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集中整治经济发展环境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对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开展集中整治,是市委、市政府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的。刚才,王殿民同志宣读了《关于集中整治影响和损害全市经济发展环境突出问题的实施方案》,赵建平同志对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这都是经市委常委会研究讨论的,我完全同意。市发改委、工商局、盐湖区、河津市分别作了表态发言,希望作表态发言的单位认真践行诺言,切实发挥表率作用;希望各级各部门对环境整治有一个深刻认识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使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有一个大的改观和明显变化。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从2007年开展的作风建设年活动,到2008年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再到2009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决发展环境不优问题始终是各项重大活动的核心内容;从我刚到运城工作时提出的要“齐心协力”,到“热爱运城、共谋发展”再到“四宽”的提出,核心目的也是要优化发展环境。在这上面,可以说我们逢会必讲、每年必抓。但实事求是地讲,全市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次会议就是一个“亮剑”,就是要对影响和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进行坚决处理,起到教育引导的效果。

环境不优,危害极大,不仅影响当前,更影响运城的长远发展。近年来,因为环境不优,运城的对外形象遭受损害,一些大企业和好项目眼睁睁地被别的地方夺走,我们的招商引资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因为环境不优,我们引进的一些项目签约了落不了地,落地了开不了工,开工了不能顺利建设,建成了难以正常经营生产。因为环境不优,群众的一些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一些地方党群、干群关系紧张,信访案件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近期,我们组织了一次项目观摩检查,提起发展环境这个话题,一些企业颇有微词,市委、市政府心急如焚,但我们一些领导干部却夸夸其谈、自以为是。实事求是地讲,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与省内外竞相发展的态势极不适应,与当前转型、跨越发展的新任务极不适应,确实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最近,省委、省政府组织了全省各市重点工作的观摩检查,所到之处,都在大上项目,一派生机,明显感到兄弟市的发展氛围比我们浓,环境比我们优,效果比我们好,尤其是一些无煤炭资源的县,非煤产业发展态势很好,效益也较高。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到,软环境事关硬道理。环境就是吸引力、就是竞争力,也是生产力。当前区域经济的竞争既是能源、区位和政策优势的竞争,最重要的是发展环境的竞争,哪个地方的发展环境越好,哪个地方就一定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前一段时间,省委召开了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确定了“十二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的新目标,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树立抓环境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开展这次集中整治,作为贯彻落实全省干部大会和省委书记袁纯清在运城调研时讲话精神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在新的时期推动运城转型、跨越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切实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下面,我就如何开展这次整治活动提4点具体要求:

第一、要突出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开展环境整治。环境整治我们过去也搞过,这次怎么搞。如何确保这次整治取得实效。我认为,一定要有一个抓手和切入点。这个抓手和切入点,就是紧密围绕项目建设来开展。因为,我们的环境问题更多表现在项目建设上,从项目建设入手就可

以发现和查找出很多问题。一是要围绕项目建设开展大排查、大揭摆。不论是大项目,还是小项目,不论是生产性项目,还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论是在建项目,还是拟招商项目,各县(市、区)和市直单位都要直面矛盾、正视问题,做到一个项目一个项目过滤,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梳理,一个问题一个问题揭摆;要放手发动群众,畅通投诉渠道,鼓励群众大胆举报问题;项目建设单位尤其要打消顾虑,客观报告情况,真实反映问题,不要遮遮掩掩、瞻前顾后、掩盖问题。我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自查自纠、群众举报和企业提意见等方式,在全市掀起全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潮,把一些长期以来不敢说、不愿说、不能说的问题说出来,让深层次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显现出来、揭摆出来,避免整治活动走过场、空对空、流于形式。二是要围绕项目建设查处典型案件,解决突出问题。问题查摆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要通过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而要解决问题,案件查处是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各级各部门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和部门实际,对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围绕项目立项等审批环节,重点查处一批吃拿卡要、人为刁难方面的典型案件;围绕项目征地、拆迁、施工等环节,重点查处一批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等干扰项目建设的典型案件;围绕项目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重点查处一批乱摊派、乱检查、乱罚款、乱查封、乱扣押等方面的典型案件。要紧紧抓住这些反面和负面典型,狠狠打击、严肃处理,动真碰硬、决不手软。在这方面,市委、市政府态度是坚决的,旗帜是鲜明的,我们就是要通过典型案件的查处,通过警示教育作用的发挥,以点带面,推进整体。还要充分运用各方面的力量和手段,调动政法、工商等部门共同参与,集中查处影响发展环境的社会治安、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问题。我认为,如果一个地方和部门在这次整治中发现了问题、查处了案件,那是正常的,但如果没有发现问题、没有查处案件,那绝对是不正常的,这只能说明你这个地方和部门就没有动真格,没有把这次整治当一回事。所以我说,有没有查处案件、有没有处理相关责任人,应当成为检验这次整治效果的一个重要依据。当然,我们不是为处理人而查案,为整治而整治,查案和处理人都是迫不得已的手段,其目的还是要教育、警示和引导各级干部自觉维护发展环境。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四、要着眼长远,建立健全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制度建设是带有根本性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市经济发展环境不优这个“顽疾”之所以得不到彻底根治和铲除,根本性的原因就在于长效机制的建设有问题。因此,这次环境整治,要在集中解决突出问题的基础上,着眼于在一些制度空档、薄弱环节方面的强化,着眼于优化环境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完善

过去的承诺服务、首问责任、网上审批等相关制度,在规范执法、加强监督等薄弱环节上求突破,努力建立健全环境整治的长效机制。一要建立为市场主体服务的长效机制。各地、各部门要牢固树立“支持就是工作,保护就是责任,管理就是服务,服务就是义务”的意识,切实将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尽职尽责为市场主体服务。二要建立规范行政执法的长效机制。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加大对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整治力度,规范执法行为和工作行为,切实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坚决查处各类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维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各地、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自身要进一步强化法制观念,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持依法行政,公开执法,秉公办事,把对市场主体的管理和服务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三要建立强化社会监管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级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的作用,健全机制,规范运作,做到有诉必接、有诉必理;充分发挥广大市场主体的反向监督作用,选取不同性质、类型、规模的企业作为环境监测点,定期听取意见和评议,企业评议部门、评议机关工作人员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对有关部门、单位和服务行业及其工作人员执行政策、履行职责、依法行政、优质服务、清正廉洁等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进行公开曝光,做到查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

同志们,整治经济发展环境事关运城对外形象,事关“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事关运城长远发展大局,市委对这次活动寄予厚望。各级各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全市迅速掀起一轮大规模的环境整治风暴,把整治效果体现在“四宽”理念的巩固上、体现在干部作风的转变上、体现在精神士气的提振上、体现在项目建设的飞速发展上,用实实在在的整治效果,为我市转型、跨越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