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区开展“心心秦家”推动基层社区发展工作经验总结
*区辖*个街道、*个城市社区、*个行政村、*个小区,总面积*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社会结构变迁、外来人口增加,拆迁、失地、就业、安居等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社区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以及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导致城市基层党建出现服务性不够、时代性不强、融合度不高等突出问题,城市基层治理呈现出需求多样化、主体多元化、空间扩大化、功能网格化等特征。
为此,*区立足区情实际,始终坚持以系统思维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围绕“党建引领、人民至上、问题导向”的理念,通过做实组织体系、服务平台、工作机制、基础保障四篇文章,着力打造“心心秦家”党建品牌,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一、“三个统筹”筑堡垒,建强组织体系
*区坚持高位推进,抓好“三个统筹”,建强组织体系,围绕“三心”,奋力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体系,初步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机制衔接、功能优化的新格局。
区委统筹指挥,紧扣中心,让群众聚心。成立由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城市基层治理的牵头统筹、组织协调和督导落实;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见》,打造“1+9”社区治理体系,即制定组织体系、政务服务、社区服务、队伍建设、基础设施、网格化管理、物业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及社会组织培育发展9个配套实施方案,进一步理清城市基层党建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方法路径,明确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功能,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街道统筹引领,建强轴心,让群众放心。科学设置街道“六办二站一中心”工作机构,新增5个事业单位领导职数,将*项公共服务职能和相关审批事项下放街道,推行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吸纳*个辖区单位党组织、45991名党员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创新实施*个城市基层党建“书记、组织委员项目”,实行每月督导、双月汇报、季度推进,以党建项目化推动城市基层党建提质增效。
社区统筹整合,共绘圆心,让群众安心。打造*个社区“党建共同体”和“1+3”领导体系、“1+5”联动机制,将社区各类组织动员起来、区域内党员凝聚起来。“1+3”即“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1+5”即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架构,织密城市基层党组织纵横到边、全域覆盖的组织体系。
二、“三个平台”聚合力,优化服务网络
*区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为支撑,集众智、汇众力,搭建“红色地图、红色物业、红色血液”三方服务平台,着力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主动、更便捷、更贴心的服务,让城市党建效应看得见摸得着,使群众能更直接感受到城市基层党建的温度。
延伸触角,“红色地图”引路。按照“布局体系化、功能综合化”的要求,在公园广场、十字街头等人群聚集地建成141个“心心秦家”党群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手机充电、快递存取、应急雨伞等“7+*”服务,形成了街街有旗帜、路路有服务的“红色地图”,搭建起城市基层治理的实体骨架。“心心秦家”建成以来,累计办理个体工商执照4970户,小餐饮许可证20**户,小作坊许可证292户,先后服务群众6万多人次,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8000多件,让居民群众切身享受到了城市党建资源带来的便利和实惠。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覆盖工程暖心,“小网格推动大治理”。推行“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模式,将全区*个社区划分为*个网格,设置424个网格党支部、715个楼栋党小组、*个党员中心户,配备*名网格员,先后为群众解决小区停车、住房就业等问题*余件,实现“人在网中走、事在格中办”;打造“爱*”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社区大小事及时录入上传,同时实行24小时自助办理,整合食品药品许可证办理、个体工商营业执照办理等*项服务事项,受理社区*项服务事项,通过代办、上门办、错时办等方式,让“网格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有效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数字工程赋能,“小数据搭建大平台”。以实施“数字*”工程为载体,积极推进“智慧网格”建设,通过发现问题、上传图片、整改回复形成工作闭环,让涉及群众利益的每件小事都能及时妥善解决;建成渭阳西路街道社会治理服务中心,试点开展“智慧网格”,运用大数据分析成果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实施企业注册登记“全流程、零见面、无纸化、一条龙”服务,节约企业办理业务时间,其中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业务时限压缩到50.6%,网办率90.8%;在全省率先为93个社区安装“云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使居民不出社区,就可与多家三甲医院专家通过远程视频进行诊疗,享受疾病咨询等医疗服务。
保障工程强基,“小阵地发挥大作用”。及时调整配强社区“两委”干部32人,分批分次开展社区“两委”干部培训,着力打造能力过硬的社区干部队伍;每年投入*余万元用于提高社区办公、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同时全力推动社区工作者“三岗十八级”待遇落实到位;开展“社区阵地建设攻坚年”行动,按照“五个一批”思路全面完成社区阵地“三年提升”任务,为城市基层治理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实体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