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讲话

生态茶产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个新要求之一。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贵州实现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基本途径。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委的战略决策,加快我区生态文明和生态现代化建设,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地委、行署在深入分析我区茶产业资源情况及发展潜力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认真谋划,决定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次会议,既是工作安排部署会,也是一个动员大会。关于今年的工作,长春同志还要作具体安排。下面,我强调五个问题。

一、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

大家知道,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产业支撑。我区是农业大区,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任务。茶叶资源消耗少,增收作用明显,是关联度强、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绿色产业。大力发展茶产业,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可以使广大农民迅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之路,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把思想统一到抓生态茶产业的建设上来。

第一,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目前,我区农民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两个部分,一是务工收入,二是家庭种养业收入。xxxx年,我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812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73元。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家庭种养业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大,特别是没有成员外出务工的农民家庭,收入来源还是以粮油、烤烟、畜牧业为主的种养业。因此,指导帮助农村群众发展适合本地特点、具有比较优势、又能规模经营的种养业,对于增加他们的收入十分重要。茶叶是多年生农作物,一次栽种,长期受益。xxxx年,全区茶园面积有13.78万亩,其中有投产茶园近5万亩,总产值5800万元,亩产值1160元,效益是水稻的1.5倍、玉米的2倍。这还是低层次管理水平基础上的效益比较。我区相邻的湄潭县、风冈县的茶叶专业村,管理较好的茶园亩产值一般都在3000元以上,好的达到9000元左右。在浙江杭州,好的茶园亩产值突破20000元,效益十分明显。从目(来自gw9080.com)前来看,在我区农业中,还没有比茶叶更适宜大规模发展、更能增加农民收入的特色农作物。同时,发展茶产业有利于改善我区农业以粮油为主的传统种植结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解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二,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现代农业有两个核心因素,一个是规模化生产,一个是产业化经营。生态茶产业能够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可以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改造传统农业,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茶叶具有加工性强的特点,必须通过加工环节才能成为商品上市销售,因此,茶产品的规模发展,必然推动加工业发展。此外,茶产业还具有关联度大、带动力强的特点,可带动包装、运输、旅游、餐饮等行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茶叶加工的产业链长,除必须粗加工外,还可精加工、深加工,开发茶粉、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及医疗、化工等延伸产品。因此发展生态茶产业,能够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和相关配套服务业的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的提高,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第三,要充分认识到发展生态茶产业可以保持水土,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我区生态环境脆弱,喀斯特地貌受到破坏后很难修复,在保护生态环境上,我们的责任重大。长期以来,我区农村以柴草为主要燃料,加之各项建设对木材的大量需求,森林被过度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加剧了石漠化趋势。国家实施封山育林、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重建工程以来,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但是,我们不能满足于既有的成绩,特别是在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如何能够稳得住、不反弹,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茶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其本身又是经济作物,在120多万亩宜茶耕地上普遍种植,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有效保持水土,变荒山为绿洲。可以这么说,发展茶产业既能发展经济,又能保护环境,是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区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等非耕地开发的最佳选择,对巩固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我区具有发展生态茶产业的机遇和条件

产业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资源禀赋是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我区是世界茶树的主要源产地之一,栽培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历史悠久,资源优势突出。从地理条件看,全区地貌多为低山丘陵,有宜茶土地120多万亩,适宜茶叶规模种植;从气候条件看,全区年均气温13.6一17.5度,相对湿度78%一85%,年降雨量1100一1400毫米,日照时数1067一1497小时,为全国日照低值区之一,有利于生产优质茶叶;从土壤条件看,全区以红壤、黄壤、黄沙壤为主,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适宜于茶树生长;此外,我区生态环境良好,基本没有污染,好山好水,得天独厚。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中国茶科所、贵州省茶科所茶叶专家的指导下,我区创建了“梵净翠峰”、“泉都碧龙”等一批名茶品牌,多次在全国性的名茶评比活动中获得金奖。外商正是看中了铜仁茶叶的优良品质和优越环境,纷纷到我区投资茶园、收购茶叶,贴牌转卖。

现在,我们正面临发展生态茶产业的良好机遇。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茶业发展主要集中在浙江、江苏、福建及广东等东部地区,随着生态、气候的诸多变化,以及现代工业化的挤压,东部地区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茶叶的比较效益下降,因此,东部的企业开始把发展茶业的方向转向西部。去年4月,贵州金黔在线网站发表一篇报道,题目叫《外省茶商涌入我省淘金,一年“吃”掉三成半贵州茶》,文中谈到,由于贵州茶的品质不错,近年来,大量外地客商涌入贵州“淘金”。目前在遵义、安顺、黔南、黔东南和铜仁等5个市(州、地)的主产茶区,有58家浙江、江苏等外省茶商承包经营茶园,通过他们销售的贵州茶达7288吨,占我省茶叶年产量的35%。其中,我们地区就迎来了21家来自浙江、山东、湖南、江苏和重庆等地的省外客商,投资5100万元承包3.17万亩茶园经营,占全区茶园总面积的35.7%。这条消息告诉我们,就是“东茶西移”已经成势,我区茶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天时、地利、人和,关系事业成败。当前,我们面临“东茶西移”的天时,具备发展茶产业的优越条件这个地利,有着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人和”,只要我们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和部署,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一抓到底,就一定能够把生态茶产业发展成为产值数十亿元,税收过亿元,惠及上百万群众的农业支柱产业。

