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解社会矛盾经验交流材料念好“调织用”三字诀 破解基层矛盾化解难题

念好“调织用”三字诀破解基层矛盾化解难题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多元化解社会矛盾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来抓,通过构建“一体化”体系、搭建“一站式”中心、组建“多元化”队伍、打造“多联动”平台,念好“调织用”三字诀,取得良好成效。目前,全市调处化解矛盾纠纷2500余件,调处成功率达99.8%以上。

一、做活“全”的文章,构建“一体化”矛盾化解体系

一是划分“三个”网格。乡镇(街道)一级,依托综治中心建立责任网格;社区(行政村)一级,依托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基础网格;其他如企事业单位、商业网点,依托专业调解组织建立专属网格。

二是实行“三个制度”。实行“分片”制度,责任网格由乡镇(街道)政法委员负责,基础网格由专职网格员负责,专属网格由兼职网格员负责;实行“帮包”制度,负责人,确保责任落实;实行“公示”制度,在醒目位置设立便民公开栏,公开网格负责人的姓名照片、联系方式、工作职责,确保群众知晓。

三是预警“三个等级”。将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照对社会稳定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划分为橙、红、黄三个预警等级。橙色预警为极易导致突发性事件和20人以上群体性越级上访的矛盾纠纷;红色预警为可能导致民转刑案件和5人以上越级上访的矛盾纠纷;黄色预警为可能干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可能牵涉当地党委、政府较多精力的一般矛盾纠纷,根据矛盾纠纷的变化状况,预警级别上升、下降或取消。

二、聚焦“合”的实效,搭建“一站式”矛盾化解中心

一是“腾笼换鸟”,筑好化解阵地。按照“统一受理、归口管理、限期办理”要求,依托综治中心,整合公安、法院、司法、信访、劳动仲裁、心理咨询等基层力量,推进综治中心、信访接待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多中心合一”,设置候调室、人民调解室、行政调解室、司法调解室等专门场所,规划信访接待、法律服务、法律咨询、公证、人民调解等窗口,对每个纠纷调处、每道工作程序、每件民生诉求,如实录入、及时反馈、一案一卷。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是智能化研判。在全省率先研发应用市县乡社区网格员“五级联动”智能工作平台,开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功能,导入网格基本概况,录入排查调处信息,上传统计报表,通过饼状、柱形、折线等不同类型图形,形象显示矛盾纠纷发生地域、数量和排查情况,便于对矛盾情况进行研判。

二是智能化分流。在全省首个将12345市民热线、110报警服务台和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并线,并线后110非警务求助和12345法律咨询,通过“人工转接+一键转接”形式,分流到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由专业律师提供法律解答,引导群众依法解决矛盾纠纷,实现了“1+1>2”的效果。

三是智能化处置。平台按照“信息上报—核实立案—分流交办—跟踪处理—事件反馈—考核评价”六步闭环流程进行处理,对需多部门联动处置的矛盾纠纷,在线交办,全程跟踪,相关单位通过平台上报作息、接收任务,形成网上网下协同工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