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李小鹏省长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精选五篇]
第一篇:学习李小鹏省长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学习李小鹏省长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
及今后工作打算
2月3日,矿领导集中学习了李小鹏省长政府工作报告及重要讲话精神。报告通篇体现了一种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的精神,既充分肯定成绩,全面展示亮点,又大胆揭示问题,勇于担当,谋划发展,高瞻远瞩,部署工作思路清晰。讲话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催人奋进,认真分析了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对我们进一步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扎实推进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从6个方面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这些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我们经历了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我省的钢铁、焦化、煤炭等主导产业受到了很大冲击,增速回落,效益下滑,在如此严峻的背景下,全省人民群众和干部职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采取有力措施,改革创新,牢牢抓住农业,扭住工业,增强城乡建设协调发展,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报告从5个方面阐述了未来五年的工作安排部署,集中体现省政府领导实事求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未来一年内政府领导集中从9个方面寻求突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
学习完政府工作报告后深有体会,针对自己所分管的机电工作作如下总结:
2013年工作打算
一、运行管理计划
1、人力资源管理
人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现代企业竞争,最终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现代煤矿已经有过去的手镐落煤采煤工艺改为综合机械化采煤和综合机械连续采煤工艺,煤矿机电工人在以后煤矿生产中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加强机电职工归属感,责任感是机电系统重中之中,通过聘用机电技师工作。机电职工月度评先工作,机电职工内部比武提高机电职工责任感。通过技术培训工作提高职工安全素质,操作技能,通过对机电职工节能改造工作的表扬和奖励,对机电职工责任感和荣誉感的认可,提高机电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2、加强设备管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君若利其器,首当顺其治”讲的是企业要保持最强的核心竞争能力,必须要有先进的设备,要让先进的设备流畅运行,发挥最大功效,必须要实施最优秀的管理。设备管理的创新、模式创新让设备管理成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推进器。
对生产系统机电设备进一步维护,加强顶板支护及瓦斯管理,进一步完善探放水工作。
3、加强质量标准化建设对回采及掘进作业面加强管理,力争质量标准化达省一级标准。
二、计划实施目标
1、通过人力资源的管理加强企业职工凝聚力,向心力、提高机电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归属感。
2、加强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杜绝井下机电设备失爆现象,提高设备完好率,延长机电设备使用寿命。
3、加强机电技术管理,提高机电管理,安全管理意识,加强机电工程技术保障能力,提高机电设备抗矿井灾害的能力。
总之在矿长的领导下,负责矿井生产的全面管理工作。工作中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令;认真贯彻执行上级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决议。并针对本矿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各种管理制度和执行细则,督促贯彻执行。每年组织修订完善一次各种管理制度及细则。
定期主持召开矿井生产专业会议,及时研究解决生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组织讨论制订全矿的年度生产工作计划并上报集团公司;还要组织制定好月度实施计划,对实施情况负责。
对上级有关规定、指示、决议和文件的贯彻情况要留有记录;对矿上报的有生产材料要核实、签字并负责。
第二篇:李斌代省长2012《政府工作报告》(摘登)李斌代省长《政府工作报告》(摘登)
2011年工作回顾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速度较快、结构趋优、效益提升、后劲增强、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态势。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15110.3亿元,增长13.5%;财政收入2632.8亿元,增长27.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63.4亿元,增长2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0.6亿元,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12126.3亿元,增长2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606元,增长17.8%;农民人均纯收入6232元,增长17.9%。
着力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1%,增速居中部首位。民间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达65.5%,提高2.1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313.4亿美元,增长29.1%。新增本外币贷款2456.1亿元,贷款余额增长21.2%。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汽车和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生产规模进一步壮大,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巩固扩大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成果,试验区获准开展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创新型企业总数分别居中部首位和全国前列。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启动首批21项重大产业化项目。建立服务业统计指标、评价考核和政策支撑体系,出台加快发展的34条政策措施。
着力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三农”工作取得新成绩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粮食总产达627.1亿斤,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5061.2亿元,增长50.2%。发放各类补贴159.8亿元,增长9.2%。完成429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31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新解决3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全年扶贫资金投入10.7亿元,贫困地区群众生活进一步改善。
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提速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推进皖江示范区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扩大、质量提高。加快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全省国家级开发区达到12家。顺利实施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合肥区域性特大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芜湖、马鞍山迈进跨江发展新时期。加快皖北振兴,皖北地区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出台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20条扶持政策,推进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出台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城镇化率达44.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工作稳步推进,县域经济呈现竞相加快发展的可喜局面。
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省及全部省辖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基本形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零差率销售实现全覆盖,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扎实推进国家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工作。启动省直管县体制试点。深化行政审批权相对集中改革。有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不断深化对外开放合作,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发展合作机制。深度拓展与央企、全国知名民企对接合作,与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港澳台等区域和国际合作取得明显成效。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181.2亿元、增长56.5%,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66.3亿美元、增长32.2%。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33项民生工程投入468亿元,比上年增加123亿元。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2.9万套,基本建成20.5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加固改造中小学校舍944万平方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2‰。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583个、农家书屋6924个。
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推进“平安安徽”建设。全面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建立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大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力度。全省信访形势平稳趋好。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整治。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们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政府工作,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联系,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认真开展“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解决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勤政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的一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迈出了全面转型、加速崛起的新步伐。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安徽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坚持不懈、奋发努力打下坚实基础的结果。
2012年的主要工作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主线,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奋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打造“三个强省”,全面推进美好安徽建设。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以内,节能减排完成年度任务要求。
奋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进一步巩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势头,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充分用好投资这个现实而直接的手段,突出消费拉动,稳定扩大外需。
