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第一篇: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
全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中国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着力满足人民的诉求变化。为响应新时期老百姓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新一轮治理改革的重要目标。如何定义服务型政府,为何要建设服务型政府,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服务型政府的由来、定义及特征
服务型政府的概念是由德国行政法学者厄斯特·福斯多夫首先提出来的。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公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质和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要求政府不仅要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还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中国学术界与1998年提出此概念。2001年,成都,南京,上海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2004年,国务院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中提出,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首要目标。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直接提出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任务,明确要求各
-1具有普遍性的社会秩序制度框架或制度模式,如自由、平等、公正、安全、公平、繁荣等,并根据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变化,不断推进制度创新。其二是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务。服务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是从共同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的,是为实现社会稳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政策。公共政策服务的水平直接体现政府的能力和水平。其三是提供公共产品,即可以被社会公众共同享用的产品。这是服务型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直接表现形式,它与人民切身利益直接相关。包括三种:㈠基本公共产品,即不受地位、种族、穷富和城乡差别的限制,人民都可平等享受,如义务教育、生态环境保护、国防、公安、司法等;㈡混合公共产品,既能满足公共需要,又能满足个人需要,如公共工程、社会保险、研究生教育等;㈢由政府组织提供,需使用者付费的公共产品,最终消费者是个人,如邮政、铁路、民航、煤气等。三是人民授权、廉价高效。现代服务型政府是人民通过法律形式让渡权力的产物,并是一个人民可以质询、问责和弹劾的政府。政府服务的内容是由人民通过特定的程序和特定的方式来让渡和决定的。人民赋予政府为公民和社会服务的职责,政府必须严格地履行义务,而且必须主动地为公民和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服务型政府必须是一个精简、廉价、高效的政府,能够专心于服务工作,机构设置要求更加精简,人员更加精干,服务更加周到。服务型政府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的需要,给予灵活的处理;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人民和社会提供更为适时的、更加弹性的、更加灵活的服务。在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公共利益的同时杜绝铺张浪费,杜绝“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促进政府管理绩效的提高。四是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服务型政府要注重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和腐败的滋生,必须以法律约束权力,以
-3解决,群众满意而归。
第四,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内涵,要求政府部门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社会提供系统性、制度性、公平性、可持续性的公共服务。具体而言,就是要逐步扭转城乡及区域经济两极分化的趋势,建立基本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辅佐以基础教育、医疗、公共文化、社会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效途径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人民政府性质决定的,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核心目标,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领域,任务十分艰巨。因此,从宏观上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要把我们党为人民服
务的宗旨贯穿到行政体制改革各方面和全过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政府为人民。
第二,必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减少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审批事项,把一些不应该由政府审批的事项
-5
第二篇。贯彻十七大精神建设服务型政府(最终版)党的十七大报告从全面推进改革、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确立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方向,这非常正确、科学、重要。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有关精神,结合当前实际,笔者认为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处理好如下关系。
立
