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新的历史机遇。民营经济在繁荣经济、扩大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20*年,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2800户,实现营业收入9.85亿元,总产值9.73亿元,完成增加值2.6亿元,占县域gdp比重的21.7%。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基本上形成了个体、私营经济等多种形式共存的发展格局。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民营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正确解决民营经济面临的问题,改善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经营环境,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我们通过对全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详实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和特点
1、民营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20*年,全县共有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800户,从业人员28600人,实现营业收入9.85亿元,总产值9.73亿元,完成增加值2.6亿元,民营企业总产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9%。按产业类别划分,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按企业个数划分,从事第二产业562户、第三产业1901户,分别占20%和67.8%;按提供总产值划分,第二产业4.3亿元、第三产业5.05亿元,分别占43.6%和51.3%。
2、民营经济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随着农业税收的取消,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主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发展。20*年,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上缴税金2548万元,占到县域财政收入8998万元的28.3%,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渠道。20*年国税总收入6644万元,其中氯碱厂收入5600万元,其它国企收入6万元,民营企业收入1038万元;地方财政总收入2204万元,其中氯碱厂收入530.6万元,其它国有集体企业收入322万元,民营企业收入1434万元;*年度财政契税收入150万元,其中民营企业收入75万元。
3、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发展数量和规模偏小。全县规模以上企业11家,其中服装加工企业2家(王牌、华南),工业企业2家(王成商贸、高二沟铸造),农产品加工业1家(*县金颗粒专业合作社),建筑业2家(东升建司、大成建司)、汽车营销与运输2家(银州工贸、伟华工贸),餐饮业2家(金龙、金泰)。11家规模企业从业人员2800人,平均每户255人;规模以下2789户企业从业人员25800人,平均每户不足9人,基本上都是个体户。规模企业固定资产过500万元的仅9家,1000万元以上的只有3家。
4、民营经济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领域。目前,已形成了岩盐开发业、服装加工业、铸造业、建筑建材业、农产品加工业、汽车营销与运输和餐饮娱乐等支柱产业链,以伟华工贸、银州工贸为龙头的运输产业在本县挂户和外省挂户的车辆已经超过3500辆。今年的发展趋势更加良好,县内又新增一户销售企业,很多人排队登记购车。以“王牌”、“华南”、“雪燕舞”为龙头的服装加工企业,管理规范,质量可靠,产品供不应求。仅王牌一家年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300余人,一年的工资性支出达200万元。以*县金颗粒小米专业合作社为主的小杂粮加工企业,通过参加第四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十四届杨陵农高会、西洽会、银川农展会、山东农博会,通过产品展示,不仅宣传了企业,更重要的是宣传了*。特别是杨陵农高会上,“*小米”产品的展示和宣传,吸引了很多新闻媒体,中国国际新闻网、*电视台、*日报、榆林日报等多家媒体争先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中国名米·*小米”将逐步走出陕北,走向全国。*小米在农展会上一斤卖到4元钱的好价钱。通过展示,吸引外商购买“*小米”杂粮,去年12月份,一份订单合同18000箱,合同金额达110万元。以金盛化工、银泰化工为龙头的片碱生产企业,产品供不应求。王成商贸有限公司、王牌制衣有限公司、东升建司等企业通过iso9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经过近年的努力,我县培育出一批“守诚信、重质量”企业、优秀管理企业。企业管理趋于规范。“王牌”、“锦钰”商标被省工商局认定为*省著名商标。“金颗粒小米专业合作社”在第十四届杨陵农高会上获得优秀展示奖,在第十届中国榆林荞面节上,*被认定为小米优势生长区。“*小米”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定。
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外部环境看,存在以下问题:
(1)宏观管理体制不顺。民营经济的宏观管理较为分散,口径不一致。目前,我县具有企业管理权的政府部门有中企局、工业局、国土局、安监局、工商局、技术监督局、城建局等,这些部门对民营经济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既缺乏全面掌握,也缺乏宏观上的规划、引导、协调、监督和扶持,基本上是“管理就是收费”、服务观念淡薄,意识太差。中、省、市、县各级虽然先后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但是由于一些职能部门监管和服务不到位,优惠政策不能充分兑现,扶持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存在“中梗阻”现象。
(2)缺乏资金支持,融资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金融机构贷款门槛较高,存在“惜贷、恐贷、拒贷”现象;二是财政扶持能力不足,向上争取资金的手续繁杂,要求条件较高;三是招商引资渠道少,受条件限制,一般加工企业难以落户,借助外力发展机会少。据统计,我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0%以上的资金源于企业内部筹集、家人和朋友资助。
(3)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民营经济的发展不仅需要政府的金融、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在技术开发和法律支援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时,企业发展的硬环境,如用地、用水、用电、交通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制约,有项目上不去。
(4)发展环境差,给民营经济发展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个别部门仍然存在办事拖拉、审批过多、手续繁杂、执法不公以及乱罚款、乱摊派等问题。一些部门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方面态度不坚决,过多地强调行业规定和部门利益,甚至相互推诿扯皮,没有全面落实“先发展、后规范”和“放水养鱼”的政策。甚至还有“杀鸡取卵”现象存在。一些部门利用企业换证、年检时,搭车收费,加重企业负担。
2、从内部环境看,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和设备落后。大多数是初加工型工业和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技术和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导致企业成本高,效益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企业经营分散,企业间组织松散,缺乏密切的协作关系,无法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同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龙头带动效应弱。
(3)管理模式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管理模式主要是作坊式个人经营管理、家庭式合作管理、承包经营式管理。导致企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发展目标不明确,对加强企业竞争能力建设,创造名牌产品考虑很少;二是各项制度不健全,有的制度形同虚设;三是对员工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教育不够重视;四是管理人员亲搭亲,友搭友,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7、突出重点,培植“骨干”、“龙头”和“特色”企业。一是抓骨干企业,扶持具备条件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促使企业发展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二是抓龙头企业,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和具有品牌优势的民营企业实行重点扶持、重点引导,实现民营企业辐射带动民营经济增长的作用;三是抓特色经济,大力发展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优、小而好的民营企业群体和“名、优、特、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
8、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最终决定企业的兴衰。要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管理机制,不但重视技术人才、营销人才,更要重视管理人才。要注重激发企业员工创新意识,积极借助外力为我所有、所用,不断提高职员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民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9、加快园区建设,推动民营经济集约化发展。要依托盐化工工业园区,把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市场建设结合起来,按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把规模做大,把基础设施做优,吸纳更多的民营企业入园兴业,带动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和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向城市集中,聚集民间物流、人流、资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