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潜能释放 推动追赶超越—新常态下XX建设XX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的调研思考

加速潜能释放推动追赶超越

—新常态下xx建设xx毗邻地区经济强市的调研思考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更高水平建设“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在区域你追我赶的激烈竞争中,xx如何依托自身比较优势,创新发展路径,率先建成xx毗邻地区经济强市,关系着能否顺利完成追赶超越历史阶段的战略任务。围绕这一课题,近期我们对xx及xx毗邻地区各市“十二五”以来经济发展态势作了一些调查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期间毗邻地区经济运行态势

“十二五”期间,xx毗邻地区各市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力激发增长动能,各市都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幅度。

“十二五”期间xx毗邻地区各市经济实现较快增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工业引领是主要引擎。毗邻地区x市当中,有x个市规上工业年均增速在xx%以上,x个市在xx%以上。规上工业年均增速排名前x位的xx市、xx市,gdp增速分别排第x位和第x位。而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为-x.x%的达州市,年均经济增速只有xx%,增速在毗邻地区排末位。xx规上工业增速排第x位,gdp增速也是并列第x位。由此可见,“十二五”期间,工业是xx毗邻地区各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二)扩大投资是重要动力。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看,有x个市年均增速达到xx%以上,x个市达到xx%以上,x个市在xx%以上。巴中市年均增速最高、达到xx.x%,其投资的快速扩张,有效减弱了工业下行压力,经济年均增速仍达到了xx.x%。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仅x.x%的xx市,由于投资拉动不足,影响到经济增速也仅xx.x%。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排第x位,与gdp增速排位相当。这充分表明,“十二五”期间,投资依然是区域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

(三)旅游跨越是活力所在。毗邻地区各市旅游业都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其中,x个市的旅游总收入达到xx%以上,x个市达到xx%以上,x个市在xx%以上。增速达到xx.x%的xx市,旅游产业带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了xx.x%的年均增速,排毗邻地区第x位,年均经济增速也达到了xx.x%,排xx毗邻地区第x位。而达州市旅游收入年均增速垫底,也是其gdp增速排毗邻地区末位的重要因素之一。xx旅游收入年均增速达到了xx%,为经济较快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说明,“十二五”期间,旅游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四)招大引强是有力支撑。“十二五”期间,xx毗邻地区各市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保持了较高增速。巴中市以建成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为目标,实现了招商引资到位资金从十亿级到百亿级再到千亿级的“三级跳”,中电建、大唐电信、太平洋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纷纷入驻巴中,招商引资年均增速达到xx%,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也列毗邻地区第一。xx市招商引资年均增速仅为xx.x%,排毗邻地区末位,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也排毗邻地区末位。xx招商引资年均增速达到了xx.x%,为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招大引强仍是xx毗邻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新常态下毗邻地区经济运行新变化、新趋势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第二,着眼再创工业优势,在推动转型升级上下功夫。xx目前仍处于工业化中期后半段,与全国、全省工业化进程有较大差距。但这也是潜力和希望所在。我们应充分发挥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深入贯彻实施“中国制造xxxx”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在推动转型升级中再造一个xx工业。一是全力强集群。集中力量培育壮大现代材料、绿色食药、装备制造、高科技、能源化工“五大产业集群”,使其在做大工业经济“蛋糕”、引领转型升级的的进程中发挥砥柱中流作用。二是大力优结构。以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服务化为方向,以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融合为重点,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理念,升级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新型工业高端化。三是致力育企业。以工业园区承载和重大项目引领为支撑,致力做强龙头骨干企业,积极扶持“瞪羚企业”,用心培育“专精特新”等小巨人企业,逐步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的良好格局。四是协力做品牌。围绕扩大有效供给和中高端供给,引导企业下大力气把产品“做专做精做优”,落实品牌扶持政策,强化品牌宣传推介,鼓励品牌发展与创新驱动深度融合,不断提升xx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第三,着眼彰显资源优势,在培育新增长极上下功夫。我市生物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富集、旅游资源独特、文化资源厚重,推动良好资源禀赋转化为追赶赶超优势,为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培育新增长极、新支撑点,是我们应该长期坚持的重要路径。一是做大有机农业。按照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有机农产品基地和优质中药材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一批精深加工型龙头企业,大力拓展汉米、汉油、汉果、汉茶等优质农产品和绿色药品销售渠道,使xx成为名副其实的有机食品、绿色医药供应基地和国内一流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二是做靓全域旅游。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工程,突出全景化打造、产业转型升级、旅游设施建设、拓展客源市场、提升服务质量五个重点,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森林城市、花园城市和观光农业示范基地、休闲疗养基地、中国汉文化传播示范基地,打响“两汉三国、真美xx”品牌。三是做精矿产资源开发。遵循绿色循环发展要求,积极引进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大型企业高水平开发矿产资源,引导和支持矿产骨干企业通过联合重组、上市融资、技术改造,尽快培植一批成长性好、核心竞争力强、规模效益突出的矿业经济“航空母舰”,推动矿业开发向精细化、专业化、终端化迈进,为建设经济强市打造新的引擎。四是做强新兴经济。积极扶持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xd打印等新技术在各个领域的推广应用,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电商、微商等新主体,支持发展智能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产业和新产品,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筹等新业态,不断创造新供给,增加新需求。

第四,着眼打造后发优势,在推进改革创新上下功夫。把改革创新作为追赶超越的根本路径,激发发展活力,增强赶超优势。一是持续加大创新力度。以创新型城市建设为引领,努力革除那些不利于创新的束缚和障碍,统筹抓好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xx分中心等科技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系统性的创新体系。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共建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工程实验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工作,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二是持续加大改革力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贯彻中、省关于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相关政策,认真执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推动ppp模式发挥更大作用。大力推进国有企业、财政税收、国有资本、土地和户籍等制度改革,放松制度供给约束,促进各种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减免规费、降低门槛、融资担保、离岗创业等针对性强的“双创”体系,让企业轻装上阵。三是持续加大开放力度。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京津冀经济圈,在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环境保护、教育科技、文化旅游、口岸通关等方面加强区域间对接,形成东西南北“四向融入”的全方位开放格局。实施点对点、项目对项目的全产业链精准招商和叩门招商、以商招商,集中力量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大企业、大项目。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富商、安商的浓厚氛围,为聚集人才、技术、资金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