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启良副省长在全省旅游厕所建设和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培训会上的讲话20150428
同志们:
刚才迎春同志就全省旅游厕所建设和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都赞同,各个市州人民政府的旅游分管同志与省政府签订了责任书,下面,我就旅游厕所建设和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关于旅游厕所革命
国家旅游局以旅游厕所为突破口,推动我国旅游公共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体现上了国家旅游局从全局上、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和着眼当前、应急谋远的担当,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不断增强革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一,旅游厕所是衡量一个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旅游厕所是旅游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础的旅游公共服务,也是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旅游厕所的建设档次、分布格局、方便程度和卫生水平,直接影响旅行全过程的感受。改革开放之初,我省有许多茅厕、茅房、茅坑的“三茅”厕,游客无处立足、无法下脚,无厕可上、无厕敢上、无厕愿上,被迫“唱山歌”“打野战”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我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窥一斑而知全豹”,连旅游厕所这种起码的服务设施都不配套,一个地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水平层次也不可能完备。
第二,旅游厕所是树立旅游城市和地区形象的重要窗口。小厕所,大脸面。旅游厕所建设管理,看似小事却非小事,小小厕所影响着的是旅游的大环境、大形象、大品牌,建设好管理好旅游厕所,为游客提供满意的如厕体验,是游客对一个地区形象评判的重要标准,成为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导向。据新华社报道,海外市场对我国厕所的评价是,“在中国找厕所,只需用鼻子就行了”、“中国人只讲究进口,不讲究出口(指厕所卫生)”,因此,抓旅游厕所就是抓城市形象、地区形象。厕所功能的完善、环境的改善将全面提升城市品位,在国内外赢得广泛赞誉。
第三,旅游厕所是解决游客基本需求的一项民生工程。旅游厕所与游客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关乎着广大游客的切身利益,属于民生范畴。旅游厕所的建设档次、分布格局、方便程度和卫生水平,直接影响旅行全过程的感受。“方便是否方便”是人们旅游体验好与坏最现实、最直接、最客观的反映。旅游本是发现美、传播美、享受美的过程,如果一个旅游厕所“无水无电无人管,多虫多垢多异味”,上厕所成为旅游的一种负担,必将使游客的满意程度大打折扣,使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认同感大打折扣。只有布局好、建设好、管理好旅游厕所,为游客提供便利、干净、舒适的如厕环境,才能愉悦游客的身心,提升游览的情趣,体现人本关怀。
因此,厕所革命是提升旅游服务、树立对外形象、维护群众利益的战略之举、务实之举、德政之举,是一项文明工程、形象工程、文化工程。我省厕所建设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的强力推进,全省新建、改扩建2500座旅游厕所,达到“数量充足、干净无味、实用免费、管理有效”的要求,实现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的旅游厕所全部达到a级标准,使旅游厕所成为旅游公共服务环境优化的重要标志,成为旅游文明形象提升的重要窗口,成为旅游强省建设的重要亮点。
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要抓好布局。我们要摒弃认为景区范围内的厕所才属于旅游厕所的认识误区,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的厕所都与游客紧密相关,都属于旅游厕所的范畴,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要全面覆盖到这些领域。各地要在城市规划和旅游规划的框架内,按照游客量和实际需求合理布局旅游厕所和规模,编制城市、景区旅游厕所建设布局专项规划,在布局上,既要让游客想方便时找得到、要方便时来得及,又不能妨碍观瞻;在数量上,既要够用管用,又要不闲置、不浪费。在功能上,要注重旅游厕所设计的新颖、造型的美观和文化的气息,实现旅游厕所的美化功能、人文功能、愉悦功能。在技术上,要积极采用“生态厕所”、“沼气化粪”等节水节能除臭等新技术、新材料,使旅游厕所符合现代时尚、低碳环保的要求。
二要抓牢主体。旅游厕所建设管理是一项攻坚工程、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要坚持政府引导、属地管理、分块负责的原则,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各市县政府要加大对旅游厕所的扶持力度,将旅游厕所纳入当地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特别是在规划、用地、立项、审批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省旅游局负责根据旅游需求拟订旅游厕所提升方案,根据国家《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指导建设工作并牵头组织验收;省发展改革委在安排旅游基础设施、红色旅游建设项目时要重点考虑旅游厕所建设(改造);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根据国家《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设计旅游厕所,指导城镇、风景名胜区、传统村落旅游厕所建设(改造);省交通运输厅结合《多彩贵州•最美高速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加强与中石油、中石化等加油站对接,提升高速公路加油站旅游厕所建设;省农委、住建等部门要结合“5个100工程”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加快推动乡城镇、乡村旅游点厕所建设。
三要抓严管理。加强旅游公共服务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部门联动、政府和市场联动,在建设上是如此,在管理上也是如此。各地政府要重视厕所管理工作,下决心解决只建不管、管而不善的问题,坚持政府财政补贴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要创新旅游厕所的运营管理机制,探索设立旅游厕所管理公益岗位,积极探索完善“以商管厕,以商养厕”机制,采取公私合营模式,引进专业化的厕所公司进行品牌化、网格化、规模化连锁经营,推进旅游厕所建设与管理的市场化。另一方面,市州政府和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执行旅游厕所管理及保洁服务标准的相关要求。《说文解字》对“厕”字的解释是,“厕,清也”,意思就是说要经常打扫保持清洁,但我们有些厕所却长期处于管理缺位的状态,3天5天也不打扫一次。要严格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起日常保洁、运行维护管理和考核监督制度,考核指标要从严从细,如单位立方米内有几只苍蝇等指标都要量化,使旅游厕所“有人管、有清扫、有水冲”,无尿渍、无异味、无污垢。
