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的实践与思考

中共绍兴市委组织部

社区党建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的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会都明确要求,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为贯彻落实这一精神,我市从2008年开始,探索建立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模式,创新党建共建机制,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背景起因

城市社区是城市的细胞,处于城市管理服务的第一线,社区和谐是城市和谐的基础。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城市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区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和社区党员数量的不断扩大,社区群众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单位制“小党建”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城市基层组织党的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市积极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践中探索创造了以社区党组织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自主自愿协商、“菜单式”双向服务、“契约化”管理为基本模式的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做法,创新了社区共建机制,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成功做法得到了中央、省委领导的批示肯定。

二、主要做法

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继承了过去社区共建的成功经验,同时又用新的内容、新的方式诠释了社区党建工作,赋予了社区党建工作新的意义,是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其主要做法是:

1.围绕城市管理服务大局,积极谋划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贯穿于街道社区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建设文明和谐社区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的要求,根据城市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和社区居民的新需求,突出优化服务,建立健全党建共建机制,着力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在工作中,坚持平等自愿、互促互进、贴近实际,主动适应社区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趋势,通过平等协商的方式,在充分尊重驻区单位党组织意愿基础上,共同签订《社区党建共建契约》,用契约形式来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齐心协力推进社区党建;引导各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在资源的使用上做到相互整合、相互开放,取长补短、互利互惠,推动社区服务从以往单向模式向社区与共建单位双向互动转变;指导社区党组织根据实际,充分挖掘自身资源优势,为驻区单位提供丰富的服务项目和内容;驻区单位根据社区需要服务的内容,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自主推出顺应社区需求的服务项目,实现服务内容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

2.规范五步工作流程,有序开展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社区与驻社区单位以“五约”为基本流程,在逐一沟通的基础上,分步实施。第一步“谈约”。社区党组织通过走访驻区单位、发放《驻社区单位基本情况调查表》等方式,全面掌握驻区各单位情况,了解其签约意愿,并确定签约单位。社区和驻区单位根据各自优势分别列出相互服务项目“菜单”,共同商定契约内容和服务项目。第二步“签约”。社区党组织牵头召集驻区单位召开社区党建共建议事协商会议,按照平等自愿、双向互利原则,与各成员单位签订《社区党建共建契约》、《年度社区党建共建工作计划》,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和具体职责任务。第三步“亮约”。社区党组织将《共建契约》和《共建计划》在社区党务公开栏内进行公示,邀请居民参与,接受居民监督,提高签约双方的责任感。第四步“履约”。社区党组织和各成员单位根据共建契约和年度共建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社区党建共建活动;可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社区议事协商会议,分析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研究对策措施,同时明确下阶段具体工作任务和举措。第五步“评约”。履约期满后,召开社区党建共建议事协商会议,交流汇报最终履约情况,考察履约效果,并征求改进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的意见建议。同时,评选、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形成推动工作的良好氛围。

3.明确四项工作重点,着力提高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水平。坚持以共同需求、共同利益、共同目标为纽带,切实增强共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一是党建工作共促。社区党组织和共建单位党组织定期交流研讨,相互学习、借鉴党建工作做法经验,并共同过组织生活、开展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学习、研究党建难题,共同提高党建工作水平。二是党建资源共享。各社区党组织利用社区党员群众活动场所、党员服务站、社区党校、远程教育播放站等资源,为驻区单位提供服务。目前,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站点已普遍成为共建单位党员培训基地。驻区单位也最大程度开放本单位阵地资源,为社区居民开展活动提供方便。如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市水务集团等企事业单位分别派出讲师团,为社区党员上科学发展观辅导课。三是社区服务共建。把服务社区、服务居民、服务党员作为社区和共建单位党组织工作、活动的重要内容,组建党员义务服务队,开展志愿者集中服务,共同联系服务群众。四是和谐社区共创。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共同研究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工作,做到思想工作联做、辖区治安联防、基础设施联建、公益事业联办、群众文化联动、社区发展难题联解、社区活动联搞,共建文明和谐社区。

4.健全“一网三制”体系,确保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持续长效。为确保“契约化”共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健全了“一网三制”,使活动有平台和制度保障。一是构建社区党建共建网络。县(市、区)建立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领导小组,街道成立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委员会,社区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主导、共建单位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共建议事协商会议制度,把驻区单位纳入区域化党建网格,形成上下联动、条块结合的社区党建共建工作组织网络。二是建立组织运行机制。制定《社区党建共建议事协商会议章程》,明确社区党建议事协商会议的性质、组成人员、目标任务和运作方式,确保社区党建共建工作权责明确,高效有序运行。三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以社区党建共建议事协商会议为平台,社区内各党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和成员单位会议,及时沟通反馈信息,共同解决共建工作中的难题。四是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制定《社区党建共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办法》,县(市、区)委、街道和社区年底各评选一批共建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逐步建立以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社区党建工作激励机制。

