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经济会讲话

经济会讲话

一、关于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

“十一五”时期,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市上下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奋发进取,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完善,“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和“三名一强”的奋斗目标,已经成为全市上下的广泛共识;我们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实力明显提升,转型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我们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得到全面改善;我们大规模地实施城市建设和名城保护工程,城市形象和品位得到明显提升;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着力破解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不断增强;我们全面加强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城乡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应该讲,这五年是大同经济实力提升较快、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的五年,也是城市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过去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倍加珍惜。今后五年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则需要我们冷静分析、积极应对。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发展缓慢、位次逐渐后移,是我们面对的最大问题,加速发展、全力赶超已成为最紧迫的任务;产业结构单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新兴产业还不足以支撑全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是提高经济效益和发展质量的最大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总量偏小,层次较低,贡献不大,是壮大全市整体经济实力的最大制约,构建充满活力的经济格局显得更加重要;全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尤其是城市下岗职工多、农村农民人均收入低,是实现统筹协调、全面发展的最大困扰,扶贫解困的任务非常艰巨;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和水资源的严重短缺,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建设生态宜居魅力城市任重道远。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让我们看到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严峻现实,更让我们认识到大同“十二五”期间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极端紧迫性。对此,我们必须正视差距、认清不足,必须瞄准先进、奋力争先,必须真干、实干、苦干。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全市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增长,才能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宏伟目标。

当然,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十二五”时期面临的有利条件和良好发展机遇。从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看,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为我们有效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大好机遇。而且我市本身又是晋、冀、内蒙古交界地区中心城市,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的主要通道及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完全有条件在吸引和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中抢占先机;从国内经济发展总的形势看,经济发展对煤炭、电力等能源的需求依然十分旺盛,这对于我们这个以煤电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发展将继续提供强有力的市场支撑;从宏观政策上看,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措施将逐步实施和落实到位,特别是把山西省作为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必将加大对山西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我市作为资源型老工业城市也必将会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对我市经济社会在较长时期内保持快速稳定增长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从我市的发展基础看,我们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与省重点扶持的产业完全吻合,结构调整过程中新上的产业项目将有力支撑今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修复工程,城市面貌有了巨大变化,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为我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

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再加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对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充满着热情和期盼,全市上下求新求变求发展之势、争先争优争赶超之势日益高涨。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我们准确把握大同发展的历史方位和未来的战略定位,树跨越之标,立赶超之志,抢发展之机,行奋发之为,大同必将会在“十二五”时期迈向更好更快发展的新阶段。

二、关于准确把握市委全会的主要精神

要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建议》提出的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中央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条基本要求,深入贯彻了省委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的战略举措。市委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提出了今后五年我市发展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任务,突出了综合实力显着增强、经济转型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等方面的要求,涉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反映了我市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回应了全市人民群众对发展的关切和期盼,是市委对全市人民的庄严承诺。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全力以赴,确保这些目标任务如期实现。为实现“十二五”时期发展的目标任务,《建议》就培育发展多元支柱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塑造现代化城市新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构筑文化发展新优势;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全面落实这些重大举措,既可以推动解决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又可以为全市长远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这次全会要求,精心编制好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各县区、各部门也要结合各自的实际,制定好本地区、本部门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各级各部门要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广泛深入宣传全会精神,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了解和把握我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前进方向、奋斗目标、美好前景,齐心协力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奋斗。

要准确把握大同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定位。围绕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战略目标,结合省委、省政府对大同的明确要求,《建议》提出,要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绿色低碳新能源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国际旅游终极目的地,把大同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生态宜居、富裕文明的经济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成为京津冀蒙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定位。打造国家重要的绿色低碳新能源基地,就是要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思路,在加快传统产业循环发展的同时,推动能源资源集中开发、集约生产和生态环境集中治理修复,构建以煤基新能源、现代煤化工、环保产业等为重要支撑的产业体系,实现由单一煤电基地向绿色低碳新能源基地转变。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就是要依托现有的产业优势,努力打造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规模化经营的品牌产品,塑造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知名企业,形成一批以汽车及装备制造业、钢铁及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环保产业等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业企业群。打造国际旅游终极目的地,就是要以复兴大同历史文化名城为主体,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全力打造云冈、恒山两大精品景区,使旅游业向产业化、高端化、精品化、公益化的方向发展,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世界文化旅游大古都,国际旅游终极目的地。建设经济强市,就是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努力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塔山煤电热气材一体化、太阳能光伏产业、新型煤化工、化工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医药、绿色食品、新型建材、环保产业和新型管线材等工业园区,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使全市经济总量快速扩张,实现经济的整体转型和快速腾飞。建设文化强市,就是要重塑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品牌,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

运行高效、惠及全民的原则,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产业群,增强文化的创新能力和产业综合实力,弘扬大同文化,增强大同在全国文化软实力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建设生态强市,就是要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加大污染治理及环境保护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把我市建设成为产业绿色发展、城市生态宜居的国家级园林城市。建设京津冀蒙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同“标准就是向北京、天津看齐”,“要成为山西向京津地区开放的桥头堡”的要求,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古城保护和新区建设、生态修复工程,积极主动融入首都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努力打造京津地区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京津避暑胜地、欧亚大陆桥北线重要的物流枢纽和区域会展中心,使大同成为产业发展、经济发达、基础完善、功能齐全、宜居魅力的现代化大城市。

三、关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五、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实施“十二五”规划,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目标,关键在干部、在队伍。因此,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十分紧迫的工作,必须抓紧抓好。具体要做到:要从严教育引导干部。就是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干部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处理好做人做官、做事与做官、个人与组织的关系,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公道正派做官,勤勤恳恳做事。要大力弘扬“右玉精神”,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念,做到艰苦奋斗,真抓实干,持之以恒。要强化宗旨意识,加强党性修养,恪守为政品格,做到心系群众,淡泊名利,清正廉洁。要从严选拔任用干部。就是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要严格按照干部选拔任用条例选人用人,坚持民主、公开、公正的选拔程序,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准确度和公信度;要突出业绩导向,干部的推荐提名,选拔任用,首先要看干部所在地区、部门和单位工作是否有新进步,经济是否有新发展,面貌是否有新变化,是否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要从严管理监督干部。就是要进一步强化组织管理、领导管理和制度管理的理念,严格落实关于干部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切实解决干部工作重选拔、轻管理和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广大干部要

严守政治纪律,确保政令畅通;严肃组织纪律,提高执行力;严守工作纪律,正确履职尽责;严守经济纪律,做到廉洁奉公。凡是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决定和重要工作,各级各部门必须坚决执行,确保政令畅通。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对那些不作为、乱作为,不守纪律、自由散漫的干部要严肃查处。要充分发挥组织监督、领导监督的作用,把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和新闻媒体监督有效结合起来,形成监督合力。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因工作失职造成重大损失和不良影响的,要严格问责,不袒护、不护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责任追究。要从严考核评价干部。就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在考核中要突出对干部的道德品质、能力素养、工作实绩等方面的考核。尤其是要加强转型发展、改善民生、节能减排、生态建设等工作指标的考核,加强对建设重点项目、完成重要任务、解决复杂问题的考核。要把平时考核与年终考核结合起来,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结合起来,领导评价与群众意见结合起来,领导干部个人考核与领导班子考核结合起来,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真实性,为干部的使用、提拔提供准确依据,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作风优良、勤政廉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