四要抓紧进度。今年,国家旅游局将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的交叉检查,我省也将接连举办旅发大会和世界山地旅游大会等重大旅游活动,这些都是对我省旅游厕所建设的一次检查和考验,各地各部门都要有一种紧迫感,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把旅游厕所建设提上日程,进一步细化目标责任,使每一个厕所都有明确的主管领导、主要责任单位、主要责任人、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省旅游局和省政府督查室要建立旅游厕所建设调度、通报、督查、考核等工作机制,把省直部门和市(州)旅游厕所建设和管理纳入目标考核,及时总结交流各地推动旅游厕所建设的经验做法,表彰一批先进典型,以点带面,以优促劣。省财政厅、省旅游局在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安排上将体现奖优罚劣,对游客满意度高、完成任务好的地区给予奖励,对景区、宾馆、市区、交通等旅游厕所问题严重的单位,向社会公示,约谈问责。
二、关于国有及国有控股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
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旅游业转型发展的若干意见》以来,全省旅游行业深入推进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13个省级景区改革试点“摸着石头过河”,加快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示范带动112个景区实现公司化运营,有效对接了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一批旅游创新基金、发展基金和投资债券陆续创立发售,一批旅游金融贷款和招商引资项目得以签约实施,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在旅游行业得到进一步体现,为推动全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造和提升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然,旅游改革进展与省委省政府的期待还有不少差距,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还有不少差距,利益僵化不思进取的现象、政策法规不熟改革无门的现象、得过且过徘徊等待的现象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在深入推进旅游业改革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一些国有景区行政色彩浓厚,“官本位”思想强烈,推动改革的动力不足,主动性不强。一些国有景区在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上犯难,相关评估标准没有建立起来。一些支撑旅游改革的要素保障没有到位,目前提出的旅游景区改革措施偏重于发展层面,制度层面的设计较少,改革面临的一些政策阻隔难以跨越。一些旅游景区产权不清、经营管理粗放,有的地方局限于算景区门票收入的“小账”,导致“招强引大”工作进展缓慢等等。改革从来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打破既有利益格局,重塑市场规则和秩序,阻力可想而知,难度可想而知。我们要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敢于硬碰硬,敢于出实招,敢于出狠招。
一要明确改革的总体思路。我省旅游资源多头管理,景区行政色彩过浓,导致旅游企业散、小、弱,活力不知,迄今没有一家上市企业。推进国有景区改革目的就是要破除束缚旅游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减少行政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资源配置的主动权还给市场,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全省6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景区要坚持“政府引导、产权明晰、市场配置、授权经营、保护开发”的总体原则,加快构建产权关系明晰、责任主体到位、市场对接充分的全新景区经营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责、权、利相统一,人、财、物相匹配,规划、建设、管理相衔接的高效的运作机制。
二要尽快确立景区法人主体地位和治理结构。与市场对接首先要摸清底数,开展清产确权,明确景区“四至”范围,确定景区东南西北四至点,梳理景区旅游资源资产,完成市值评估,为下一步融资创造条件。要尽快设置健全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法人治理机构,确立景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市场主体地位。
三要建立完善景区公司企业制度。建议大家看一下《公司的力量》这本书,作为至今为止最有效的经济组织形式,公司的出现被称作是“人类的成就”。建立和规范景区经营公司的管理制度、经营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采用职工持股、股权激励、红利分配等方式,构建与贡献度相匹配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推进公司化改造的旅游景区要尽快制定与绩效挂钩的薪酬分配制度,改革景区劳动用工制度,深化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改革,让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
四要构建多元融资体系。目前,我省景区发展对门票经济依赖度还很高,在经济下行,财政收入紧缩的形势下,突破景区建设投入不足,靠政府投入难以为继,必须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要采取控股、参股、持股等股权多元化手段,加快引进社会资本进行战略重组,使景区发展走上良性市场化运营道路,促进景区资产保值增值。
今年,国有和国有控股旅游景区管理体制改革是全省旅游工作的重中之重,刚才,我们签了责任书、立了军令状,明确景区所在市(州)、县(市、区、特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景区改革第一责任人,政府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省各级各部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站在为人民谋福祉,为产业谋发展的高度,切实负起领导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推动景区体制改革全面铺开,确保改出特色、改出亮点、改出成效。
第二篇:副省长在全省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旅游村工作现场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全省发展乡村旅游与建设旅游村工作现场会议在安康召开了。这个会之所以放在安康开,一方面是因为安康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乡村旅游发展得富有成效,特点突出;另一方面是安康市委市政府对发展乡村旅游工作高度重视,在这里开会,我们可以切身感受这里发展乡村旅游的氛围,交流抓乡村旅游的经验体会。刚才,安康、宝鸡、延安
