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务锋同志在全市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暨小城镇建设现场观摩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到苏北考察学习和市内现场观摩,是市委、市政府推动全局性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主要是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总结去年以来全市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情况,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鼓实劲、出实招、求实效,努力开创科学跨越发展新局面。刚才,张少军书记作了针对性、指导性都很强的重要讲话,从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马崑副市长通报了这次赴苏北考察学习情况;浙江省湖州市织里镇杨勇镇长,为我们作了十分精彩的小城镇建设专题报告。江浙地区的先进经验,大家看后听后很受震撼。这次考察观摩,我认为有三个特点:一是,时机好。目前,我市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进入了提升发力、起步跨越的新阶段;各级党政换届以后,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高涨;省里即将掀起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新一轮热潮。二是,触动大。大家通过看现场、听介绍、议思路,对所考察县区发展之快、变化之大、后劲之足,深为叹服;对他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激情创业的精神,钦佩不已;对我市的潜力机遇和突破重点,有了更加清醒和更为深刻的认识,思想上得到又一次大解放,进一步开阔了眼界、提升了境界。三是,干劲足。在考察观摩过程中,大家深感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一致认为,必须真干实干、快干干好。希望同志们真正把江浙地区的先进经验学到手,使之在临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张少军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谈三点意见:
一、抢抓机遇、加压奋进,争取新一轮科学跨越发展的主动权
考察观摩,贵在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悟出道理、学到真经。现在,有三个问题需要我们很好地思考和把握。
(一)江浙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经验说明了什么。我认为,至少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是,事在人为、业在人创。过去,苏北地区和我市条件相近、基础相当,现在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之好,关键在于有一股昂扬向上、争先进位的“精气神”。沭阳、邳州、铜山提出的“苏北第一”和“江苏领先”目标,浙江织里镇的“扩权强镇”举措,江浙地区机关干部“五加
二、白加黑”、“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的工作作风,企业家“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创业精神,都是他们加压奋进的生动写照、跨越发展的制胜法宝。实践说明,欠发达地区要迎头赶上,最根本的是要有不甘落后、勇于赶超的思想意识,要有拼搏进取、激情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坚持把解放思想、提振精神作为新一轮发展的发动机和源动力,以思想的大解放、信心的大提振,推动大发展和大跨越。
二是,镇域支撑县域、项目引领发展。江浙地区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镇园合
一、产业强镇,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奠定了县域经济腾飞的基础。2011年,苏北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3.3%,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进入了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他们小城镇的地方财政收入,少的过亿元,多的超过5亿元、甚至10亿元;江苏全省小城镇地方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多达24个,成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一群“小老虎”。城镇建筑恢弘大气,风格色彩鲜明清新,融汇了产业、生态和文化特色,彰显出现代气息和城市气派。他们把项目建设作为科学跨越发展的“生命线”,把招商能力与引资成果作为考核干部
的第一能力和首要政绩,千方百计上项目,提高效率快建设。2011年,境内外向苏北产业转移项目总投资2112亿元,实际引资额1202亿元,均接近“十一五”时期总和的一半,投资30亿元、50亿元甚至过百亿元的项目比比皆是。新沂市华宏特钢项目总投资43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50亿元、利税过10亿元;必康新医药产业综合体项目总投资60亿元,投产后年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利税30亿元以上。由此说明,镇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最大增长点,项目是壮大总量、提升质量的主抓手,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只要充分发挥县域和镇域资源多、发展空间大的潜力,大上项目、上好项目,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三是,想干会干、目标成真。江浙地区坚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破难点、求真务实的态度抓重点、高点定位的追求树亮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靠科学跨越发展来解决,是培育新优势、占领制高点的关键所在,很值得我们借鉴;按照既定的思路目标,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一届接着一届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是短期内快速崛起的决定性因素,最需要我们学习。他们的经验,可看可比、可信可学,令人振奋、启示很多。事实说明,只要选准了路子,“咬定青山不放松”,大干三五年,欠发达地区完全可以走出一条科学跨越发展的新路。