三、正确看待当前发展生态茶产业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茶产业是一项初期投入大、技术要求高、见效慢的长线产业。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区就进行过大规模开发,由于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再加在运作模式上计划色彩太强,茶产业发展经历曲折,群众有顾虑。因此,有些同志担心这项工作难于推进,存在畏难情绪。为了消除疑惑,我在这里,对当前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一个说明。

发展茶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资金问题,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十一五”时期的后三年,是我区茶产业打基础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加快茶园建设,尽快扩大总量。茶园建设具有一次性投入大、受益年限长的特点。据保守估算,新建一亩高标准茶园仅建园费就需投入1800元,另外还有三年的管护。我区群众并不富裕,政府不给予必要的扶持,如此大的投资,群众肯定难以承受。因此,这一阶段是我们发展茶产业的最困难时期,也是关键阶段。在资金的筹集上,地委、行署的主导思想是从三个方面争取。一是积极向上争取。省委、省政府把发展生态茶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提出到xxxx年,全省茶园面积达到150万亩,实现年产值20亿元的目标,而且还把我区作为全省四个重点支持的地区,每年都会安排资金对我们进行支持。此外,茶叶这一块可争取的支持资金渠道不少,农业、林业、水利、交通、发改、科技等部门都可以争取,关键在于搞好项目包装。二是地、县要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去年地级财政安排260万元用于苗圃基地建设和新品种引进的补贴。从今年起,地区财政每年安排预算资金1000万元,作为生态茶产业建设专项资金。各县(市、特区)也要本着以县为主,地区补贴的原则,制定茶产业资金扶持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茶叶生产富民又利生态,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及长远,在这上面多花一点钱是值得的,对此,各县要有正确的认识。三是要紧紧依靠市场,拓宽投入渠道。东部茶业向西部转移不可逆转,正是我们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期。各县要开动脑筋,制定出具有吸引力的优惠政策,吸引外商来我区投资开发,解决资金、市场、品牌问题。我想,只要我们把这三块工作做好了,资金问题就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投入就有了保障。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对于资金使用,要坚持三个原则,一是“打捆使用”。要有效整合各类专项资金,发挥集聚效应。财政扶贫、土地整理资金、植树造林、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和石漠化治理项目等资金都要重点投向茶产业。二是扶持重点。我们的资金本来就不多,必须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集中用于解决最迫切的问题,确保在较短时间内取得明显的成效。三是“样板先行”。按照以企业和农民自愿投入为主,政府给予一定奖励和补助的办法,重点支持那些愿意发展而且有能力把事情办好的人,使他们成为周围群众的带头人。哪个县、哪个乡镇有积极性,哪个地方工作扎实、措施得力,就给予重点支持。

有的同志提到,群众对发展茶有顾虑,许多是持观望态度,现在推进工作必须尊重群众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一下子要完成那么多任务,压力很大,担心任务完成不了。对此,我们就要认真分析。过去,我们在发展茶产业上受到挫折,主要处于计划经济年代,一是产权不明晰,二是没与市场挂起钩来,三是全国区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要加强宣传动员,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发展生态茶产业,主要力量是广大农民群众,必须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群众的宣传发动工作,更多的要依靠广大基层干部和技术人员。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一线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引导,增强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把发展生态茶产业的目的和意义讲清楚,将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地委、行署的决策上来。各级干部在宣传发动群众时,要学会与群众商量,帮助他们算大账、算长远账,尊重他们的意愿,体现他们的利益,变“要我干”为“我要干”。要正确处理好农民、企业和政府的关系,保护好农民利益,指导企业与农户加强协作,把农户茶园作为企业的第一车间,对茶叶收购实行最低保护价,并随着市场价格上浮作相应调整。新闻单位要大力宣传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所在和致富典型,引导农民认识种茶的好处,改变农民传统种植观念。

要抓好技术培训与技术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茶叶技术队伍。要重点解决好茶叶职能部门中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对此,有两种解决方式,一是做好现有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提高。要建立茶叶管理和技术推广人员学习培训制度,有计划地组织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所进行茶叶生产、加工等技术培训,特别是要加大对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生产和管理知识培训。农办、扶贫办、农业局、劳动局、乡企局等有培训任务和项目的单位,要重点向茶产业加工技能培训倾斜。铜仁职业技术学院要调整专业设置,在重点产茶区招收农村青年进行培训,培育一批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二是充实茶叶技术人才队伍。鼓励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到茶叶主产县和重点茶叶加工企业就业;鼓励专业技术人员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项目引进、科技咨询、定期服务及兼职等方式参与茶产业发展;引进茶叶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才,着重引进和培养企业管理、市场开拓和茶叶深加工人才。

同志们,大力发展生态茶产业是我区农村经济大发展的必然选择。地委、行署高度重视全区茶产业发展,并寄予厚望。让我们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开创生态茶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生产力加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