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基层党组织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建设新农村还需“领路人”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加强新农村建设,必然包含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一重要内容。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是提高农村发展经济能力的基础。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就是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把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工作中心,把强村富民作为第一职责,因地制宜,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在过去,村民思想单纯,接触新事物机会少,没有大的利益冲突,村级经济不发达,体制单一,村干部只要每天“敲钟”都过得去。而现在,不仅各项政策要求较高,而且农民的认识能力大大提高;同时,村级事务复杂,各种专业性的东西越来越多,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村干部要求也随之提高;特别是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全面取消农业税,农村党支部的功能主要转向“服务”,即为村民和农业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村党支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如猇亭区金岭村党支部多方联系,引进客商建起柑桔交易市场后,又引资近二百万元,购买先进的果品分级、打蜡设备,提高了柑桔市场竞争力。如蔡家畈居委会党支部面对辖区内失地农民及下岗工人多、就业压力大的实情,班子成员不等不靠,多方联系,积极寻找门路,做好“劳动力输出”这篇事关农民增收的大文章,努力向外拓展就业岗位,今年已成功向点军区、珠海、深圳等地累计输出劳动力120多人。如红港村党支部以农为本,认真谋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案,一是加强农业技术科技信息服务工作,明确了三年办班培训1000人的目标,二是围绕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农业“龙头”全盛食品公司、龙王湖渔鸭配套立体养殖基地良性、规模发展抓农业。如双桥及古老背居委会党支部围绕“搞好社区服务”,通过在1760多个社区居民户中开展卫生状况的评比活动,大大提升了居民的讲卫生、维护环境的意识。如桐岭居委会党支部围绕“扶持养殖大户”发展,今年已有20多户牲猪出栏超过50头以上,大大超过去年同期的6户。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创造力的增强是分不开的。基层党组织的加强是提高民主管理能力的保证。管理民主,就是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建立农民合理有序地参与村务决策、村务监督的机制。如当阳市在农村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中,通过推行“两推一选”制、“交叉任职”制,建立议事恳谈会,构筑了干群交流平台。同时,还出台了《当阳市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实施办法》,在全市村级党组织中普遍建立了村务公开、民主决策及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加强是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前提。实现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就是要求在农村大力倡导文明新风尚,努力破除陈规陋习、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农村。有一个好的党组织,才能确保本居(村)的各项事业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根本要求保持一致;才能在利益多元化时代处理好少数人与多数人、长远与眼前、局部与整体、正当与非正当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发展好全体居(村)民的利益;才能带领群众一起想,一起干,走上一条良性的发展道路,全面建设小康,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尽可能地处理好各种关系,把大家拧成一股绳,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发展。如当阳在农村大力培育文化科技中心户、治调中心户,先后培养宜昌、当阳两级命名的文化科技中心户462户,文化科技中心户郑琦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报道。如河南南阳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前面,他们积极组织农民自己演自己。如方城县清河乡双河村专门组建了文艺宣传队,结合本村好媳妇、好公婆、科技大户、致富能手的典型事迹,编演节目,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弘扬诚实守信、尊老爱幼的道德风尚。如南召马良村每年在村文化广场唱大戏三天,编演村里的好人好事,表彰评选出来的文明家庭、新型农民,披红戴花。同时,各村利用街巷、屋墙刷写标语,营造新村建设氛围。文明新村基本达到了“三无”:无邻里纠纷,无打架斗殴,无上访闹事,呈现出一派诚实守信、邻里互助、团结友爱、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党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给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新机遇。加强农村治理,构建和谐农村,村党支部的作用不可或缺,因而,怎样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调研,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总结,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首先,要适应新需要,选准配强党组织“一把手”。从我国的政治体制来看,行政村处于最基层的位置;从我们党的组织体系来看,居(村)党支部处于最基层的位置,可以说居(村)党支部书记这个“官”是中国最小的“官”。但是,在居(村)民的心里、在居(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眼中,书记是很大的“官”。因为《党章》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党组织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领导核心,而在实际工作中,村党支部书记是整个班子的班长,是农民奔小康的领头人,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主要推动者,处于关键的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要理顺农村工作领导体制。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乡镇政府职能、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了较大变化,但也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不适应的问题,尤其是“下改上不改”、上下领导体制不顺、不够配套的矛盾日益凸现,必须结合即将进行的市、县、乡领导班子集中换届,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加以解决。第三,要着力研究解决乡镇干部来源单一、渠道不畅、活力不足的问题。突破体制、机制、身份等瓶颈,把有威信、有凝聚力、有号召力,可以安心农村工作的干部充实进乡镇领导班子。选配能够担当新农村建设重任的乡村领导班子,群众最有眼光,群众最有发言权。实践证明,必须进一步扩大民主,完善机制,依靠群众把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第四,要及时调整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和重心,利用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居(村)干部服务技能、实用技术、“三农”政策、市场营销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培训,大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本领。如,组织居(村)干部参加培训和学习;通过抓示范、搞推广、兴庭院、建基地、办企业等途径,培养新农村建设的行家里手和生力军;及时引导其转变角色,提高本领,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领头军”。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为导向,研究制定县、乡、村三级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实绩考评体系,从而引导干部脚踏实地地抓好新农村建设。第五,要构建居(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搭建议事平台,完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新机制。居(村)党组织要依法行使核心领导权,确保居(村)内各项工作有序运转。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居(村)民代表会议行使权利的有效方式。居(村)委会要按照党组织的工作部署和群众代表会议的决定,创造性地组织实施居(村)务活动,积极帮助组织解决居(村)级困难和问题。第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必须实施党员“素质工程”,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要坚持两手抓,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非党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不断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要通过实施党员“素质工程”,采取培训、培养、评处三措并举,使现有党员致富能力明显增强,纳新党员中致富能手比例大幅提升,不合格党员受到严肃处置,改善党员队伍结构,激发党员队伍活力,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要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外出流动党员大多年富力强、具有一技之长,是新农村建设不可多得的人力资源。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实施党员“先锋工程”,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农村党员的先进性,要落实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要根据每个党员的特长,为他们“量身打造”,搭建起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第七,要将人才工作领域向农村延伸,加速培养建设农村乡土人才队伍。一是建立培养选拔机制,把具有一定农村实践经验、文化素质高、政治觉悟高的农村青年、优秀党员充实调整到农村人才队伍建设中来。二是建立人才资源调配机制,依托人才市场,实行农村人才资源信息化备案管理,做到人才合理配置,合理利用。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农村涌现出来的乡土人才予以适当的津贴补助或税费减免、资金扶持、智力支持,使农村人才有压力、有动力、有干头、有盼头、有甜头。当前,农村正在进行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借此有利契机,围绕新农村建设抓好农村党组织建设,要针对当前的新情况,创新党组织设置,创新农村党员发挥作用的形式和途径,努力使农村党员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先锋队、主力军、示范者,让他们发挥带动作用,从而使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看得见,摸得着。同时要有效整合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村能人等先进群体力量,使得党在农村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得到巩固,使党组织生命力更加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