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区域经济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主要目的是传达贯彻盛市丘陵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客观冷静分析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增添有力措施,切实解决好当前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推进xx经济社会迈上新的台阶。这次会议之前,县上已多次组织有关部门和乡镇到成都龙泉驿区、锦江区、资阳市等地参观学习,会前,大家又参观了广丰农业园区、古楼香桃基地等农业产业基地现场,相信必将会对大家思想上有所启迪、工作上有较大的推动。下面,我结合xx的实际讲四点意见。
一、准确把握形势,解决思想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盛市丘陵地区经济发展会议明确提出,“当前丘陵地区的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开始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加快丘陵地区发展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xx属于典型的丘陵地区。我们必须按照盛市的要求,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形势,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抓住机遇,扬长避短,迎难而上,缩小差距,加快推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一)要清醒认识发展差距越拉越大的严峻现实。近年来,我县同全省其它丘陵地区县一样,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纵比成绩很大,但横比差距不小,许多方面的差距甚至呈现出越拉越大的趋势。从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年,省丘区办对全省68个丘陵县市区六项重要经济发展指标进行了监测,我县地方生产总值列全省丘区县的第62位,占全市倒数第1位;地方财政收入列全省丘区县的第50位,占全市第7位;人均财政收入列全省丘区县的第55位,占全市第7位;农民人均收入列全省丘区县的62位,占全市第7位,这说明我县在全盛全市经济实力落后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从总体发展态势来看,省内资阳、内江、射洪、隆昌、安岳、遂宁等丘陵县市区在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农产品基地和工业园区等方面作出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探索出了发展丘区经济成功的新路子,最近短短几年时间就发生了巨大变化,得到省委、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这次市上组织参观的阆中、蓬安、顺庆等地在发展区域经济的举措上同样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学习借鉴,反观我县在思想观念、机制创新、真抓实干等许多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必须引起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高度警醒和深刻反思。
(二)要切实把握加快丘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当前丘陵地区开始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我县也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各级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为丘陵地区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中央作出“两个趋向”的判断,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思想,实行“多予、少娶放活”的方针,出台了“两减免、三补贴”等重大惠农政策,今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了近100亿元资金用于农业综合开发,比去年增加8亿元。省委、省政府把丘陵地区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在产业布局、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市委王书记明确提出“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转移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上来”。这些政策和举措的落实,必将对xx这样的丘陵农业县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二是我县资源和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对外吸引力明显增强。全县农业基础条件较好,升钟水库控灌面达80%,农村电网改造率达90%,森林覆盖率达36%,粮、棉、油、猪、蚕、果品质高、产量大,尤其是以“二荆条辣椒”、优质红薯、伏季水果、优质畜禽为主的特色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是国家级农业标准化(辣椒)示范县、重要的商品粮和农副产品生产基地,有富裕劳动力25万人,丰富的农产品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明显增强,有利于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我县的农副产品开发。三是我县已探索出了符合xx县情的发展思路,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特别是县委十届三次全委会议提出实施“三区一城”的战略、推进新一轮新跨越、新发展的部署后,我们按照“一线两片四点”的总体规划、分区推进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按照“一项产业、一个龙头、一根链条”的思路,培育和壮大农业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增值转化;按照产业互动、统筹发展的思路,努力推进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观光旅游业的互动共促;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逐步建立了专业协会等多种新型利益联系机制,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这些思路和举措符合丘陵地区发展方向,符合xx的实际,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