坚持加大有效投入不动摇。大力推进“861”行动计划,启动建设1200个以上超亿元项目,推进1300个以上超亿元在建项目进度,建成投产300多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在建高速公路1200公里以上,通车总里程达到3200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500公里。引导民间资本更多地投向鼓励发展的产业和领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大力促进消费和对外贸易。发展文化、旅游、健身、家政、养老等服务消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加强城乡流通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进出口结构。切实加强经济运行调节。加强煤电油气运保障。加大对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的支持力度。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落实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建设经济强省,必须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夯实工业基础,认真组织实施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推进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着力培育壮大主导产业。省里重点围绕电子信息、汽车和装备制造、材料和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医药、纺织服装、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打造若干个5000亿元级以上的大产业。引导各市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深入实施“千百十”工程,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5%。实施4400多项重点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项目,不断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较大影响力和占有率的安徽品牌。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组织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和应用示范工程,争取全年专利授权量增长30%。认真开展试验区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开展试验区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推动服务业加快发展。加快合肥区域性金融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深入推进黄山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再选择一批县(市、区)开展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旅游与文化、科技、体育、农业等行业深度融合,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打响安徽旅游品牌,壮大提升旅游经济。
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对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必须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培养新型农民,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统筹城乡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深入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快发展经济作物,深入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集中建设一批优质畜禽水产养殖基地。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认真落实支持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全面启动以防洪、防旱、防污、供水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淮河综合治理工程。实施726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建设。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加快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新农村建设。新改建县乡公路3000公里,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1000座,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再解决3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10万户以上农村危房改造,实施240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开展2000个以上村庄整治,打造一批有地域特色的名镇名村。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全面落实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确保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大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省区域特色鲜明,差异较大,统筹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要求,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形成良性互动、多极支撑的增长格局。
全面提升皖江示范区建设水平。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集成发展的重要平台,打造具有较高规模经济效益、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加快皖北振兴步伐。争取将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等市县列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着力建设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示范区,打造加速崛起的重要增长极。促进皖南和大别山区加速发展。深入推进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落实大别山革命老区扶持政策,编制实施六安、安庆等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快合肥经济圈和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合肥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加快合肥经济圈一体化进程,促进沿江城市跨江发展、联动发展,加快皖北城市群发展,推进铜陵等资源型城市转型。推动县域经济做大做强。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安徽科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必须始终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精神,在深化改革开放上迈出新步伐。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省工作。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实施初创企业、小型微型企业扶持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加快完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扎实开展财税体制改革。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深化教育和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全面推进国家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省工作。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和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合作。继续深化与长三角的分工合作,积极推进与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港澳台等地区的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国际合作。加强与央企新一轮战略合作,扩大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成果。
努力建设文化强省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安徽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是发展的重要软实力,必须坚持继承创新,巩固拓展文化体制改革成果,积极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迈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文化惠民工程长效机制,加强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村村有农家书屋的目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项目带动战略,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形成一批知名文化品牌。
着力打造生态强省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绿水青山,天赋于皖,是江淮儿女赖以生存发展、引以为豪的家园,必须倍加珍爱,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强省。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落实国家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控制要求。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严格环境准入标准,严肃查处环境违法突出问题。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启动巢湖、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加大长江、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城乡绿化。
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民生连着民心、连着发展,体现社会公平,经济越发展,越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656所。完成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2314所。办好高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实施12个试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促进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全面实施“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健全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完善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40元,省内医疗机构新农合住院补偿比例普遍上调10个百分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继续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40万套,基本建成25万套,其中竣工15万套以上。拓展提升民生工程。今年计划投入540亿元,实施33项民生工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标准和重度残疾人生活救助标准均提高10%以上。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深入推进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改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开展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巩固“五级书记带头大走访”活动成果,健全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有错必纠,绝不姑息。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信用安徽。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李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始终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努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广度又有深度,目标明确、观点鲜明,是一篇承前启后、鼓舞人心的纲领性文献。艰辛成就伟业,奋斗创造辉煌。让我们在以胡锦涛主席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凝聚起亿万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新胜利。报告明确提出了我国将来要重点抓的若干问题:农村、农民、农业问题正式提上日程;国企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问题即将展开行动;西部大开发正蓬勃发展。同时党中央国务院产生了新一届领导班子,国家高层成功的进行了交接,人民选出了新的领导。
我们坚信,中国人民必将在新领导的指挥和带领下,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坚持社会主义路线在发展道路上大踏步前进。报告本着务实的态度既总结了经验教训,肯定了发展取得的成就,又毫不回避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对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式作出了睿智的判断,对将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办法。报告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明确而深刻的阐述了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路线。中国人民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就。报告处在新世纪之初,将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积极向上,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我们不应当再依偎在母亲的温暖怀抱中,我们应当为祖国母亲的强盛做自己分内的事。我们要为明日的祖国积累知识的财富,要为国家的明天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