三市就乡村旅游发展工作进行了大会经验交流,省旅游局、省农业厅、省建设厅领导同志就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特别是宪民同志就全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总体情况、主要工作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我省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与旅游村建设的基本思路及要求,讲了非常重要的意见,我都同意,希望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首先,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为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央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实践证明,发展乡村旅游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一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生产发展。乡村旅游能够有效地促进当地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能带动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加工、交通运输、房地产等相关产业发展,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由一产为主向
一、
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二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实现农民生活富裕。通过乡村旅游,可以把一部分城市居民收入转移到农村,增加农村就业岗位,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据测算,一个年接待10万人次的乡村旅游景点,可直接和间接安置300位农民从业,直接和间接为1000个家庭增加收入。有的地方农民还可以通过乡村旅游项目的入股分红增收。三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乡村旅游通过人流带动了物流和信息流,把城市的许多新理念、新信息、新知识带到农村,对农民素质和乡风民俗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全面提升农民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四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促进农村环境整治和基础建设,实现村容整洁。乡村旅游的发展能带动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建设,有利于农村自然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的改善。五是发展乡村旅游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管理民主。乡村旅游的发展为农村引入了现代管理理念,一些地方在基层组织的引导下,纷纷成立各种协会,农民自主决策、民主决策,促进了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其次,发展乡村旅游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扩大内需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旅游业的带动系数最大,在拉动内需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温家宝总理特别指出:“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乡村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推动城镇居民下乡消费,而且能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扩大农村居民总体消费规模,提升国内消费的总体水平。与此同时,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带来对基础设施投资、产业投资新的需求,从而扩大投资规模,形成最终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第三,乡村旅游是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一是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我国约有70%的旅游资源集中在广大农村地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旅游资源整合和产品开发,能壮大我国旅游经济规模。二是乡村旅游市场空间广阔,增长潜力巨大。乡村旅游市场,既有少年儿童的乡村科普教育、青年人的农事体验与乡村娱乐,又有中年人的娱乐与身心放松、老年人的健身疗养和休闲以及外国人的观光游览和民俗体验。从过去“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的统计情况看,全国城市居民选择乡村旅游为出游目的地的约占70%,无论是从地域面积还是从旅游市场群体的广泛性来讲,乡村旅游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三是发展乡村旅游是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届时,国内旅游人数可达28亿人次,旅游客源市场总量将超过30亿人次。巨大的市场需求要有相应的产品供给支撑,乡村旅游产品不仅包括传统的观光产品,更多的则是集度假、休闲、观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数量庞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对于丰富我省旅游产品体系,扩大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我省旅游业总体接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尊重乡村旅游发展的客观规律
首先,要准确把握乡村旅游的内涵。近年来,我国的乡村旅游方兴未艾,但对于什么是“乡村旅游”,人们对此的理解和阐述还不乏差异。结合专家学者的意见,我认为,乡村旅游至少应包含以下三点:一是以独具
特色的乡村民俗民族文化为灵魂,或是依托农家乐、一村一品形成的一地一色的农业及生态条件开展的旅游活动;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观生态化”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发展乡村旅游应该紧紧围绕发挥
农村生态、农业等资源优势,围绕增加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来进行。强调这一点,是针对目前低档次“农家乐”遍地开花的现象,许多“农家乐”只能提供吃喝、打麻将等简单的服务,除了价格低廉以外根本谈不上有任何乡村旅游的色彩,虽然也有其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它根本不是乡村旅游的代表和发展方向。