三、取得成效

经过两年来的探索和推广实践,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既有力地推动了和谐社区建设,又提升了社区党建的科学化水平,增强了社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社区工作内容实现了社区工作由单一管理向全方位服务转变,提升了社区服务水平。通过完善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有效地解决了社区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服务领域不够宽广、服务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自全市实施“契约化”共建以来,社区、单位开展双向共建服务5000余次,调处矛盾纠纷619余起,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000余名,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困难3000余件,其中,帮助1100多名困难居民解决了就业问题。各地涌现了96345社区服务热线电话和互联网信息平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星期三社区服务日”、“社区十分钟服务圈”等服务项目和服务品牌。

二是社区党建资源配置实现了由相对封闭向善借外力转变,健全了社区党建工作体系。通过引入社区大党建理念,社区内的组织、阵地、党员、人才、信息等资源得到有效整合,社区党组织牵头抓总和领导核心作用明显增强,实现了社区党建由单位制“小党建”向区域化“大党建”转变,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驻区单位党组织为基础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三是社区工作机制实现了由封闭运行向共建共享转变,增强了社区自治功能。通过建立健全共建机制、协商机制和指导监督机制等工作机制,社区与驻区单位做到了计划共订、遇事共商、活动共搞、难题共解,目前,全市已有3000余个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建立了结对共建关系,1630家单位与167个城市社区党组织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起各类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843支,参加人员达5万多人,其中党员2.8万名,社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社区党建,社区自治功能不断增强。

四、几点启示

1.推行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需要有一套健全的共建机制作保障。“契约化”共建社区与单位之间主要是靠“契约”来维持共建工作的开展与深化,但此“契约”没有法律效应,是否实行,仍取决于双方合作是顺畅。必须有一套健全的共建机制,促使双方能按约定开展共建。要建立健全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党建工作共建协调机制。市县两级层面要统筹安排机关部门参加社区共建活动,确保每个社区都与相对固定的机关部门结对联系,经常性开展共建活动。要健全完善社区党建共建的组织运行机制、沟通协调机制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在职党员向居住地社区报到制度、党员志愿者服务制度、党员社区表现评价制度等,构建社区共建共享长效机制。

2.推行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需要以增强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为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管理重心逐步下移,社区不同阶层、群体的需求日益多样,对社区党组织的期望也越来越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加强管理的任务日益繁重,社区组织服务功能亟需提升。开展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需要社区具备相应的服务功能,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宽社区服务的覆盖面,使社区服务延伸到驻区各单位,使驻区单位发挥自身优势,配合社区开展服务,形成双向互动、多元化的服务格局,真正为居民群众排忧解难,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3.推行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需要以提高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为依托。随着社区规模日益扩大,辖区内非公有制经济、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社区党员数量不断增加,以往的社区党建模式、组织设置体系、党员教育管理理念和方法已与城市化、民主化和党员思想多元化趋势等不相适应。开展社区党建“契约化”共建工作,需不断提升社区党建科学化水平,切实保证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有效发挥驻区单位和在职党员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作用,使社区党建更加贴近中心,党建资源得以优化配置,进一步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推进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

第二篇: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的做法与思考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团建、党群共建

——德阳站(成都地铁)项目经理部的做法与思考

德阳站(成都地铁)项目经理部自成立以来,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建、团建)工作的扎实开展有力地促进了项目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取得了一定成绩。截止2011年8月初,德阳站无站台柱雨棚工程完成施工产值9009.9万元、成都地铁二号线洪柳车辆段运用库工程完成施工产值2538.3万元。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质量事故,项目安全、质量、进度均处于有效可控状态。同时,德阳站无站台柱雨棚工程获得了2011年上半年局重点工程夺红旗劳动竞赛第五组第二名的优异成绩。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认为,项目党建带“两建”工作之所以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主要是基于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充分认识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加强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作,是增强项目部党建的基础、是党组织加强对工团组织工作领导的具体方式、是巩固和扩大党组织的群众基础的重要措施、是项目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加强党组织能力建设的有效手段。项目部全体职工是工程建设的主力军和突击队,工团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有着特殊政治关系和共同使命,从而决定了工团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项目部在加强党的建设同时,把抓好工团组织的建设,不断增强工团组织的生机和活力,也作为了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

