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科学发展情况交流现场会议精神,分析当前镇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研究部署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奋战三年,努
力实现镇域经济的新突破。为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到基层进行调研,并组织两办和政研室、调研室到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调查。11月21至24日,市委、市政府组织市几大班子领导,各区县委、政府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部分企业家代表共75人的党政考察团,赴潍坊、淄博、滨州三市进行了全面学习考察。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乡镇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我市镇域经济走过了一个不寻常的发展时期。特别是近年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各级及时调整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大推进力度,镇域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一是镇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03年,全市镇域生产总值达到143.4亿元,占区县生产总值的64.48;镇级财政收入3.53亿元,占县域财政总收入的55,其中财政收入过千万的乡镇达到12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06元,是1993年的3.4倍。二是结构调整成效明显。2003年农村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1.64,比1993年提高了16.5个百分点;粮经比例由1993年的64.4:
35.6调整为45.5。54.5。特别是各个乡镇立足实际,发挥优势,大力培育特色经济,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如刘官庄镇的塑料加工、街头镇的石材加工、安东卫街道的海产品加工、涛雒镇的水产养殖等,都是镇域经济发展的“亮点”,成为富民兴镇的主导产业。三是民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到2003年底,镇域民营业户发展到4.2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7万人;实现税金2.1亿元,占镇域地方财政收入的59.5。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发展到120家,其中有70家销售收入过千万元,成为推进镇域工业化的主力军。四是城镇建设得到加强。全市有8个镇建成区人口超过1万人;镇域工贸小区和加工制造业基地发展到27个,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有13家,过5亿元的8家。五是农村各项社会事业有了新进步。“双基”教育顺利通过了国家和省级验收,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达到56.3,实现了村村通客车,有62的村通上了柏油路,44的村接通了有线电视,还有39的村吃上了自来水。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市镇域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对推进全市跨越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全市上下特别是乡镇基层的同志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长期以来,广大乡镇基层干部扎根一线,风里来、雨里去,尽管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但大家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工作在镇村的广大基层干部,向为镇域经济发展付出艰辛劳动、做出积极努力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诚的问候。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镇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镇域经济发展明显滞后。2003年市、县级生产总值与1993年相比,分别增长4.1倍、3.1倍,而镇域经济却只增长了2.55倍。这十年应该是镇域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时期,而我市镇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却明显慢于县域和市域经济。二是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从产业结构来看,去年镇域经济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为28.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9.9个百分点。从财政结构来看,去年工商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超过50的乡镇仅有8个,有的乡镇工商税收不足50万元,还有11处乡镇连一家规模以上企业都没有。三是发展后劲不足。2003年乡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6.9亿元,平均每个乡镇不到5000万元,有30个乡镇利用外资仍然空白,接近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