(三)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发展的几个思想倾向。树立坚定的发展信念、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是推进xx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前提。针对我县干部队伍的思想实际,当前必须克服以下三种思想倾向:一是夜郎自大的自满思想。有的人习惯把xx发展纵向比较的多,横向比较的少,与落后比较的多,与先进比较的少,在小范围比较的多,在大范围比较的少,追求自得其乐,满足“小富即安”,有“松松劲”、“歇歇脚”的倾向。二是怨天尤人的悲观思想。与自满论相反,也有些人认为xx发展差距太大、工作太苦、待遇太差,思想消极,情绪悲观,看不到一点希望和光明,致使精神萎靡不振,缺乏开拓创新精神,缺乏勇争上游的激情,工作难以推进。三是安于现状的消极思想。集中表现在少数干部把自己置于xx发展大局之外,热衷于岸上观火,品头论足,不干工作,不思进取,一年到头无所事事。上述思想虽然表现在极少数人身上,但危害不校我们各级干部必须一定要站在对xx人民事业负责的高度,站在弥补欠帐、缩小差距、推进跨越的高度,旗帜鲜明地向错误思想宣战,努力发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工作激情,在推进“三区一城”战略的实践中打头阵、争先锋、做贡献。
二、推进产业互动,解决经济总量不大的问题
(一)以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1.科学布局,做大特色商品基地。“特色+规模”、“品牌+规模”是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现优质化、集约化经营,增强市场开拓能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必须立足县域资源优
势,依托龙头,统筹规划,集中布局,分区发展,切实加大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做大以“六业经济”为重点的特色产业规模,逐步形成“一项产业、一个品牌、一批龙头、一片基地、一方市潮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一是巩固发展既有优势产业。以晋城、观音、关文、凤鸣等乡镇为重点,围绕“三线”(国道212线、西古线、西射线)、“一圈”(龙滩河流域),大力推行奶牛小区饲养模式,打造川东北第一乳业大县;以仁和、青狮、鸣龙、罐垭等乡镇为重点,突出断档补栽和嫁接改良,大力推进百里优势蚕桑长廊建设,打造川东北第一蚕业大县;以中岭、义兴、凤鸣等乡镇重点,大力实施“粮食丰收工程”,辐射带动全县低山深丘区域发展优质粮油,打造全省产粮大县;以车龙、双凤等乡镇为重点,着力提升栽管质量和水平,年内建成天盛竹业加工厂,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川东北竹业强县。
二是大力实施“一线两片四点”发展战略。以“一线两片四点”为重点,在古楼、太平、莲池、仁和等4个乡镇新栽植“充国香桃”7760亩,嫁接改造200亩;在凤和、仁和、双凤、宏桥、双江、占山、青狮、义兴、紫岩等9个乡镇新栽“西凤脐橙”11200亩,嫁接改良3400亩;在多扶、晋城、木角、常林、凤鸣等5个乡镇发展优质伏季水果9000亩,嫁接改造800亩;在多扶、晋城2个乡镇成片种植优质无公害蔬菜5000亩,着力打造国道212线观光农业产业带,建设四川第二个龙泉驿。
三是强化农业标准化建设。要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提高西凤脐橙、广丰茭白、众康鸡蛋等已注册农产品品牌的知识度和市场占有额,培育申报充国香桃、优质蚕桑等一批农副产品品牌,进一步拓展广丰有机食品基地、大明无公害畜禽产品基地,逐步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认证许可,把一般农产品做优,把优质农产品做大,把特色农产品做强,为龙头企业稳定提供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优质原料,切实提升我县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整村推进,建设现代文明新村。要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的思路,以212沿线贫困村为重点,集中各方力量整合各类扶贫资源,以村为主战场,以项目为载体,主抓支柱产业的大力培植和“六个一”户办工程建设,因地制宜、缺啥补啥,使产业建设与基础设施建设有机结合,努力提高新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群众收入。
一是多方筹集建设资金。要加大新村建设资金的配套和自筹力度,对集雨节灌、红尘找水、退耕还林、农发项目等资金要通过项目整合,坚持政府组织和引导,广泛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农田水利、乡村道路、生态绿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准确把握建设重点。引导和组织农民改厕、改圈、改厨,通过治理柴火乱堆、粪土乱放、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五乱”举措,营造优美生态环境。大力提倡“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借助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及各种民间民俗活动,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转变农民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要加强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让农民逐步学会管理、学会经营,提高生产能力。
三是全力打造示范亮点。要严格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风格”的要求,全面完成晋城镇鹤鸣庵村、朱涯庵村,多扶西三井村、金龟寺村等4个村临212线的民居改造;重点建设以竹产业为核心的多扶金龟寺村、以蔬菜业为核心的多扶西三井村、以桃、枇杷等水果业为核心的晋城朱涯庵村、以黄花梨为核心的常林张村沟和蟠龙观村、以柑桔为核心的义兴吉家店村,从而辐射带动全县现代文明新村建设。
