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发展讲话

同志们:

第一个,检验工业强区,首先要看领导是否真重视。只有领导真正重视工业经济,我们的工业经济发展才有良好的、扎实的基础。前段时间,跑了一些镇乡街道,大部分的党政主要领导抓工业经济有思路、有办法、有举措,但个别镇乡对怎样抓工业、要不要抓工业还有一些犹豫,还有一些短板,真正的举措并不多。区里实施的大项目很多,抽调人员也很多,西溪湿地抽调了人员,南湖项目抽调了人员,地铁项目也抽调了人员。接下来,城市化建设、西大门整治等一大批项目都要加紧推进。这些项目都是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工业摆在什么位置。我认为,工业是镇乡街道党政主要领导重中之重要抓的工作。余杭经济要强,关键是工业要强,工业上不强,余杭就不是一个经济强区,我们一定要弹响钢琴,弹出工业最强音。

第二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块头”是不是真正大。余杭的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全市是什么样一个位子。如果余杭工业的经济总量与增量在杭州的排名是三位以后,就不是一个工业强区。在全省十四个强县市里,是不是属于第一方阵,这也是评价、检验余杭是不是工业强区的一个重要标志。

第三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结构是不是真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的比例是不是朝着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的,如果仅仅依靠传统行业来支撑,那也不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强区。

第四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利税是不是真贡献。发展工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就业,另一方面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税收,来改善民生,来加强城市建设。如果产值很大、总量很大,但税收,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贡献不大,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工业强区。

第五个,检验工业强区,要看投入是不是真持续。有没有稳定、持续的工业投入,也是判断余杭是不是工业强区的一个标准、一个重要指标。

余杭是不是一个工业强区,我们必须要用这5个方面的标准来判断、来检验、来总结。下面,我再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一季度工业经济的评价

刚才,区经发局施成华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业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一季度,全区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平稳,规模工业产值增长24.1%,排在全省十四强县市之首;工业投入增长23%;工业结构逐步优化,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首次突破60%;工业能耗快速下降,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14.5%。这是值得肯定、值得可喜的方面。但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应该看到,我区工业投入的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同期大幅度下降的基础上的,限额以上工业投资总量并不高,只完成了全年计划的12.9%,只完成了时间进度要求的一半,差距很大,且增幅低于全市平均1.1个百分点。上个星期,杭州市召开工业兴市大会,作为杭州市的工业大区之一,我对两个方面感触很深。

第一个方面,杭州市对十三个县市区的工业经济进行了综合评价,余杭排在第三梯队。第一梯队,对全市工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是萧山区、上城区和富阳市,第二梯队,对全市工业作出显著贡献的是高新区、西湖区和临安市,余杭只列入到了第三梯队。评价体系主要看总量、看增幅、看投入、看高新技术产业。临安等市区都超过了余杭,值得我们很好地反思。这说明余杭工业经济质量,特别是技术改造投入有待于提高,要努力提高余杭在杭州市的综合排名。第二个方面,余杭的镇乡没有一个列入杭州市工业强镇行列。公布的10个工业强镇中,萧山区占5席,富阳占2席,江干、临安、桐庐各1席。一样的考核体系,萧山无论是综合排名,还是工业强镇,都是属于杭州市第一方阵,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目前,我们工业发展遇到的很多问题,例如土地供应减少、银根紧缩、人民币升值等等,这些问题余杭有,萧山有,富阳有,西湖有,大家多有,这些都是大环境,是共性问题。而且我们更应该看到,今年区里安排土地指标时,一半以上的用地指标都用于工业发展,临安、富阳在土地指标上并不比余杭多;再说资金问题,余杭是最好的金融环境区县市之一,贷款增长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应该深刻认识,余杭工业在杭州市未列入第一方阵,关键不在于土地紧张、资金紧张、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也不是我们今天要分析的重点。

二、值得学习借鉴的经验

今天会议是一个现场推进会、现场交流会。我们的镇乡街道在抓工业经济发展中,有很多好的办法、很多好的举措,刚才8个单位作了经验介绍,值得其它镇乡街道认真学习、借鉴。经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有5个方面。

一是要有一种抢抓机遇发展工业的氛围。许多镇乡党政正职抢抓机遇发展工业的氛围非常浓厚。大家可以看看今年安排的工业用地指标,区里安排用地,是经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估、进入项目储备库后,再根据评分的高低来安排用地的,但塘栖的项目很多。塘栖镇是运河古镇,按理说深受“运河文化”等影响,“小富即安”的思想会更严重一些,但塘栖镇上上下下抢抓机遇发展工业的氛围非常浓厚,通过表彰企业,带企业家到外地考察学习,点燃了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这把火。像宝鼎等一些企业都在想方设法抢抓机遇,也有强烈的想发展、加快发展的意识。我认为,一个地方发展工业的氛围浓不浓,关键是看党政领导的意识强不强。如果企业家想发展、谋发展,就是一个良好的氛围,余杭镇的有些企业遇到了土地瓶颈制约,自己想办法收购企业、兼并企业,甚至以高价收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抓存量。今年,有124个已供未动项目,涉及用地3185亩土地列入到各镇乡街道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各镇乡街道要继续抓好盘活存量工作,确保抓出成效。对投入产出强度不高、贡献率小的企业,要想方设法,加快腾笼换鸟。

4.抓招商。今年高质量的项目并不多,要通过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一批在全省、全国知名的企业,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只要是真正的好项目,区委、区政府一定大力支持,想尽办法,安排土地指标。

5.抓保障。一定要提高工作绩效,要以亩产论英雄,以亩产配置资源,以亩产给政策,执行好土地招拍挂工作;要加强项目代理服务、项目跟踪工作,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