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主要议题是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经济普查工作会议精神,研究和部署如何有条不紊地、积极稳妥地开展好我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的问题。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第一次经济普查的重大意义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与编制十一五计划更好地衔接,国务院决定,将原定于年进行的第二次全国第三产业普查推迟,与计划在年开展的第四次全国工业普查和年开展的第三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合并,同时将建筑业纳入普查范围,在年开展第一次全会于去年月日专题召开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座谈,会上曾培炎副总理作了重要讲话,对搞好这次普查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看,第一次经济普查是国家调整全国周期性普查制度后的首次普查,是国务院安排部署的一项政治工作任务,归并后的经济普查,项目有所精减,频率有所减少,周期更加合理。同时,普查覆盖面更全,普查数据与编制五年计划衔接更加紧密,资料的可用性进一步提高,对加速国民经济发展,调整优化结构,改进宏观调控,开拓新的就业渠道,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开展经济普查,有利于为党委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随着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面临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不平衡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制约,对政府的宏观经济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经济普查,能使我们更好地认识市情,发挥市力,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正确制定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的政策措施,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整个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对于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中规模以上的部分,统计工作做得比较好,决策需要的数据比较准确,但对第三产业的统计,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不能很好地适应形势需要,有些数据不够准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通过这次经济普查,进一步摸清全市的“家底”,全面掌握我市二、三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益和生产技术水平等发展状况,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同时,这次普查将个体工商户的样本量扩大到样本总体的进行抽样调查,充分掌握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对于研究制定我市民营经济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战略,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开展经济普查,有利于更好地为市场经济提供优质信息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化,市场主体数量日益增加。政府、企业和普通百姓在内的社会各个方面,对统计信息、统计数据的需求迅速增长。认真搞好这次经济普查,全面及时准确地提供统计信息,逐步完善各行各业的监测、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有利于政府更好地实施宏观调控,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有利于合理引导企业调整投资与经营决策,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合理消费与择业,不断提高生活质量。

第三,开展经济普查,有利于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推进统计制度的改革与建设。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完善统计体制,健全经济运行监测体系,加强各宏观经济调控部门的功能互补和信息共享,提高宏观调控水平。”这是党中央第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将统计工作纳入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将完善统计体制作为提高宏观调控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改革统计调查体系,完善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健全统计监测和预警、预报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经济普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统计制度;有利于进一步补充完善各种统计基础数据,特别是弥补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的统计资料缺口,提高国民经济的核算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国民经济各个行业的基本单位名录库及其数据库,为今后做好周期性的普查和经常性的抽样调查打下基础;有利于减轻普查过频带来的负担,提高资料的可用性和可比性,促进统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社会共享。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出发,把经济普查作为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切实统一思想,提高对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按照统一部署要求,认真负责地开展好普查工作。

二、强化措施,确保质量,扎扎实实做好第一次经济普查各项工作

经济普查工作涉及部门多,面广,指标体系复杂,且涉及普查单位切身利益和经济关系,普查对象层面多杂,任务十分艰巨,加之这次普查是第一次,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必须按照国务院“全国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要求,按照中央和省的统一部署,认真抓好各项工作。在具体操作中,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强化质量意识,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准确的数据是经济普查的核心,也是党委政府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普查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普查数据的真实可靠来开展。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在方案的设计、人员的培训、清查摸底、调查登记、普查审核、数据录入、数据处理、质量验收、开发应用等各个阶段、各个环节,采取有效的数据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普查资料真实可靠。各地各单位要按照实事求是和不重不漏的原则及时上报普查数据,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切实保障普查机构、统计部门依法独立行使普查资料的搜集权、审定权和报告权,对普查中发现有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以及伪造、篡改普查数据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各普查机构要增强时间观念,安排好工作进度,按照倒计时的方法,制定好工作计划,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保证普查工作的高效率。各类从事第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要严格按照普查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按时如实填报普查表。总之,对全市整个普查工作,应该做到三个确保。一是确保普查质量,即确保单位数(普查对象)不重不漏,确保普查数据准确无误;二是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三是确保普查质量在全省有一席之位,争创先进单位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四,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各乡镇办、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普查宣传,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发动各部门单位和广大个体工商户参与和支持普查工作。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普查的宣传教育和社会动员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重点加强对私营、个体的宣传,广泛深入地宣传普查的有关要求及重要意义,宣传有关统计法律法规,彻底解决一些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不愿据实申报营业收入等问题,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五,落实普查经费和办公条件。经费是开展普查的重要保障。按照普查规定要求,普查所需经费由各级政府分级负担。为此,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已下发了专门文件。财政部门要根据普查的进度要求按时拨付经费,绝不能因经费问题而延误普查工作进程,确保普查工作顺利开展。各乡镇办和各单位也要确保普查各项经费的及时足额到位。各普查机构要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实事求是地提报预算,尽可能降低普查成本,提高普查效益。

同志们,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希望全市上下密切配合,通力协作,扎实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全市第一次经济普查工作任务,为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