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观摩讲话
标题: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考
(一)继续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由于人口基数大,加之受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2003—2013年)的影响,2006年以来我镇人口出生率和自增率呈结构性回升态势。人口惯性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如果人口增长得不到有效控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得不到有效增长。因此,继续有效控制人口增长、平抑人口出生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同时,有效控制人口也把广大育龄妇女从繁重的哺育负担中解放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精力投身到经济发展中去。
(二)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出生人口素质,为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打好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人力资源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高劳动者素质,首先必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筑牢人口质量的第一道防线。要大力宣传普及优生优育特别是预防出生缺陷的科学知识,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优生检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实施农村妇女孕前和孕早期免费服补叶酸等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措施和“优生促进”工程,全面落实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六项措施,推动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有效机制,大幅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进而提高人口整体素质,为我镇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注重解决人口结构性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在人口结构方面最为突出的矛盾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和日益凸显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持续时间过长,必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要认真落实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强化宣传教育、利益导向、全程服务、规范管理、严查“两非”等五项措施,严厉打击“两非”行为,促进出生人口性别平衡。总体看,目前我省人口仍属于成年型人口,但是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必须未雨绸缪,及早积极应对。要加强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制定和落实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完善职工基本养老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
(四)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引导人口合理分布。流动人口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人口流动的规模、频率和速度日益增大。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和农民工相关政策措施,按照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等要求,切实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加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统一管理、优质服务新机制,确保实现全国“一盘棋”、“三年三步走”(2009年省内“一盘棋”、2010年重点区域“一盘棋”、2011年实现全国“一盘棋”)目标。积极推进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员化、网格化和均等化,完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制定和实施人口发展功能区规划,引导流动人口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它是国家为加强和改进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变“处罚多生”为“奖励少生”所做的制度性安排,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实现重大转变的标志性举措,制定并实施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农村产业政策及各项措施,对于农村能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努力求发展的农户,给予政策扶持,并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使利益导向机制建设有了新亮点,迈出了新步伐。
一、强化措施,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与计划生育工作“三结合”。对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优先协调银行贷款,优先选择劳转项目,优先提供“阳光工程”技能培训,优先提供生产技能培训,
二、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计划生育搞得好的贫困村,品税在“一村一品”建设中,提供政策支持,优先安排上项目,同等条件下提供政策扶持资金促其发展,使其生活不断提高;对于实行计划生育的家庭,在国债项目沼气工程建设中优先考虑建池,使其早受益、早发展、早脱贫。
镇域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它是一个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镇域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影响和决定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进程中,要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是关键。就八寨镇而言,如果从这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看,经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从长远和全局看,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仍然与之相距甚远,要想实现与先进发达地区同步甚至超越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近几年来,八寨镇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聚精会神搞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立足于群众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建好两个支柱,打牢三个基础,实现四个突破,培育五个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通过抓基础、强后劲,调结构、促增收,使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努力打造新型文明小城镇,有效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一、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完善,发展后劲明显增强。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改善以水、电、路、通讯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5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修建和改造了农田灌溉沟渠30余千米,改善了5000余亩农田的灌溉条件,解决了6400余人1400余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完成了农村电路电网改造工程;组织实施了农村通达工程,乡村公路硬化改造80余千米,全镇自然村通路率达到98%;农村有线电视和电话覆盖率分别达到75%和97%以上。
二、产业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多元化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按照“规模调大、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原则,立足资源优势,提出了“建设五大基地和建好两个支柱、重点培育五个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目前,烤烟、畜牧两个支柱产业效益明显,五个特色产业正在稳步发展,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的发展格局。
三、集镇建设品位进一步提升,市场带动能力明显增强。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发展路子,以建设“市场带动型”集镇为目标,以优化环境、规范市场、完善功能为重点,大力加强集镇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集镇各主干街道的柏油铺设及水泥路面改造,完成了“四纵四横”八条街道的规划及前期开发工作,完善了大牲畜交易市场、农贸综合市场、市政休闲广场等配套设施,集镇整体综合功能明显增强。
四、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非公经济总量明显提升。树立“无商不强、无商不富”的理念,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非公经济发展,使非公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目前,全镇非公企业已发展到了10余家,涉及农产品、木材、药材、建筑等行业。非公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而且还解决了一批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群众增收,助推了镇域经济发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二、围绕“半小时经济圈”着力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下一步,我镇将不断完善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小城镇向集约化发展。围绕打造“半小时经济圈”的目标,将公路、街道建设与环境建设结合起来,着力提升城镇管理水平;以“整脏治乱”工作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环卫设施安装,大力发展公益文化事业,美化、净化城镇环境,创建文明卫生城镇,2010年,我镇力争完成集镇三轮修编工作,继续抓好集镇中心通道建设和综合农贸市场建设,力争更多建设指标,为群众解决住房困难。
通过招商引资大项目的带动,实现集镇扩容及城镇率的提高。如今,本庄的集镇功能和形象正日益提升,以集镇为中心的繁茂经济正逐渐复苏,并向四周不断辐射。据统计,每月由本庄镇发往广东、贵阳等地的猪、牛就有数千头,禽蛋上百万枚,同时,饲料、肥料、钢材等物资大批量流向周边乡镇,本庄作为石阡县西边经济贸易中心的独特魅力正在逐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