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关于市场监管领域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观察与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当前,我市市场监管领域金融赋能实体经济情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市场监管领域金融赋能实体经济又将如何做,才能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一、融资情况

一是民营企业融资贷款。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民营经济融资贷款工作,市市场监管局积极与金融工作局协同配合,联合个体私营企业协会、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巴州区支行开展“助企纾困送贷进企业”专项融资活动,搭建金融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和方式。上半年,累计为农林牧渔、批零住餐等中小微民营企业投放贷款137笔,金额5137.5万元,户均金额37.5万元,执行利率4%左右。

二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与金融工作部门一道,大力推动知识产权专利成果转化。上半年,推进23家企业实施专利成果转化、2家企业开展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新增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用标企业27家,新修订公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方标准5个,新申请“巴中市巴山肉牛产业协会”集体商标13件,276件商标实现质押融资5000万元。

二、存在问题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一是持续强化政策引领。积极发挥市民营办统筹协调作用,对标《四川省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提升行动方案》等文件,迅速分解落实责任,督促各地各部门出台配套政策措施,推动国、省金融扶持政策在我市落地落实。

二是持续推动政银企协联动。聚焦实体经济、工业和制造业,继续联合相关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做好专项融资活动,搭建金融助力发展平台,持续拓宽融资渠道和方式。

三是持续加大知识产权融资力度。积极挖掘全市商标、专利等知识产权价值,培育高价值专利,引导更多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同时,建议市委、市政府在统一的基金池中设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提供政府性补偿担保。金融部门和机构加强知识产权融资产品的开发,制定符合巴中实际的融资产品。银保监加强保险介入,完善评估机制,提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