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引领疫情防控创新材料构建组织体系“一张网”,探索社区党建新模式

构建组织体系“一张网”,探索社区党建新模式

为有效防控疫情,**区各级党组织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居村委会、物业、业委会等“1+3+x”工作力量协同运作、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居村抗疫“第一梯队”,广泛动员党组织“双结对”、党员“双报到”、各领域人士参与,汇聚起居村防疫的同心力量。在市委督导组的悉心指导下,结合疫情中发现的基层治理问题、相关经验做法,**区积极推进居村抗疫“第二梯队”建设,探索形成一套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以报到党员为主体、多元力量参与的社区党建新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效。

一、构建组织体系“一张网”,融入常态化社区治理

在“双报到”基础上,总结本次疫情期间社会动员的经验做法,设立居村“第二梯队”,建立区、街镇、居村“一杆子到底”的组织体系,探索社事共议、社事共办、社事共管的有效模式。

一是夯基垒台筑起“四梁八柱”,推动实体化运作。构建三级体系。形成“区党建办+街镇工作组+居村第二梯队”架构,推动党组织向社区治理各领域拓展、向党员群众身边延伸,切实推动党组织在社区统筹资源、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发挥。明确各方职责。区党建办承担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的统筹管理,负责全区工作指导,与各街镇工作组联系。街镇层面设立工作组,委派专人加强协调,负责辖区居村“第二梯队”统筹。居村党组织承担具体领导职责。推动作用发挥。居村“第二梯队”一般选配1位队长,统筹梯队工作,队长由个人自荐、上级推荐和居村党组织任命的方式产生。可视情下设若干分队,明确任务目标和职能分工。借鉴疫情防控期间“分色明白卡”等有效做法,探索“分工明白卡”等举措,形成党组织有力引领、党员作用有效发挥的社区治理新局面。

二是融入“1+3”治理模式,加强常态化支持。推动居村“第二梯队”队长担任居民区党组织兼职副书记,参与居村“红色议事厅”等社区自治议事协调会议,协助居村党组织、居委会开展社区治理工作。分队长、核心成员担任楼组长等,有条件的可探索队长或核心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委会,做实“红色业委会”。推动核心成员组建物业监督员或物业治理智囊团,创建“满意物业”,真正实现“组织在家门,党员在身边”。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是加强报到党员评价反馈,提升参与认同。发挥社区评价的导向作用,强化居村“第二梯队”人员的社区参与意识与自觉。线下年度综评。每年年底召开一次居村“第二梯队”全体队员会议,居村党组织、居民志愿骨干参与,对报到党员全年参与社区治理积分情况进行综合测评。线上定期评价。建议升级“先锋上海”评价模块,将社区报到参与情况评价结果同步更新至党员管理系统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参考。

二是完善社区力量培育引导,增强队伍活力。加强报到党员等骨干培育,构建“报到党员—双楼长—分队长—队长”培养链。对特别优秀的报到党员,在单位或社区评优评先中积极推荐。队长可轮值列入街镇居村“第二梯队”工作组会议,列席街镇社区党委相关议题。聚焦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比武赛马、实战演练、工作沙龙等形式,调动队员积极性自主性。

三是带动居民群众共同参与,建设同心家园。开设社区治理必修课,通过线上引导、日常交流、案例教学等,提升队员社区治理、为民服务、群众工作等方面素养能力,增强社区工作“融入感”。加强对身边居民群众的教育引导,创新群众工作方法模式,帮助更多居民群众找回“社区感”,推动“熟人社区”回归,与社区共生、共成长。建立居村“第二梯队”蓄水池,挖掘更多在社区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热心居民、社区达人、团长群主,壮大社区治理队伍力量。培育社区治理“第三梯队”,发动群众人人参与、人人贡献,坚决守住每个人最后一道防线,坚决打赢这场人民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