2、加强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作,是实现项目部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项目部全体职工是工程建设的根本力量,青年团员是项目部中最富有朝气和活力的力量。我项目部现有员工17人(工会会员17人,青年团员14人),主要承担德阳站无站台柱雨棚和成都地铁二号线洪柳车辆段运用库两项工程的建设任务。因此,项目部充分发挥工团组织的职能作用,激发各岗位职工的创造活力,集聚各人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项目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好地为工程建设服务。

3、加强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作,是大力构建和谐项目部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项目部,是实现工程优质、安全建设的重要保证。工团组织联系职工比较广泛,对职工的情况比较了解,在职工中有较大影响,在推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项目部方面有着明显优势。项目部作出构建和谐项目部的决策部署,既为工团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项目部加强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工团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动员组织为构建和谐项目部作贡献。

二、坚持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作,突出“五带”

1、带班子建设。党群共建,关键在班子结构优化。着力抓好配齐配强工团组织领导班子,注重把那些年富力强、善思、善干、善总结提炼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工团组织领导岗位上来。我项目部由党工委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办公室主任兼任团支部书记,以充分整合人力资源,切实增强群团组织创先争优的领导实力、思维活力和干事效力。

2、带组织建设。项目部党组织切实负起对同级工团组织建设的领导责任,按照“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群众组织”的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设置工团基层组织,构筑具有各专业岗位参与的广泛性特点工团组织网络,不断扩大工团组织的覆盖面。并积极探索新的组织运行机制,引导和鼓励工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不断创新载体,把科学管理导入活动过程,把服务寓于活动之中,激发活力,凝聚职工。

3、带思想建设。项目部党组织牢牢把握工团组织的政治方向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始终带领他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工团组织在党组织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开展适合职工、青年特点的群众安全监督岗员、青年安全监督岗员、志愿者活动等等活动,不断丰富党群共建方式,深化学习教育内容,灵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带作风建设。项目部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带动工团组织的作风建设,以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青年突击队”等活动为载体,使工团组织真正成为职工得以信赖的“职工之家”、“青年之家”,全面发挥工会、团支部的作用。在工作中,并加强对技术知识和业务知识薄弱的职工提供技术和业务知识的学习指导,营造项目部“赶、帮、学、超”的学习氛围,努力打造学习型项目部。

5、带工作发展。项目部党组织广泛宣传工团工作,提高项目部职工对工团组织和工团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支持工团工作,帮助他们搭建工作平台,充分发挥工团组织的职能作用,为项目工程建设和全体职工服务。

三、以工团建设落实党建目标和保障党群共建目标项目部党组织和工团组织统一思想和认识,充分认识党建带“两建”创先争优的重要性。坚持党建带“两建”,并在工团组织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抓好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充分发挥工团组织的优势和作用,形成齐争共创良好局面。

1、坚持领导亲自抓,建立了统一部署、分工负责的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责任体系。明确项目部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项目办公室具体抓,各部门配合的工作格局,切实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活动中的具体问题。

2、坚持统分结合、上下联动,建立了项目部党工委牵头、部门配合的工作机制。项目部成立领导小组,党工委书记牵头负责,各部门负责人各司其职。积极整合资源,创新共建模式,通过定期召开推进会、专题会等,完善工作思路,掌握工作动态,明确工作重点,交流工作经验,解决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整合项目部资源,形成了整体推进的强大合力。

3、坚持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积极探索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针对不同岗位和工点,工团组织首先要明确各自创先争优的目标,把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融入到组织、引导、服务工程建设和维护职工利益的具体实践中,结合工团组织的特点,充分发挥“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等活动载体,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大家愿意参加、主动参加,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发挥工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工团组织始终围绕、体现和服务党的建设这个中心,竭诚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激励全体职工在推动项目部发展和促进工程建设中建功立业,并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乘势而上,推动工团组织建设及工作发展,进而推动党的组织建设和工作发展。

项目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作的思考:

1、建立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作长效机制,壮大党群工作者队伍。要做好党群工作,离不开投身党群工作的群体。受党群工作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影响,党群工作瞬息万变,项目党群工作呈现出更大的难度。因此,必须实时总结项目党群工作好的方式方法,并加以推广。同时,要加强党群工作者的培养力度,使之在能力上符合项目党群工作需要,吸引和培养更多的党群工作人才。

2、建立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作要找准切入点,形成党群工作与施工生产一体化的局面。项目部作为主要任务是施工的群体,离开施工生产谈党群工作的工作只能造成脱钩现象。党工团组织的工作只有紧紧围绕项目的施工生产,为项目管理提供保证和服务,才能找准切入点,要形成党工团组织工作与项目管理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和良性循环,进一步激发党群工作的生命活力。