其次,要充分认识乡村旅游乡土性、参与性、休闲性、自然性四个特点。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最基本的特征,优美绚丽的乡村自然风光、丰富多彩的乡村民俗风情、充满情趣的乡土文化艺术、风格迥异的乡村民居建筑、富有特色的乡村传统劳作、形态各异的农用劳动器具、乡土气息浓郁的农事节气活动、生活感强烈的农产品现场加工等,无不体现出乡村性。参与性是指能使游客在农耕农忙中体会到劳动所带来的全新生活体验,游客既能观赏到优美的田园风光,又能满足参与的欲望,最后还能购得自己劳动的成果,很好地融观光、操作、购物于一体。休闲性,无论是游客在乡村的游憩、娱乐、采摘、农作、垂钓、烧烤、食宿,还是在环境优美的乡村度假山庄避暑、避寒,都能够体验乡村文化、了解乡村生活,达到放松身心、休闲养身的效果。自然性是指乡村旅游的设施和环境自然,设施一般采用天然的木头、竹材、石材等环保材质,环境的营造依山傍水、较少粉饰,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游客的行为也轻松自然,提高了旅游的质量。
第三,要认识到乡村旅游的类型丰富。乡村旅游类型丰富,国家旅游局推荐了10种发展模式,分别是乡村度假休闲型(农家乐型)、依托景区发展型、旅游城镇建设型、原生态文化村寨型、民族风情依托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现代农村展示型、农业观光开发型、生态环境示范型、红色旅游结合型。应该说,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发展阶段,各种乡村旅游都有其市场需求。如在20世纪60年代,西班牙、美国、日本等国家重点开发以远离城市的农村传统文化和田园风光为资源特征的乡村旅游。20世纪80年代后,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开始走上集观光、度假、体验、环保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发展阶段,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与景区、都市并列的三大旅游目的地之一。上世纪90年代前后,国内一些靠近城市和景区的农村自发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节庆活动,逐渐开办一些观光休闲农业园,开展采摘、钓鱼、野餐等旅游活动,吸引城里游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转变,休闲旅游需求日益强烈,一些注重亲身体验的“乡村农事游”、注重环境保护和融入自然的“乡村生态游”、注重绿色食品消费和乡村疗养的“乡村健康游”、注重农业科技教育的“乡村科教游”等逐渐兴起,国内的乡村旅游也开始向具有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康等综合功能的方向发展。
第四,要认识到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很多。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各式各样,有学者总结了:村民独立发展、“村支两委+村民”、“政府+村委+村民”、“政府+旅行社+农民协会+村民”、“外来企业经营”、“外来企业+农民协会+村民”等六种模式。不论什么模式,归根结底,都离不开农民、市场、资金、管理这些基本要素,离不开农村特色。具体采用什么模式,必须从当地的实际出发,以当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因地制宜,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组织模式,平衡各方利益,提高乡村旅游的组织化程度,提升市场竞争能力,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组织基础。
第五,旅游村建设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乡村旅游是把农村资源再次利用的有效方式,而作为乡村旅游核心吸引物的旅游村,是我们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抓手。抓旅游村建设应该大致有个标准,我认为,旅游村建设要坚持五化理念,就是“环境生态化、居住文明化、餐饮本地化、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以此来指导旅游村建设。
三、紧扣乡村旅游薄弱环节,解决实际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在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乡村旅游发展工作应该说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起步晚、历史短,尚未形成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态势,需要我们在以下8个薄弱环节下大力气做工作。
在乡村旅游管理方面。乡村旅游涉及农村发展、小城镇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旅游业发展、环境保护等,涉及面广,事无巨细,需要权威的协调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但目前政府的主导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地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机构对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协调与管理,并且缺乏相应的政策法规,多头管理、各自为政,在遇到问题时无人管理或互相推诿,许多不科学的开发行为和不规范的经营行为得不到有效治理,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南方先进省市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较高,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改革到位。旅游业是一般竞争性行业,要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行充分的市场竞争,开发资源靠市场,组织游客靠市场,举办活动靠市场,国有资本逐步退出,政府不再去管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让旅游业深深植根于市场经济的沃土。要进一步改革旅游管理体制,统筹旅游、风景、文物、文化等旅游资源,提高管理水平。要推进旅游景区改革,实行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增强旅游发展活力。要继续推进国有旅游饭店改革,去年全省国有旅游饭店改革工作会议以后,各市抓得比较紧,但越往后,工作难度越大,要坚定信心,锲而不舍,坚决打好这一仗。同时,要抓住国有旅游饭店改革的机遇,引导和推动旅游饭店向集团化方向发展,争取组建几个在全国有影响的饭店集团,带动全省旅游饭店业上档次、上水平。
(五)促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据统计,旅游业涉及29个部门、108个行业,在服务业中“牵一发而动全身”。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大旅游意识,积极参与和支持旅游工作。旅游部门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行业的交流与沟通,推动建立银旅合作、科旅合作、文旅合作、教旅合作、体旅合作等多种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好各类社会资源,把我省旅游业做大、做快、做强。
同志们,开展诚信旅游建设意义重大,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积极行动起来,弘扬诚信,维护公平,促进繁荣,把我省旅游服务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省旅游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为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