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关于全市工业经济发展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讲话
关于产业转移和承接产业转移的调查
编者按根据自治区党委的部署和安排,为深入掌握区情,解决问题,推进工作,2007年,自治区党委各常委分别结合自身工作,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重点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专题调研,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这是自治区党委常委多年来的第一次集中专题调研,是自治区党委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行动。从今日起,广西日报将陆续刊发自治区各常委的调研报告。今天,首先刊发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的调研报告。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积极主动地承接产业转移,已成为后发展地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内在规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措施,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落地权中抢占先机,实现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
产业转移是指某个时期某个产业或者产业集群从某些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过程和现象。产业转移往往以投资形式出现,但本质上是现有生产能力在空间上的整体或部分转移。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产业转移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区差距密切相关。从历史上考察,迄今为止世界上完成过三次产业中心的转移:第一次是德国从英国手里接过了制造业中心的地位;第二次是美国形成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业,取代了德国的合成化学时代;第三次发生在上个世纪的60年代,以机械电气为代表,包括电子工业在内,世界的制造业中心从美国转到日本。目前正在进行的第四次转移就是世界加工制造中心向中国转移,特别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制造向中国转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利用率先开放和地域上的有利条件,抓住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承接和发展了大量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加工工业,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而且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30年来,我国东部地区承接了三次大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上个世纪80年代,香港的大部分轻纺、玩具、钟表、消费电子、小家电等轻工和传统加工业的转移;第二次是90年代初,主要是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的电子、通讯、计算机产业的低端加工和装配的大规模转移;第三次是从2002年开始直到现在还在进行中的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以制造中心、产品设计中心、研发中心、采购中心为代表的高端产业的转移。目前东部地区集中了全国80%左右的加工工业,以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为主导的国际产业形成了加速向东部地区转移的新态势。但随着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已经成为必然要求,再加上近年来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开始出现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给趋紧、产业升级压力增大、企业商务成本不断提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腾笼换鸟”成为必然,东部地区加工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从总体上看,东部产业转移呈现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产业转移规模越来越大。据测算,到2010年,仅广东、上海、浙江、福建四省市需要转出的产业产值将达到14000亿元左右;二是转移的产业主要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转移的势头强劲;三是对资源能源依赖较强的上游产业转移趋势明显;四是来源地相对集中,大都来自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地;五是与东部地区相邻且交通运输条件较好的中西部省区,在吸引产业转移方面明显占优。
东部产业转移的这些趋势和特点,对我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我区是后发展地区,
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工业规模偏小,经济总量不大。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尽快壮大我区工业,扩大经济总量,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近年来,我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打下了一定基础。2004年以来,我区与东部地区企业签订合作项目6845个,占全区签订项目总数的72%;项目资金3838.85亿元,东部企业实际到位资金1444.94亿元,占全区到位资金总额的73.14%,项目实施率达89.8%。特别是通过“百企入桂”引进的国内一些知名龙头企业,对推动我区相关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面临的困难还很多。一是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当前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大趋势,对东部沿海产业转移的深层原因和转移方式等缺乏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因而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大。二是引进区外资金规模小,增长速度慢。引进企业和项目层次不高,龙头企业不多,尚未形成有规模的产业集聚。三是交通物流发展相对滞后。我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连接周边省市特别是通往广东的几条高速公路至今基本没有连通,全区现代物流业刚刚起步,难以满足转移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要,成为制约东部产业向我区大规模转移的瓶颈。四是劳动力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具有一技之长的产业工人比例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2006年,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就业人口的3.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2个百分点,其中高级技能人才比重为0.12%,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五是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我区产业集聚、企业集聚的态势正在形成过程中,尚未形成有规模的块状区和特色产业带,集聚效益不明显,通过市场作用形成的社会化分工协作格局还没有出现,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大多数产业产品零部件配套率低,很多核心零部件需从外地购进,不少园区项目之间协作关联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跟不上,难以满足转移企业的配套要求。六是企业经营的综合环境有待优化。我区在服务企业发展的软环境上与先进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法制环境、信用环境、政策环境等方面都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对进入企业和项目关卡较多,优惠政策难兑现,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低下,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工业用电价格和服务性收费价格偏高。