足内部自觉与强化外部推动的关系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主体是各级政府自身,因此,如果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缺乏源于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忧患感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将不可能进行和实现。然而,由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必然会涉及、触动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既有权力和利益,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既需要立足政府自身自觉主动,也需要强化外部推动。
一要加强党的领导。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理所当然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领导核心。各级党委要对同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进行思想动员引导、提出总体要求原则、加强总揽协调,以确保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顺利进行、取得成功。
二要加强人大监督。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重视和加强对同级政府在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方面的进展和成效进行审议、评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出、提醒、通报,并督促政府有关部门切实整改。
三要加强社会评议。由于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造福全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因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如何推进和实施应该征求、听取全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其成败得失应该由全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评议。
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作为前提、途径和保证,离开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工作无法进行和推进,其成果无法巩固和保持。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当前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一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二要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三要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四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五要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六要统筹各类机构设置,有效发挥党和国家各类机构职能作用。
建设服务型政府与健全长效机制的关系
建设服务型政府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政治上的动员、引导和要求,还必须以科学、合理、有力的长效机制来保障和推动。
一要建立健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体系。要制定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特别是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和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发展等公共服务体系方面,都应当制定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标准。要适应社会结构、社会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建立健全有效调节社会利益关系的机制和政策。与完善公共政策体系相适应,还要采取更有力的支持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的经济政策,包括产业政策、财政税收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货币金融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价格政策等。同时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长效机制,使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政策体系得以有效落实。
二要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必须按照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和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要加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力度,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形成有力的、可持续的财政支持体系。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总之,只有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并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力量,才能保障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公共服务要求增长相适应。
三要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民主行政、责任行政机制。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机制,就是要加强行政立法工作,特别要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方面的立法,并切实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接受监督,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行为纳入依法运转的轨道,避免因为滥用权力、执法不公、执法违法损害人民群众利益;建立健全民主行政机制,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
第三篇:论十八大-服务型政府建设服务型政府建设