3、项目部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防止只重视施工生产,不重视党群工作。要改变传统思维中,认为党群工作不能直接产生经济利润就轻视党群工作的开展和建设。要认识到,有效的党群工作的开展能够对施工生产活动产生催化剂的作用,放大施工生产活动成效。

4、建立党建带“两建”,党群共建工作,必须要全面开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政工工作大格局的局面,如果仅仅是某一位专门从事或者是兼管政工工作领导一个人的事,与其他同志无关,此不就像一盘散砂一样各人顾个人,又怎样能拧成一团。因此,随时随地做好党群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他们当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就必须要全面开创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政工工作大格局的局面,主动把党群工作放在与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施工产值和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

德阳站(成都地铁)项目经理部二○一一年八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农村事务契约化管理的成功实践与启示农村事务契约化管理的成功实践与启示

——对招远市大秦家办事处推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山东省招远市委党校王志国

签合同、立契约,通常用在经济领域,招远市大秦家办事处把它引入到村务管理中来,并不断延伸,就是一种发明和创造。千百年来,老百姓把签字画押摁手印看作是最严肃的事情,一旦签了就神圣不可侵犯,这就为契约化管理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和心理基础。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依法治国的市场经济新时期,以法律为准绳、一切依法办事,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愿望,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大秦家办事处顺应时代潮流,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依法治旗首先从依法治村开始,就是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就是对广大农村治理模式的一大创新。

一、推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的做法

2008年8月以来,针对新时期农村工作的的特点与需求,总结多年工作实践,大秦家办事处探索推行了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推动了办事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一)将事关群众利益的事项全部纳入契约化管理范围经过深入调查和全面总结,办事处将面上普遍存在的、容易引发矛盾和不稳定问题的村级事务全部纳入契约化管理范围,并归纳为治安防范、矛盾化解、财务管理、资产承包、土地管理、建房规划、村务决策、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和其他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十个方面

(二)科学合理适用地确定契约签订的三种形式

按照“社会事务签协议、经济活动订合同、政治事项看纪要”的原则,办事处要求采用协议、合同、纪要三种形式签订契约。明确指出,一般情况下,涉及土地、集体资产、厂矿企业承包这些与群众经济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普遍关注的内容,采用合同的形式;涉及建房管理、公共事务、社会道德、公益事业、治安防范等内容的,采用协议的形式;涉及村全局性重大事项决策、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村干部使用管理等政务决策方面内容的,采用纪要的形式。

(三)规范完善双向制约的契约签订规程

办事处组织专业人员总结多年工作经验,统一制定了契约签订流程,对各类契约的签定做出严格的规定。签约流程总体上分为八步:第一步,由村两委、村民或村民代表联名提出方案;第二步,村两委研究确定契约事项,起草契约文本;第三步,按照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的要求,向办事处党委汇报;第四步,凡契约涉及的范围、内容,采取的契约形式,全部实行民主决策,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讨论契约文本;第五步,进行公告、公示,征求群众意见,修改完善,确保体现群众的意愿;第六步,由办事处审核小组和法律顾问审阅把关;第七步,签订契约,所有正式合同原则上都进行公证;第八步,对签订的所有契约分类备案,整理归档,一式数份分别存于当事人手中及村委会、办事处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以备查。

二、推行镇村事务契约化管理的经验

大秦家办事处把契约化管理作为做好新时期农村工作的一个新的具体工作抓手,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实施各种保障措施,确保工作扎实推进。

(一)加强教育,为契约化管理提供思想保证

办事处认真贯彻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综合运用“办事处举办政法综治人员培训班、村里在农闲季节请专家集中授课、利用党员远程教育设备下载法律知识集中学习、利用科普宣传栏进行宣传教育”等方式,对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法制教育,夯实了学法、懂法、严格依法办事的群众基础。

办事处广泛开展社会公德教育,自觉遵守契约约定。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的“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以及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总体要求,在街坊邻里间开展尊老爱幼、诚实互信、守望相助、患难相扶、互敬互谅、和睦相处的宣传教育,促进契约化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的和谐与协调,促进社会文明、社会进步、社会温馨和社会高效运作,从思想舆论上推动了契约化管理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二)配套联动,为契约化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办事处加强了社会事务服务中心建设,由分管副书记主抓,社会事务中心主任、副科级信访助理牵总头,相关职能部办所与村配套联动,为契约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指导、工作监管,在全镇形成一个综合的、民主的、互动的工作机制;在工作区,继续强化综治工作站建设,严格落实包区机关干部为站长、派出所包片干警为副站长、辖区村综治办主任为成员的工作模式,强化综治工作站巡逻联防、纠纷联调、治安联管、信息联系四项职能,加强综治工作站硬件建设,对各综治工作站统一重新挂牌、统一制作制度刊板并上墙,坚持每周拉网式排查一次不稳定因素,每月1-2次召开综治例会,并做好记录,及时掌握、督导各村契约化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情况,形成规范契约化管理、化解村级矛盾的一道坚强防线;在村级,健全完善融治保、调解、

