者在黄蓓佳的作品中总是不知不觉受到这些孩子的感染。
三艺术手法
曹文轩坚持一贯的古典,唯美的创作风格,优美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即
使是描写苦难,也不可思议地绽放美丽和优雅。他说。“痛苦是美丽的。”⑦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无不呈现诗意和美。《青铜葵花》中在写到蝗灾过后,青铜和葵花去挖芦根充饥时,青铜想给葵花打一只野鸭,结果两个人在大雨中失散了。在彼此寻找而又找不到的令人揪心的时刻,当他们浑身泥泞地见面后,在这样的场面里,作者竟然也能发现美。他写道“雨过天晴时,青铜牵着牛,一瘸一拐地走出了芦苇荡。牛背上坐着葵花。她挎着篮子,那里面的芦根,早已被雨水冲洗得干干净净,一根根,像象牙一般的白。”⑧被命运的风雨打得晕头转向时,美依然存在。再比如《冰项链》写葵花戴上项链的美时,“刘老师的眼前就站了一个带银项链的葵花。这样一个女孩儿,实在太迷人了。刘老师竟一时回不过神来,痴痴
⑨地想着有那么一个戴银项链的女孩儿,她的名字叫葵花。”用诗的语言来渲染美。
此外《草房子》中的纸月恬静纯洁与超凡出世般的书卷气,白雀飘飘欲仙的美貌和忧郁,杜小康绝顶聪明及其鹤立鸡群似的高贵气度无不带着超凡脱俗的美。
曹文轩笔下的人物总是带有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和他比起来,黄蓓佳作品中的儿童就像是活在我们周围,更加真实可感。在大街上,你随处可发现他们的身影。自从金玲的形象问世以来,在生活中你会发现无数个“金玲”。《亲亲我的妈妈》直面当下的现实生活,近距离地贴近现在的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如实再现孩子们表面看来枯燥乏味实际上还是相当丰富的生活空间。主人公赵安迪是个患有轻微孤独症的孩子,在与患有轻微抑郁症的母亲相处过程中由隔膜,冷淡到互相依赖。展示了单亲家庭中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总结
虽然曹文轩和黄蓓佳选取的时代背景、角度以及艺术手法都不一样,但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现代儿童的健康成长。通过对他们作品的比较,我发现既有不同之处,又有相通的地方。他们笔下的儿童都是充满温情、美好、可爱的。他们的作品让今天的儿童深受感动、启发,为当今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精神粮食。
注释:
①曹文轩:《感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第一版第51页
②黄蓓佳:《孩子是这个世界的勇者》中国青年报2006-7-3
③黄蓓佳:《孩子是这个世界的勇者》中国青年报2006-7-3
④曹文轩《感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第一版第46页
⑤曹文轩《感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第一版第45页
⑥《纯真的爱—-读曹文轩有感》
⑦曹文轩:《感动》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1第一版第51页
⑧曹文轩《青铜葵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5-4第一版第163页
⑨曹文轩《青铜葵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5-4第一版第141页
参考文献:
[1]曹文轩:《青铜葵花》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5年04月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在日常工作中对待患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为治愈患者而努力奋斗。要不断提高医疗技术专业水平,要坚定理想信念,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心中首要位置,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医务工作者。
我们要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为祖国发展添砖加瓦,我们的希望似熊熊燃烧的烈焰,我们有火一般的雄心壮志。前辈们的诤言我们将会铭刻在心。我们期盼中国有朝一日能复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能开辟新天地,我们能做好我们自己的中国梦。
中国梦里有富强也有真民,中国梦里,有期盼也有实干,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民族国家全面科学发展,个人才能实现梦想,同样,只有每个人都充满激情和梦情,中国梦才够美丽,才够坚实,以国家为情怀特征的中国梦有别于以个人奋斗为特征的美国梦,每个人都有自己为之所奋斗的梦想,有的是现阶段的,有的是长远的,但我们相信,大家同是中华儿女,定是想为国家奋斗终身,我们要凭自己的力量,努力工作,我们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我们的技术服务更多的患者,让每一位患者都得到康复,这样才能有希望实现中国梦。中国梦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深情描绘了近代中国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让我们一起携手并肩,早日共同圆好这场声势浩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