中国特色服务型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行政体制的方方面面。我认为,立足国情理清我国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是深入开展研究的前提。要顺利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我们必须确立明确的价值取向,否则就可能南辕北辙,偏离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方向。我们认为,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民生、社会公正、社会本位、和谐发展等价值取向是符合国情的现实选择,只有重视并发挥这些价值取向的作用,才能解决服务型政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才能减少盲目性,才能使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向既定的目标发展。政府职能是指政府根据保持政权稳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承担的职责和功能。任何国家的政府职能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根据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准确定位政府职能是我们开展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政府一定要在继续搞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政之要,惟在得人”。公务员队伍作为党政人才的主体,是政府职能的具体执行者,服务型政府的成功建设始终离不开公共财政制度作保障,我们必须加快以公共化为取向的财政制度变革,改革公共收入制度,完善公共支出制度,并逐步理顺公共服务供给中各级政府财政事权划分。
反观医疗服务,为什么居民开支的增长幅度远不及交通和通讯,却惹得全社会抱怨不已。我们还是要到“服务供给怎样响应需求增长”那里寻找原因。在本文开头,我们肯定了改革以来国家医管政策的调整和进步。但是,原则是一回事,执行是另一回事,执行的力度又是一回事。从结果判断,相对于医疗服务需求的急速膨胀,政府医管政策的调整还是太不及时、太不到位,以至于医疗服务资源的动员,还是满足不了强劲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
允许私人行医,是早在1980年国务院文件就提出的政策。可是直到2005年,全国获合法行医资格的城乡私营诊所不到14万家,平均每万人口1.07家而已。对于实现了高度城市化的国家,这个密度也许够用,但对我国而言,为什么“看病难”的同时,很多地方私人行医的执照还是那样难以拿到。资质门槛倒也罢了,可是有的主管官员随口一句“过度竞争”,就拒绝人家的开业申请,完全不顾合格者行医是公民的一项权利。要是服务市场真的过于饱和,当事人不比审批官员更在意、更敏感吗。让一些人谈虎色变的“过度竞争”,无非就是医疗服务供给方之间的竞争加剧,这对患者而言岂不是天大的一桩好事。
中国的医疗体系在行政垄断下,呈现出公立医院数量少,民营医院发展难的状况。而且这个状况有日益恶化的趋势。《今日话题》曾援引中国卫生统计数据指出,近10年间政府办医院医师日均负担诊疗人次增至1.4倍,日均负担住院床日增至1.7倍,如此供需失衡之下,怎能不“挂号难”。尤其是一些专家资源,极其稀缺,“一号难求”。
而淘宝网或能解决挂号便利的问题,却难以解决号源多寡的问题,对淘宝挂号平台寄予厚望的人恐怕得失望了。
挂号方式的争议背后,医疗资源的集中和稀缺才是症结,至于怎么分配,只需把握一个原则——公平。
在整体医疗资源紧缺,特别是高端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其它的平台都是一种手段,即怎样分配有限的资源。分配的方式有多种,个人更倾向于公平。但是真正做到公平也很难,有些人会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把号占了以后再去倒卖。这个才是我们需要去解决的。
在公平的原则下,有人认为,官方通过限制网络挂号、电话挂号等方式的号源比例来保证不掌握新型挂号方式人群的利益,这是正确的政策。而在新型挂号平台方面,面对其他机构的挑战和突破的应对之策,也许更需理解和自省,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和排斥。
动人以行不以言
近期,被称为“民工局长”、“招工局长”、“卧底局长”的沾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陈家顺的事迹被广泛宣传报道,人们无不为他“贴心为民”的事迹所感动。陈家顺同志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具有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他始终怀着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荣誉感,把日常工作当作事业去追求,不讲价钱,不提条件,不找借口,诚信守诺,传递着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正能量。为了给农民兄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他充分利用自己职务经常与企业打交道的便利条件,除了积极架起企业与农民之间在用工需求的桥梁之外,还积极为农民兄弟开辟和深掘更好的致富出路和机会,从不放过任何有价值的信息。这种100%的全心全意之工作方法与态度,想服务对象之所想,及服务对象之所及,是我们当今公务员队伍中最最缺乏少见的,实属凤毛麟角。
陈家顺的言行举止,反映了一个基层国家干部真正甘为人民公仆的高尚品质。“当干部就是为群众打工”,这句话是陈家顺同志在先进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题目,也是陈家顺的为官之道,是他五次深入企业当“卧底”、半夜三更起床为农民工买火车票、为农民工讨薪等等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放下“官架子”,从过去命令群众干事的工作方式转变到主动为群众服务,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真正为群众“打好工”,才能树立干部在群众中可亲可敬的形象,才能真正体现出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群众做一件事不难,难的是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件一件地做好。”这句话是陈家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的座右铭,他一直在默默地践行着。毛主席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和陈家顺的话体现了同一个道理,那就是坚定与执着。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不能因为我为群众做过几件好事、实事而沾沾自喜、居功自傲,而是要设身处地的为群众着想,像陈家顺哪样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件一件地做好。“人在做,天在看,做事为人要对得起天良。”这句号是陈家顺父亲对他的告诫,也是我们每个一个有良知的人的为人处事之道。一个人只有心怀感恩,多行善事,才能对得起天地良心,才能获得来自内心深处的慰藉。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做事更是要对得起天良,常怀敬畏之心,敬畏历史、敬畏人民、敬畏党,努力践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争当一名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也正是因为他的出色表现以及他的贴近百姓的感人故事,被央视记者选为走基层跟踪采访报道的重点素材对象,他的事迹一经播出,红遍大江南北。这样的报道对于整个社会产生的积极正面影响是巨大的,这种宣传也大大提升了基础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与形象。与此同时,更多地是唤起了百姓们对自己身边的基层干部在工作效率、态度、感情的对号入座之监督和赋予的更大期望。