巡防、普法帮教、重点人口管理于一体的村级综治办和“村民说事室”建设,做到“人员、场所、装备、待遇”“四落实”,“制度、责任、考核”“三强化”,为契约化管理在各村规范有序开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证。

(三)执政为民,为契约化管理提供工作保证

根据招远市委要求,办事处38个村全部建起了“村民说事室”,针对农村干部的工作特点,办事处推行村干部定期集中办公制度,要求每村根据情况确定每周两天为村干部集中办公日,其余五天村干部轮流值班,并公告于全体村民,以便及时接待群众说事,并记录好说事内容和办理情况,使村级事务和契约化管理工作有人管、有人办。同时,继续大力推行村级干部“八必管、三到场”制度,从制度上要求村两委为群众多办好事实事,树立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地位。“八必管”是指:三夏三秋服务必管、抗旱防汛防火必管、上山机耕路水利设施必管、打架斗殴必管、治安巡逻民事纠纷必管、婆媳不和子女不孝必管、乱圈乱占必管、村内垃圾定点存放定时清理必管。“三到场”是指:村民遇到天灾人祸,农村干部必须到场协调处理;村民重病住院,农村干部必须到场看望;村民去世,农村干部必须到场吊唁慰问。

三、推行镇村事务契约化管理取得效果

招远市大秦家办事处推行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以来,为农村干部群众提供了一个平等互利、民主协商的平台,使民主化、法制化管理更加具体客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一)规范了行政行为

工作中,受传统“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农村仍有部分干部习惯于干部单向管理群众的工作模式,有的方法简单、甚至作风粗暴,群众不但不满意,反而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影响着党和

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在农村的推行。而契约化管理却让干部群众都痼上了“紧箍咒”,形成不但“管民”更“管官”的工作模式,使官民关系日趋和谐。首先,契约签订的过程就是让干部群众一起学法、懂法、用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过程;其次,严格的契约签订流程有效的规范镇村干部工作行为,减少因工作不细致、不周全、不圆满造成的工作疏漏,甚至不作为乱作为导致侵害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真正落实“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现代执政理念;第三,白纸黑字的契约形成完整档案留存,做到了管理事项有据可查,促使干部群众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严格履行契约约定的义务,真正实现“言必信、诺必践”。

(二)和谐了干群关系

现实中,受传统文化思想以及村干部私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交织的影响,部分村集体在处理管理事项时,不愿意让群众参与并听取群众的意见,实行“一言堂”,小范围的作出决定,有的还简单地签个合同、订个协议,有的仅以口头形式默认,暗箱操作,用一种强权政治推行管理工作,最终结果是,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形成怨气,怨气集聚到一定程度,遇到导火索就集中暴发。契约的文字解释是,双方或多方共同协议订立的有关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概念表明它是一种立足各方独立利益,平等商议相互妥协最终达成合意的过程,是一种民主公开的过程。推行契约化管理就能够实现群众的事情群众管、群众的事情群众办,就能够进一步搭建起干部群众之间民主平等、公开透明的和谐平台。

(三)化解了基层矛盾

近年来,部分年轻同志选举充实到农村两委班子中,这部分干部具有工作热情与活力,但是在带领干部群众严格依法办事方面、严格落实办事处制定的《村级工作规范化管理三十条》方面尚有欠缺。加之近年来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经济的多元化带来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面上存在着以自已的主观意志为做事取向,严格依法办事的思想有所淡化,“随便意识”有所抬头。而通过推行契约化管理,并通过制定科学完备的契约签订流程,就能够促使村干部群众严格依法办事、遵章办事,契约的订立流程就是一个让群众参与、办事处党委审核、法律顾问把关的过程。同时,办事处、村两级配套联动,通过契约化管理准确掌握全镇政治、经济和社会事项信息严格落实矛盾风险评估机制,达到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目的。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6.以制度建设为依托,建立资源建设与应用的长效机制

制度建设是优质教育信息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有效保证,我校相继建立和完善了《校园信息网络管理条例》《师生网络资源建设奖励办法》《网络博客建设制度》《优秀教师博客评选条件》《优秀课件评比办法》等规章制度。落实了优质教育信息资源人人建设的机制。

我校实施了“手指尖工程”,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