这些问题,影响了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当前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十分激烈。一些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力度很大、成效很好,东部地区转移产业已经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东部地区各省市政府,努力推动本省市发达地区产业向本省市欠发达地区转移。东南亚一些国家也在利用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等优势,吸引日韩、港澳台以及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我国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已开始向一些东南亚国家转移。这些都对我们构成巨大的竞争压力。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转移机遇性很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黄金周期可能只有3至5年,国内产业转移也不会无限持续下去。根据有关方面分析,国内东部地区这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估计5年左右完成。还应当注意到,当前我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面临着一个有利机遇。今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商务部、海关总署联合发布了新一轮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实行加工出口贸易新政策。这一政策调整最大的特点是对东部和中西部加工贸易实行差别政策,目的是为了优化出口商品结构,配合国家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促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随着这项调整政策的实施,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政策优势更加明显,有利于吸引东部地区、区外企业向监管区内转移。因此,要树立抢抓机遇的强烈意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措施,“引凤入巢”,引进产业,推动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选准我区产业转移的承接点
产业转移具有明确的利益驱动机制。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传统产业主要是为了获取区位优势
和降低要素成本,转移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则以获取综合竞争优势为目的,更注重承接地投资软硬环境特别是信息、技术、设施、人才、研发配套能力和体制配套条件。目前我区承接产业转移在区位和成本方面较有优势,而在投资环境及研发配套能力、体制配套条件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为此,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我区比较优势,认真分析研究东部等发达地区可能转移什么产业、我区需要承接什么产业,选准产业转移的承接点,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是利用综合成本优势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综合成本优势是承接产业转移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目前东部产业转移主要是成本驱动型,转移的产业大都是一些需要大量用工、用地、用水、用电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如纺织服装、建材化工、机械电子等。我区劳动力、土地、工业用水等基本生产要素供应充足、价格低廉,具有综合成本比较优势。从劳动力价格看,我区产业工人的月平均工资低于沿海发达地区。从土地价格看,我区工业用地比较便宜。这些都对东部产业转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应当充分利用综合成本较低这一优势,大规模承接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构筑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新优势。
二是利用区位优势承接市场在外产业转移。产业转移的结果就是产业的区域分工合作。东部地区的一些出口加工型企业,希望继续保持出口优势,一些传统加工业,急需开拓新的市场。为此,他们需要把产业转移到市场辐射面较广的地区,把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国内市场和海外市场。我区在多区域合作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北部湾港口群将广西和世界市场融为一体。广西东面与产业转移地的粤港澳相连,运输相对便利,在承接东部产业梯度转移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西面毗邻西南地区,直接连接广阔的大西南市场;南面与越南接壤,直接连接东盟市场。同时我区还有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多区域合作平台。这些区位条件使我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处于极为有利的战略地位。我们要进一步创造和发挥区位优势,使我区不仅成为承接东部转移产业的重要基地,实现“近水楼台先得月”,而且成为我国东部转移产业立足广西、走向西南和东南亚的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
三是利用产业优势承接配套产业转移。产业配套优势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过去我区引进了一些企业,但由于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弱,企业难以生存、成长、壮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发展产业集群,不仅是投资者的需要,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必要条件,更是我区产业发展的方向。经过多年努力,我区已培育发展了制糖、有色金属、冶金、电力、汽车、机械、建材、食品、医药等一批优势产业,围绕这些产业发展配套产业,形成规模集聚效应,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各地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要坚持以我区优势产业为依托,紧紧围绕提升产业竞争力,形成产业配套,发展产业集群,促进我区工业向高水平、宽领域、纵深化方向发展。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是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条件。要围绕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做到与产业转移互动发展,为引进企业提供完善的专业配套服务。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引进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发展新型物流业态,建设一批大型物流基地和大型专业市场,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城乡商业网点建设,加快建设面向东盟、内外贸一体化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要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体系,完善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要大力发展企业管理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职业中介服务等商务服务业。同时,要推进电子政务,构筑政务信息网络公共服务平台,提高政策和规划的透明度。
六是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对承接产业转移重大意义的认识,在全社会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招商不能怕人家赚钱,更不能“关门打狗”。要让投资者在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权益上有保障。要用感情和服务吸引客商、留住客商,凝聚“人气”,使客商在广西能安心发展,成功兴业,形成“搞好一个,引进一批,带动一片”的生动局面。
(本文作者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