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产业自治区典型发言定稿

中共叶城县委

叶城县人民政府

(2006年12月)

近年来,叶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通过政策驱动、科技推动和市场带动,促进了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2006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总产量1.24万吨,产值1.86亿元,在林果业中的比重达到60%,占大农业的12.2%,农民人均增收中核桃增收302元,占农民人均增收份额的39%,核桃树已真正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

一、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全力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叶城县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气候干燥,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林果业得天独厚的气候光热资源和生产优势,尤其是极适宜于核桃生长。叶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立足自身优势,坚持把发展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作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按照地委发展外向型农业的要求,立足实际,科学定位,确立了以发展核桃产业为核心、全力打造特色林果业生产基地的发展目标,坚持一届干给一届看,一任接着一任干,万众一心,真抓实干,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核桃面积从“九五”末的22万亩,发展到“十五”末的40万亩,总收入在林果业中的比重由27%提高到49%,核桃占大农业的比重由2.74%提高到6.48%,农民来自核桃的人均收入由“九五”末的55元提高到“十五”末的164元,增长198.18%。目前,全县初果期核桃已达到42%,盛果期核桃达到5%,到2010年将有一半的核桃进入盛果期,增收前景十分广阔,开辟了一条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二、加强领导,重点扶持,推动核桃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各级党政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支柱产业这一主线,把发展特色林果业作为长期的战略任务和政治任务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重点产业重点抓”的要求,主要领导亲自抓核桃产业的规划布局,分管领导具体抓组织实施,其他领导积极配合,保证了计划任务和措施的落实;成立了林果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实行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包户、科技人员分片承包的责任制度的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挂牌服务,把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纳入考核乡镇、县直部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对工作力度大、产量品质好、效益高的乡镇给予表彰奖励,对工作滞后,业绩平平或没有完成任务的通报批评,加强督促,全县上下一条心,齐抓核桃产业,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促进核桃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同时,将林果业建设与“三北”四期、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以工赈等项目资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投资合力,在资金支持和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把资金、劳动力等资源投入到核桃产业中,对农民定植核桃进行苗木补贴,千方百计保证核桃优先配水,推动了核桃产业的超常规发展。在对口帮扶工作中,把县直单位的帮扶重点转移到核桃产业化发展上来,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今年动员全县各族干部职工捐款220多万元,购买林果业用肥1100余吨,实行林果业用肥和大田用肥分开储备的办法,落实责任,分片包干,对全县45万亩核桃进行了3次追肥,确保不遗漏一个村组,不遗漏一亩地块,不遗漏一棵果树,促进了丰产树势形成,确保了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

三、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坚定不移地走精品高效发展道路

我们按照“优质、高产、高效”的要求,牢固树立“三分定植、七分管理”的理念,不断强化核桃产业的科技支撑,工作重点从扩园转向增效,有效地推动了核桃产业由定植向管理、由一般产业向支柱产业的转变,核桃收入在农民人均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一是加强技术培训。为切实解决农牧民对核桃“只种不管或科学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县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用115.8万元,积极利用“科技之冬”、“科技三下乡”等有效载体,通过召开现场会、以会代训和在县、乡党校、农民夜校举办培训班的形式,组织广大农民广泛开展科技练兵活动,现场面对面地开展培训,向农民传授核桃管理实用技术,并组织编印了核桃技术小手册,农户每家一本,干部人手一册,全面普及核桃全程科学管理技术,培训农民技术员4600余人,培训农民18万余人次,积极调动农民自主经营积极性,确保了每户都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二是突出科学管护。在果园管理模式上,打破常规,推广高密度栽培种植模式,以提高果园单产为目的,以全面落实拾遗补植、水肥投入、病虫防治、树型培养、嫁接改造等各项措施为载体,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四级管理体系,将地块挂牌,明确责任人,跟踪服务,强化科技管护,坚决淘汰劣质低产品种,培养优良丰产品种,突出抓好丰产精品示范园建设,建立了25万亩766个核桃丰产示范园。同时,为彻底解决苗木成活率低、生长缓慢、有树不成林、成林不挂果、挂果果不优、增收缓慢的问题,改变传统的林、田一茬肥为林果业和大田作物分开施肥,按照“斤果斤肥”的要求,通过在果畦种植绿肥、打草积肥和加大林果业专用肥投入等多种措施,确保肥料投入足额到位。为切实解决好农林间作地块种植高杆作物,严重影响幼树生长的问题,把果沟统一调宽到1.2米,变果沟为果畦,全面推广果树下小拱棚种植豌豆再复播黄萝卜、皮芽子的种植模式,既为幼树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绿肥,又增加了经济效益,实现了“双赢”。