像陈家顺同志这样的信守岗位、不畏艰辛、一丝不苟,一切工作讲究实际与效率和一切利益从百姓出发的工作内容可以堪称是党的最优秀的基层干部,公务员队伍中的楷模,百姓的知心人。我想一个具有敬业诚信精神和高度责任感的人,一定会体现人生价值,把名利看得轻如鸿毛,从而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作为人社干部,要发扬敬业精神,更要发扬奉献精神。键时刻挺身而出,冲在一线;不为个人进退而坐思行想;谦虚谨慎,甘为人梯,真正展现出新时期公务员干部应有的品格风尚。
舌尖上的腐败
我国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数量巨大,折合约500亿公斤,相当于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0,按较保守的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食物或口粮,这一组组数据,何止是触目惊心,简直有些耸人听闻。勤俭节约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然而曾几何时这一优良传统被奢侈浪费冲击的体无完肤。这与权力部门的公款消费有巨大的关联性,由于权力监督的乏力,他们把人民所赋予的权力用在“贪图享乐、营私舞弊”之上,长此以往,上行下效,浪费歪风自然得以助长,形成了铺张浪费的社会积弊。
官员大吃大喝是舌尖上的腐败,其表现形式五花八门,召开会议要大吃大喝,迎接检查要大吃大喝,平行交流要大吃大喝,开展活动要大吃大喝,庆祝节庆要大吃大喝,即使什么事没有也可以随便编个由头大吃大喝。对于超标超规吃喝的报销也“高招”频出:先找个理由走预算内经费;预算内经费不够了,换个发票走别的项目或者干脆开设“小金库”;不想从本单位经费中出,就找下属的企事业单位或者找私企报销;实在没有办法,还可以先欠着账,等以后再说„„这种舌尖上的腐败,钱虽然没有揣到个人兜里,可危害一点也不小,这给财政带来巨大浪费,损害了民生福祉。进一步说,财政的钱从哪里来。自然是从税收来,这些大吃大喝、奢侈浪费的开支最终必然要转嫁到企业和百姓头上,增加了社会负担。同时,铺张浪费,弄虚作假,助长了歪风邪气,提供了滋生腐败腐化的土壤。习惯于大吃大喝的一些干部,渐渐养成了“要办事,先请客”的官老爷做派。如此风气若蔓延开来,必将败坏社会风气。这种不良行为,严重损害了干群关系,影响了党的形象。那些“吃货”干部由此开始,慢慢放松警惕,逐渐摧毁心理防线,最终干出违法乱纪的蠢事来。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喝醉了就可能控制不住自己,平时不能办的事在酒桌上都办了,从舌尖上的腐败开始,渐渐滑向腐败堕落的深渊。开展廉政建设,首先从舌尖上的腐败开始。然而纵使有关部门喊声很高,行动却迟滞不前,就是对“贪婪之嘴”和“贪欲之手”的放纵。要关住那张贪婪的嘴和贪欲的手,既要有制度的笼子,又要有公众的眼睛,这给公众传递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要求官员“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如果说运用行政手段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那扭转不正之风则是根本的途径。单纯从刹住公款浪费开始,无疑是按住葫芦浮起瓢。要想刹住“舌尖浪费”之风,必须要有全社会的正能量,如此形成合力,才能使浪费和腐败得到遏制。
墨子言,“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李商隐言,“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历史的经验中,往往蕴含着深刻哲理,发人深省。细数历史中的盛世王朝,几乎都在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中成就;而史上的破败和衰亡,又大多和酒池肉林、骄奢淫逸密不可分。跳出历史周期律,最重要的就是牢记宗旨,自我警醒。向舌尖上的腐败宣战,真的要动真格了。
中国式过马路
近日,一条“中国式过马路”的微博火了。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不可否认,一些人的素质确实有问题,然而就过马路问题一棺定论地否定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是有失偏颇的。在中国经济腾飞的当代,物质条件的发展同时带动着人们思想的转变,国民素质是一种相互影响的社会现象,但同时也需要科学的制定现实可行的法规条文来保障各方面的利益,在交通来说更应该唯人至上,才能更充分的体现我国以人为本的国策。
发达国家的人却少有这种陋习,在国外一旦闯红灯,就会被制止并罚款,就算是不守法的人也就慢慢自觉起来,久而久之,不再闯红灯了。同样道理,一些外国人来中国,屡次过马路等红灯,在发现不闯红灯“吃亏”后,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入了闯红灯的行列。所以这种“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不是天生的,国人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交通法规的教育,这是维持交通秩序,也是保护自己安全的基本准则,但是长大进入社会后,发现更多的交通违法或是其它犯法,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制止和惩罚。这种客观存在势必要反映到人的头脑,并产生一种错误意识,那就是各种违法比比皆是,一个小小的闯红灯又算的了什么。那么增强法律意识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随着我国国民教育和素质的普及提高和普法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全体社会成员要全面进行更深层面的法律意识教育。其次,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使之更具有严密性和可操作性,更加有效地规范和制约现代社会生活的运转。这种法治社会环境必然“感染”每个社会成员,形成普遍的、更具深层面的法律意识。最后,通过大众传媒加强法治宣传,有选择地借鉴国外有益的实例向社会各个角落进行传播,使每个社会成员的法律意识升华于这种法治氛围之中。