(二)我市去年以来特别是今年一季度县域经济发展和重点镇建设的成效证明了什么。去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针对全市县域经济薄弱的“短板”、小城镇建设滞后的市情,从战略全局和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四三二一”总体发展思路,确定了突破县域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三项重点,确立了今后经济工作“稳中求进、进中求快、能快则快、快中求效”的总基调,并整合多方资源,打出一套有力有效的“组合拳”。由于着手早、行动快、措施实,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2011年,全市有三个县区地方财政收入增幅超过30%,罗庄区和沂水县分别达到12.9亿元、10.6亿元,兰山区超过30亿元、进入全省20强;确定的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0多亿元;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过亿元乡镇达到16个;民生投入51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8%,高出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临沂市民幸福感居全国第二位。
今年一季度,全市经济上行势头良好,实现了首季开门红,主要指标增幅好于预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gdp同比增长12%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国税、地税收入同比增长12.4%和37.9%,增幅均列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同比增长22.8%和15.9%,比全省平均高2个和0.5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3.9%,高于全省平均30.8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首位。工业发展质效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2%,增速列全省第3位;480个技改项目完成投资79亿元,同比增长33%。常林机械60万吨液压件项目一期、临工机械20万套新一代装载机传动系统及2万吨挖掘机项目、新时代药业中药产业园、山东钢特管业有限公司精密无缝轴承管等一批投资大、带动力强和质量高、效益好的重点项目竣工投产。金融贷款实现历史性跨越,全市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和增量分列全省第6位和第4位,新增存贷比居全省第2位、同比提升9个位次。服务外包业务实现“零的突破”,拓普网络、同德信息科技、机客网络技术三家企业被商务部认定为服务外包企业。沂蒙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不断加强,市场占有率和信誉度逐年提高。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年初确定的规划思路付诸实施,创城长效机制和县城“大城管”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批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环境面貌有了新的改观;沿河沿线沿路和矿山塌陷区旧村改造进展顺利。全市12个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全面打响了加快建设的攻坚战。李庄镇家电、地方镇
罐头、大庄镇新型建材等工业园区建设,兰陵镇的文化工程、垛庄镇的红色教育基地、汤头街道的温泉度假村、许家湖镇的地下溶洞等旅游项目推进较快;傅庄街道“七纵七横”道路和义堂、青云等镇的小区宜居园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较高;探沂镇的“大城管”体制、大店镇的“扩权强镇”试点,为创新小城镇管理体制机制提供了示范。一季度,县域累计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27.9%,增幅分别高于全市和全省平均水平8.8个和10.8个百分点。苍山、罗庄、沂南、蒙阴、莒南、沂水、临沭7个县区财政收入增幅高于27%;在全省144个县域财政收入排名中,沂水、沂南、郯城三县今年分别前进了5位、10位和12位,沂水、苍山、罗庄、蒙阴、沂南、兰山六县区税收占比进入全省前30名。镇域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增幅为34.5%,分别高出全市与县域平均水平15.4个和6.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收入和农民现金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和19.1%。县域、镇域为富民强市建设作出了基础性、决定性贡献,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对我市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做法,姜大明省长等省政府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并予以充分肯定,《大众日报》在头版头条大篇幅报道。
在宏观环境趋紧、部分地区经济增速下滑的情况下,我市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充分证明: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是科学正确、切实可行的;县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实现“三年倍增、五年跨越”和“好中求快过四
五、富民增收双翻番”的目标是完全可能的;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只要团结实干、真抓实抓,就能大见快见成效。
(三)如何应对新形势、把握新机遇,争取新一轮科学跨越发展的主动权。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经济下行压力趋势明显,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突出,节能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区域竞争异常激烈,周边城市发展迅猛,我市处于“南北夹击”和“东西合围”的境地。对此,如何抢抓新机遇、实现后发崛起,走出科学跨越发展的新路,是我们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要正视差距、奋力赶超。姜异康书记来我市视察时指出:“要跳出临沂看临沂,打造区域经济发展高地,实现老区跨越发展”。跳出临沂和站在全局看临沂,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很大。去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不过10亿元的60个县区中,我市多达9个;龙口、邹平、寿光、滕州、诸城等城市地方财政收入均已突破40亿元。苏北地区近年来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都在50%左右。去年,邳州、沭阳、如皋、铜山分别达到35亿元、37亿元、41亿元和42亿元,邳州、铜山增幅高达52%和50%,“两年翻一番”的势头强劲。最近,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第二轮振兴苏北大会。罗志军书记讲:“苏北包括整个江苏,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江苏况且如此,我们更没有骄傲的资本和自满的理由。不进、小进都是退,看不到差距是最大的差距。如不奋起直追、稍有懈怠,就会落在后面、失掉竞争优势、错过发展机遇。我们必须视差距为潜力,变压力为动力,以“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知难而进,科学跨越。