三是加大科技服务。针对林果业科技人员少,现有科技人员覆盖面小,科学技术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突出问题,县委、政府制定出台了科技人员无偿与有偿服务制度和绩效挂钩奖惩办法,全县50余名林业科技人员进行包村蹲点科技指导服务,大力开展林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创业示范”活动,并将林果科技示范园建设成效同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年度考核挂钩,提高了广大技术人员为基层、为果农、为产业服务的责任意识和实践能力;在乡镇成立了20余支农村党员科技服务队,长年活跃在田间地头,对核桃生产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管理粗放的弊端。同时,加强与自治区各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聘请了农科院、林科院的专家担任我县的科技顾问,定期来我县开展技术指导,解决疑难问题,邀请河南、四川等地的林果技术能手来我县开展技术示范,加快了实用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促进了全县核桃产业快速发展。

四、提升品质,打造品牌,积极拓宽销售市场在发展核桃产业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围绕核桃产业抓品牌、抓质量、抓规模、抓经营、抓基地建设,用市场导向和规模效应,带动果农和基地进行标准化生产,增强核桃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商品率,坚定不移地走核桃产业专业化、基地规模化、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之路,形成了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生产格局

一是抓品质。根据多年来对核桃种植的积极探索和经验积累,合理规划布局,确定了温18

5、新新2号等5个主栽品种,切实做到“五把关六统一”。严格执行“不是良种壮苗不准进地定植”,严禁实生苗、等外苗出圃造林,积极推行种苗“一签两证”制度,做到了严密组织苗木,落实地块,严把造林质量关;集中挑选优质苗木,严把苗木关;落实农家肥和专用化肥,严把管护关;实行丰产密植建园,合理搭配品种,严把品种关,良种率达到92.6%;实行新定植林木优先浇水,严把浇水关,成活率达到了98%以上。落实统一嫁接,统一品种,统一浇水,统一修剪,统一施肥和统一涂白“六个统一”,下发了《关于禁止提前采摘青皮核桃的通知》,加强对农民群众的宣传和引导,严格保证核桃进入成熟期后进行采摘,全面提高核桃品质和商品率,增加了核桃效益。

二是抓品牌。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在自治区各大新闻媒体和叶城“昆仑明珠”网站加大对外宣传推介力度,扩大叶城核桃知名度,特别是通过参加“上海农博会”、“自治区林博会”等各种商品展销会,叶城核桃在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深受客商青睐,平均每公斤价格达50元以上,全县1.24万吨核桃的销售价格较去年翻了一番,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三是抓龙头。结合我县林果产业发展现状,有针对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台湾卡迪那核桃加工厂落户我县,积极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促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初步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实行订单销售,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促进核桃增值,推动核桃产业向优质化、效益化发展。

四是抓市场。以建设“百千万”工程为载体(建设和培养10000个面向国外、1000个面向国内和100个在疆内从事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队伍),面向疆内外和国际市场,注册成立了两家外贸企业,建立各类农产品销售组织42个,核桃专业销售协会13家,培育农村经纪人1975人,及时传递市场信息,引导农民进入市场,拓宽核桃销售渠道,积极扩展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发展外向型经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决心以自治区召开的这次会议精神为动力,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继续狠抓以核桃产业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力争到“十一五”末把核桃面积扩大到50万亩,农民来自核桃的人均收入达到2000元以上,使各族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