3.加强引导,培育新型经合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联结农户与龙头企业、农户与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在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技术推广、产品流通、利益协调等方面发展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县的农村专业协会发展势头较好,如关文奶牛、多扶蔬菜、中岭兔业等协会蓬勃发展,特别是实行的“支部+协会”模式很有生命力,值得推广。各级各部门要把培育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做好引导、扶持、规范、协调和典型示范工作。要坚持“三民”(民办、民管、民受益)、“四自”(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原则,尊重农~愿,积极支持、正确引导,在登记上给予变通,在财政上给予扶持,在信贷上给予帮助,在税收上给予优惠,以宽松的环境和优惠的政策促进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有序发展。要把维护和保证农民的利益放在突出的位置来考虑,作为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进一步完善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健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民主管理、利益联结和风险防范机制,从而既有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又把政府从无限的责任中切实解放出来。
4.优化服务,完善市场流通体系。要充分运用现代营销策略,坚持“三转”(政府围绕市场转、生产围绕订单转、产品围绕营销转)的思路,彻底改变过去重生产、轻流通的做法,做到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一是完善市场体系。通过完善专业市尝新建批发市场和强化市场管理三种途径,进一步拓展农副产品专业市场,重点抓好槐树禽蛋市尝凤鸣辣椒市尝多扶蔬菜市尝义兴水果市尝双凤农贸市场等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县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小城镇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为基储以产地专业市场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的城乡一体化市场体系。二是培育营销大户。各乡镇要制定出适合本地农产品销售的奖励政策,切实加强对农村经纪人的培训,支持营销大户扩大经营规模,逐步成为营销企业,大力培育以农民为主体的销售队伍和经纪人队伍,建立起本乡镇农特产品营销网络,形成一种专业户重点销售、群众主动销售、干部帮助销售的营销氛围。三是创新销售模式。全面启动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工程,进一步加快乡镇农经网建设,及时为农民提供市场和科技信息,加大农副产品宣传推荐力度,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努力扩大我县农副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2、强化目标考核,狠抓工作落实。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需要制定合理的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把各类发展项目作为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既要有适度加压的挑战性、又要有切合实际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导向作用。要完善目标体系,加强对各部门和
乡镇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实绩的考察和考核,坚持定量与定性、当前与长远相结合,注重骨干产业、加工企业、农民收入等可量化指标的考核,形成导向明显、科学精简、动态监控、赏罚分明的考核机制。今后目标体系的设置将更加突出对乡镇发展实绩、群众实惠和发展后劲的考核,对所有部门按不同的工作性质和门类分别进行考核,并对有历史意义突破的单项工作进行重点奖励。各部门和乡镇都要进一步细化目标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现压力层层传递。要强化目标督查考核,做到日常督查、考核评比和奖惩兑现“三个到位”。各级领导要经常深入一线、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主动协调问题,切实解决问题;县目标办要认真督查全县目标完成的进展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帮助;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不断改进督查方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多搞随机抽查,多搞明察暗访,尽最大努力掌握第一手材料,真正掌握工作的发言权。要严格按照考核结果等次进行奖优罚劣,实行风险抵押制度,签定目标责任书,由财政预算专项资金重奖完成任务的县级领导、部门和乡镇,对年终考评未完成任务的,风险抵押金全额惩扣;推行黄牌警告、引咎辞职、末位淘汰等制度,使目标管理真正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3、强化组织措施,激发工作动力。要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强化组织措施,创新方式方法,确保发展区域经济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要求到位。要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把人力、物力、精力放在抓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内外市场的培育上,放在优惠政策的落实上,做到主次分明、重点突破、快速推进。县上将成立区域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督促、协调、推进工作任务的落实。要加强各级班子建设,重点选配好乡镇和部门一把手,并保持领导班子的相对稳定,打造一支发展区域经济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要试行县级部门和乡镇领导班子半年和年终汇报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情况制度,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让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成效明显、工作业绩突出的领导同志优先推荐提拔重用;对无特殊原因完不成目标任务的相关部门和乡镇的领导,要及时进行组织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