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问题及对策

今年,为适应当前社区建设形势和社会服务需求的变化,加快推进社区民主自治建设,我区推行了社区体制改革和区划调整,华侨路街道由13个社委会合并调整为7个,社区规模及管辖的范围变大了,社区功能和硬件建设得到较大改善,社区工作者的工资待遇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与此同时,随着社会建设进程的加快,社区工作涉及面越来越广,社区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承担的各种社会化服务保障任务将更加繁重,因此,尽快建设一支与新形势新任务相符合,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成为深化社区建设发展的当务之急。

结合街道社区工作实际,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现状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经验,现就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问题提出浅显的设想和建议。

一、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

首先,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落实“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鼓楼”的内在要求。

社区工作者处在城区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直接面向社会、面对居民,是推进社区各项事业和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形势下,社区承担了许多过去由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办理的事务,为建设和谐社会,推进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某种意义上社区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核心,社区工作的本质主要是做人的工作的,强调尊重人的权利和人格、满足各类受助人群的需求,用平等、友爱、热情的服务给千家万户带来温暖。因此,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素质和能力,是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把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到城市最基层具有决定性意义。

其次,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鼓楼的内在要求。

随着城市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社会生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必然要反映和渗透到社区生活中来,从而使社区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和新问题。当前社会转型、经济调整的关键时期,社会阶层价值取向的分化,极易引发各类社会矛盾纠纷。社区作用发挥好了,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文化、关爱文化的建设和道德秩序的构建,营造诚信友爱的良好社会氛围,社区在调处社会矛盾和纠纷中,能够起到减震器作用,也可以避免政府与不同利益群体间的直接对立,把各种社会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最初的萌芽阶段。通过社区开展各类服务帮扶困难群体、边缘群体,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达到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区工作者队伍将成为党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钝化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依靠力量。

第三,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是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健全完善社会服务体系的内在要求

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来建设和谐社会,进行社会建设,要建立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工作者的关心和重视,今后政府将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职能越来越多的由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承担,以社会力量发展社会事业,推动“政社分开”。社会工作队伍也将不断发展壮大,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公共服务的多元化、社会化和市场化;有利于加强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降低公共服务成本,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公共服务效率。发挥社区工作者系统化、多样化、个性化解决群体问题和个体问题的专业能力,为社会成员提供政府不便和市场不愿或不能提供的公共服务,提升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水平。

二、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状况和存在主要问题

2000年社区体制改革以来,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有所改善,基本能够适应社区工作的需要。但是,与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与社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社区的服务要求越来越高,社区工作领域越来越广的新形势、新变化来说,目前这支队伍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创新意识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3、制定竞争激励机制。从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爱护社区工作者,支持和帮助他们依法行使政府赋予的职权,通过举办社工论坛、经验交流、开展社区“立足岗位,争先创优”业务能力竞赛等形式,培养社区业务骨干和行业标兵,塑造现代社区工作者群体形象。选送社区优秀人才进行继续教育,对于有创新思维、工作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社区工作者进行广泛宣传,并适当地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积极倡导社区工作者通过自身努力,提高社会地位、职业威望,赢得社会广泛的尊重。

4、建立健全考核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实际、易于操作的社区工作者晋升、奖惩制度,调动社区工作者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相应的年度考核机制,制定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模式,发挥考核成果的应用价值。公开考核结果,并把百分量化考核与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将考核结果作为评选优秀社区工作者的重要参考,并与每个人的收入挂钩。实行优胜劣汰,畅通“出口”,形成动力与压力并存、激励与约束相联的考评体系。

5、落实待遇保障机制。建立社区工作者年收入自然增长机制,结合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实绩,逐步提高他们的工资报酬和相关福利,确保社区工作者的年收入不低于本地职工上一年度的人均收入水平。适应现代新型社区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社区建设的投入,改善社区办公条件和服务设施,不断适应社会建设的发展要求和居民群众的服务需求。落实社会保障政策,激励社区工作者努力为社区建设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