第二篇:核桃产业(推荐)南阳核桃产业快速崛起

南阳全市核桃种植面积16.7万亩,重点分布在内乡、淅川、方城、南召、西峡、桐柏等县,其中内乡县核桃面积8.2万亩,占全市面积的49.1%,是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生态产业。

南阳核桃种质资源比较丰富、品种多。南阳市先后引进日本清香薄壳核桃、辽核系列、中林系列、香玲、“露仁核桃”、“纸皮核桃”等优良品种。

内乡县大力引进发展薄壳核桃,推广优良品种,建立了200亩核桃良种采穗圃、300多亩的核桃繁育圃基地,已培育出适合本地发展3个优良品种。2008年以来,内乡县结合县情,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把核桃产业发展确定为全县重点林果产业项目,制定《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十二五”期间10万亩的发展目标。目前,以余关、赤眉、赵店、马山、乍曲等乡镇为重点,内乡县初步建成了4个万亩和6个千亩核桃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8.2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万亩,年产核桃120万公斤。

内乡县以浅山丘陵为重点,在县中部地区建立一条百里核桃经济核心带,北部山区核桃种植区和西南部丘陵核桃种植示范区。全县紧紧围绕这“一带两区”,创新发展模式,引进民间资本,整合涉农项目,强力发展核桃产业,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在产业发展上,内乡县注重机制创新,先后吸引山东浩林果业公司、煜林果业和东蓉农林有限公司等,投资2.5亿元发展核桃产业,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投资不足等问题。

在基地建设上,借集体林改之力,实行“现金租赁、保本加分红、合作经营和林地入股”等四种土地流转模式,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形式,吸收基地周边群众入社,形成由公司带动、以合作社为纽带、群众参与的规模化发展格局,有效解决了土地流转和农民增收问题。

在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上,县政府对连片发展面积在100亩以下的,每亩给予150元补助;100亩以上的,每亩给予200元补助;对集中连片在1000亩以上的,每亩补助300元。同时,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大基地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核桃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第三篇: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典型发言材料创新工作机制健全自治网络

倾力做好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同志们:

首先,感谢大会提供这一交流学习和推进工作的机会。按照会议安排,我就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开展情况向大会作一简要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计生委及其他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旗不断深化计划生育机制体制改革,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计生服务水平,稳步推进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逐步形成了“旗级调控指导、镇级监督服务、村级规范管理,居民主动参与”的计划生育工作新格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呈现出与全旗经济、社会协调迈进、良性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发扬民主,下划权利,积极构建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的制度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组织领导机制。旗委、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计划生育机制体制综合改革方案》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实施方案》,并成立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评估。结合“四权四制”的推广运行,在选举村居民代表的同时,选

举产生村计生协会组织和计划生育专(兼)职干部,并根据基层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了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章程》,明确了村居民的权利与义务、村居民代表议事程序等内容,使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是不断建立健全覆盖全旗的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网络。为了有效解决新形势下计划生育监管难的问题,我旗在深入调研,借鉴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大力推广“村党支部、村居委会、计划生育协会”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即由各村的党支部全面负责指挥、领导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实现了权利的有效下划;村居委会具体实施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有效发挥了村集体组织的知情权和参与权;计划生育协会由村居民代表组成,主要协助村居委会实施计划生育工作职责,反映群众呼声,监督村居委会落实计划生育工作任务。通过构建“三位一体”的计划生育管理网络,有效调动了基层政权组织和广大村民参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及时有效的掌握了基层计生工作动态、存在问题,增强了各项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务实性和可行性。