二要发挥优势、加快突破。从各地发展实践看,各有各的拿手戏和“杀手锏”。如皋市立足滨江临海优势,抓住江苏新一轮沿江开发的契机,大力实施经济国际化、新型工业化、产业集聚化和城乡一体化四大发展战略,主要经济指标从“苏中的苏北”全面跻身江苏“第一方阵”。我们对比先进,不是妄自菲薄、失去信心;而要居安思危、保持清醒,找准潜力优势,启动内生动力,加速经济增长。就我市来讲,作为全国著名革命老区,有沂蒙精神的激励,中央和省里历来高度重视、关照支持;地处“长三角”经济重心和京津唐投资活跃地区的中间地带,东接南融、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明显;城市建设、商贸物流很有特色,“生态沂蒙
山、优质农产品”品牌很有市场,“一创六建”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很有成效,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很有影响。同时,享有国家中部地区优惠政策和商城国际化扶持措施,以及“两型”社会建设的先行先试权。所有这些,都是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只要我们解放思想而不因循守旧,抢抓机遇而不错失良机,拿出冲天的干劲,付出百倍的努力,就能够在激烈的区域发展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把握主动权。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五)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技术改造是企业实现滚动发展的源泉。铜山、邳州、沭阳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行动计划”,每年都拿出专项财政资金,对现有企业新上世界一流技改设备的,按照设备成本价的5%进行补助。目前,通过技术改造,沭阳欧亚薄膜、瑞声手机扬声器、天能电池、恒达纺织等11家企业,均达到全国同行业规模第一;铜山的徐航压铸公司,成为全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精密铸造企业;邳州的木材加工业转型升级,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超过三分之一。市经信委、财政局和发改委等部门要抓紧调研邳州等地财政奖补技改项目的具体做法,尽快拿出我市的实施意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企业发展。全市3376家规模以上企业,要在两年内实现研发队伍全覆盖;要实施“企业技改行动计划”,三年内对全市所有工艺装备落后的规模以上企业全部进行技术改造,加快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各县区要认真研究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及“一企一技术”的政策,全力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建设高新区雷士照明产业园、临沭常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平邑金谷阳光高科技薄膜太阳能、蒙阴京华冶金渣资源化综合利用、苍山顺诚光伏电池片、费县恒欣医药产业园、罗庄格兰德涤纶长丝生产等项目,力争“四新一高”产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
(六)加快做大民营经济。县域经济的“内源型”动力,更多地需要依靠本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面落实国家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两个“36条”,进一步完善资金、用地、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政策,实施技术创新、中小企业培育和特色产业提升计划,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促其快速成长为骨干企业。鼓励大型民营企业整合民间资本,支持重点工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迅速膨胀规模,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综合竞争力强、带动行业发展、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大型民营企业。要培养一支宏大的企业家队伍,不断提高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市委、市政府确定,今后每个季度都公布全市纳税百强企业名单,“谁英雄谁好汉、财税贡献比比看”。最近市里还研究了一个奖补办法,鼓励支持“双50”企业家上emba,使其尽快提高捕捉商机、运筹项目、加快发展的能力。要组织开展好“双十佳”评选活动,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既要给予物质奖励,更要赋予应有的政治荣誉和社会地位,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企业家、崇尚企业家、争当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今天,把全市各乡镇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双50”企业、纳税百强企业负责人都请来参加大会,就是要把科学跨越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传导到乡镇和企业。望各乡镇负责同志和广大企业家,树雄心、立壮志,加快发展、多做贡献,争取更大的成绩与光荣。
同志们,当前,全省迎来新一轮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高潮。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高点定位、团结实干,进一步营造“乡镇比发展、看谁争先进位步伐快,部门比服务、看谁优质服务评价高,企业比贡献、看谁做大做强纳税多,干部比作为、看谁干事创业本领强”的浓厚氛围,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着力发展镇域经济,坚决打赢科学跨越发展这场“新孟良崮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