不可否认国人法律意识欠缺是一个问题,但交通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在道路、信号的设置上,有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几百米才有一个行性横道,右转机动车与行人抢道等等。据公安部交管局排查显示,在全国范围内排查的99372组信号灯中就有4807组存在配时、安装位置不当和形状、排列顺序不正确等问题。可问题是,现在有关部门却单单把“中国式过马路”归咎于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法律意识淡薄,就实在有失公允了。实际上,经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和引导,国人的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普遍增强,“红灯停绿灯行”也已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在一个有10682人参与的“全国交通安全日民调”显示,93.6%的人认同交通信号是无声的法律,应该遵守,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除了以上的客观因素,还有一个间接的因素就是机动车不遵守交通法规,不礼让行人,才使得行人不得不扎堆保护自己的路权。正如有专家出的那样,在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当人行道上绿灯时,右转车辆理论上应该让人。但现实是,车辆基本上不让人,行人必须与机动车争抢才能过马路。而在没有红绿灯的人行横道线,机动车更是旁若无人,横行霸道,逼得行人无法过马路。在这种人车冲突中,行人始终处于弱势,处于没有保护的状态,行人只有用闯红灯来表示自己的不满,来捍卫自己的路权了。
由此可见,“中国式过马路”折射出种种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由法律意识的单薄造成的,要让全民树立法律尊严意识任重而道远,但让自己做到却并不难,每一个自我的实现,不正是全名族的实现吗。
毒生姜
今天我们吃什么。这是一个看似轻松但事实上却无比沉重的问题,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一起起怵目惊心,轻者致病,重者要命,国人为之惊恐、为之愤怒。继海南“毒豇豆”事件、福建“毒乌龙茶”事件、山东“毒韭菜”事件、湖南“毒金银花”事件之后,最近在山东潍坊地区发现,当地有些姜农使用神农丹种姜。神农丹主要成分是一种叫涕灭威的剧毒农药,50毫克就可致一个50公斤重的人死亡。当地农民知晓神农丹对人体有害,种出来的生姜也是不能食用的,他们自己根本不吃使用过这种剧毒农药的姜。
媒体在维护食品安全方面的作用及“辉煌战果”的同时,也反应出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的失职和缺位,这是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弊端造成的,唯有国家宏观调控才能规避风险,具体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以道德为支撑食品安全体系。潍坊的“神农丹姜”生产者,并不是不能生产合格的、安全的生姜,而是内外有别的标准、坑蒙拐骗的勾当,监管自然难逃其咎,但同样值得反思的,是从业者的基本职业道德素养,构建并重塑食品生产领域的“道德血液”首先要从思想上做正确的引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今天做一个思想纯洁,道德高尚,行为诚信的人。因为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偏差是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只有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思想保证。
二、以法律为保障食品安全体系。我们在执法过程中,会使许多有害物资蒙混过关,给为非作歹者留下作恶空间。在工业化程度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加工食品越来越成为人体主营养素来源的同时,我国的食品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标准之间存在交叉、矛盾,重要标准短缺,标准的前期研究薄弱、实施状况较差,甚至强制性标准都得不到有效执行。毒生姜事件的双重标准,也暴露了监管的问题。标准的导向很明确,有什么样的标准,就有什么样的产品。食品安全事件中不乏利益冲动,但要确保食品安全,对于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不是“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是“做不做”的问题。因此加大对食品安全的保护力度、完善食品安全保护的刑事立法,加强食品安全的行政法规与刑法的对接势在必行。具体从法律惩戒的作用来看,最高刑更多的是起到罪行弥补作用,恰恰是最低刑能够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借鉴治理“酒驾”的经验。一是细分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条款,解决入罪门槛过高的问题。二是进一步明确犯罪定罪、量刑的条件和标准,而不是“x年以下”有期徒刑;让刑法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最后防线,使食品安全成为一道不能也不敢逾越的红线。
三、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做好宣传预警工作。消费者对可识别的安全食品表现出较强的购买意愿,因此关键在于向提供充分、真实、可靠的信息,否则会误导消费者,从而增加消费者的健康风险。
俗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构建和谐社会大链条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对食品安全问题曝光的终极目标,在于构建一个更加安全、健康、诚信的和谐社会。无论是媒体、公众还是政府,只有以理性、建设性的姿态处理食品安全事件,引导而不误导,帮忙而不添乱,才能保证社会的稳定,推动和谐社会最终实现。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要加强党建,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团队。要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做到学习与工作一起抓、党务与业务一起抓、创新与创优一起抓、合力与活力一起抓、勤政与廉政一起抓,充分体现xx镇干部队伍的形象、素质、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努力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变化,多谋创新之策,多出创新之招。
三要抓好贯彻,在推动发展中提升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结合xx镇各项工作实际,以服务为抓手,切实把学习的过程变为抓好落实、推动工作的过程。同时,要使xx各项工作流程更加优化,职责更加明晰,考核更加科学,制度更加严密,督办更加有力,服务更加高效、优质,提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努力开创xx建设新局面,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