三是建立较为完善的村居民自治运行机制。建立健全个人申请、村级申报、镇级审查、旗级审办的运行机制,将符合政策生育证的发放工作全面落实到村居民委员会。2010年,

基层村居委召开村居民代表大会180多次,专题研究违返政策生育、非法抱养等问题,为社会抚养费征收提供了详实可靠的依据。

二、优化队伍,夯实基础,全面构建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旗将“村级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把村居委能否承担起人口计生工作的担子,基层人口计生工作网络是否健全,党员和干部能否带头实行计划生育,作为检验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构建“村党支部、村居委会、计划生育协会”三位一体的管理服务体系。

一是选准选好能抓善管人口计生工作的村居委会班子。结合选配和换届选举工作,将能否带头实行计划生育、是否愿意积极参与计生工作等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把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如何作为考核村居委会干部的重要内容。2010年村居委换届中,组织、民政、计生等部门提前协调,指导基层选好村居委会班子,全旗有38位村居级计生工作人员得到提拔使用。

二是优化村级人口计生管理员队伍。全面推行村级人口计生工作人员“旗管、乡聘、村用”的管理机制,选举、聘用了一批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村级人口计生工作人员。

三是配齐配强人口计生村居民代表。村居民代表是实行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的主体,是本村研究讨论计划生育问题的参与者与表决者,通过村民民主选举,全旗166个村居委共选配3200多位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村居民代表,行驶计划生育表决权,真正把计生工作的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千家万户。

四是保证财力充足投入。为保证全旗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顺利开展,我旗按照村级计生专干每人每年3000元的标准发放补贴,并有效解决了每个镇计生办主任的政治待遇问题;同时严格落实基层计划生育干部劳保补贴,旗财政每年预算安排43万元,为全旗基层计划生育干部每人每月发放120元劳保补贴。

五是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在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开展之初,全旗各级均召开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动员大会,做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另外,为了树立典型,总结经验,推广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我们还通过电视台、电台、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对我旗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工作创新进行宣传报道,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三、加强督导,注重实效,确保村民自治工作依法有序推行

一是将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纳入2010年目标责任制。旗与各镇、各镇与各嘎查(村)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的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机制。同时,旗、镇两级都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组长的指导组,对基层计划部署、宣传发动、拟订草案、村民表决、公布表决结果等全程进行督促、指导。二是加强对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作的督查。2010年,全旗3次人口计生重点工作督查,都把村民自治作为重要督查内容,对个别镇工作进展缓慢、村民代表流于形式等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较好地推动村民自治工作的扎实开展。三是加强群众监督。每年都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请农民兄弟姐妹评计生”和“请社区居民评计生”活动。适时召开村居民大会,听取计划生育居民自治工作报告,指出工作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开通阳光热线,接受群众的监督举报。

第四篇:绳网产业典型发言绳网产业典型发言

大力规范产业建设

努力创建绳网强镇

惠民县是全国四大绳网生产基地之一,姜楼镇是惠民县绳网主产区,有着悠久的绳网加工传统,近年来,我镇采取助推产业膨胀、创新开拓市场、加快产业招商等措施,积极创建全国最大、最有竞争力的绳网生产和集散地,全力打造“绳网之都”,为建设绳网重镇、专业强镇、产业大镇打下了坚实基础。我镇绳网以其品种齐全、质量可靠、信誉良好、经济环保赢得了市场,畅销全国各地,还远销美国、德国、意大利和阿联酋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镇绳网生产和加工业户已达3000户,拥有绳网生产企业140家,绳网织机460台,从业人员1.5万余人,年产各类绳网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8.5亿元,年创税收960万元,绳网产品也由几种发展到了现在的出口农用网、体育网、安全帽、吊床等28种产品,约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一、加强政府引导扶持,推动绳网产业健康发展

发展地方产业,发挥政府的规划和宏观管理职能是非常必要的。近年来,我镇从制定产业规划、创造良好环境、打造发展平台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先后出台完善了关于鼓励扶持绳网业发展的若干规定,为绳网产业的发展壮大提

供了坚强保障。

(一)组建绳网集团,实行龙头带动。我镇严格遵循“培育骨干、扶持中小”的原则,在政府引导下,根据企业意愿,将零星、分散的新鑫、金牛等18个绳网企业进行了有效整合,成立了全县最早的由18个子公司组成的安惠绳网集团,进一步增强了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从身单力薄、分散经营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顺利转变。目前,全镇已形成以安惠绳网集团、巨成公司、黄河网厂、大汉网厂等企业为龙头的发展格局,有效带动中小绳网企业140多家。二是建立绳网专业园区,提供优良发展环境。2003年,我镇在全县率先建立了2平方公里的绳网工业集中区,投资800万元进一步配套完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架设高压线路11余公里,安装路灯100盏,修建下水道3000米,园区内水、电、路、讯等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健全了集运输、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绳网供销服务,为绳网产业的壮大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进一步增强了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为企业的入驻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发展空间。绳网园区曾被省建设厅联合命名为“省级乡镇企业示范区暨省级民营经济示范区”。目前,入园经营的绳网企业已达140家,从业人员达10000余人。

(三)发挥绳网协会作用,加强对绳网企业的服务。为防止各自为战,恶性竞争的不良行为,由政府引导统一牵头,于2003年成立了姜楼绳网协会,专门加强对绳网企业的服务与管理,进一步规范完善了绳网业

的建设与发展。

二、强化企业管理创新,努力提高综合竞争力

企业要发展,管理是关键。近年来,我镇注重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合共建,运用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新工艺改造绳网传统产业,注重新产品研发、设计,增强绳网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努力创出在全国叫得响的绳网品牌。

(一)牢固树立抓质量就是抓效益的理念,加快绳网技术改造升级。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我镇以质量打品牌,以质量赢市场,在全镇各绳网企业严格实行了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了产品质量,为塑造姜楼绳网品牌提供了严格的质量保证,目前,安惠集团、黄河、巨成、大汉和久安等5家企业已全部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二)积极打造品牌战略,叫响品牌绳网第一镇。今年,滨州安惠绳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顺利通过了山东省著名商标的评审,为我镇打造品牌之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目前,“安惠”牌产品覆盖了我国除台湾和西藏之外各大中城市;“巨成”安全网被建设部认定为“准用产品”;“大汉”绳网被天津、新疆和上海等地指定为“专用产品”;“黄河”系列产品成了绳网行业产品质量的“不倒翁”。目前,全镇共有生产许可证企业12家,自营进出口权企业5家。

(三)健全销售网络,积极推行定区域直销机制。成立

由100余人组成的绳网专业销售队伍,采取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的战略方针,实行定人、定点、定区域的“阵地战”,在全国各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处,其中在北京、青岛、德州、上海、天津等25个重点城市都已设立了直销办事处,进一步扩大销售网络市场。

三、发展节会经济,拉长产业链条,走产业集群之路

(一)发展节会经济,提升绳网声誉。为扩大姜楼绳网影响力和知名度,连续三年来,我镇积极发展节会经济,努力提高办会层次和水平,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网络平台进行产品推介,通过举办论坛来达到宣传姜楼、发展绳网的目的。目前,我镇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绳网发展趋势论坛,邀请了国家建设部等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共同探讨绳网产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不仅为我镇绳网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我镇绳网业的改进提供了宝贵意见,效果非常可观。

(二)借助招商引资,培育产业集群。外商投资看重的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优惠政策、服务环境等方面,更注重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配套协作的产业环境。在招商引资中,我镇把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战略方式,通过招商队伍大力宣传推介姜楼现有的绳网产业环境,吸引外来企业投资,尽快把企业群体做大、做强。鲁鹏绳网化纤公司是一个落户姜楼4年的外资企业,刚投产时,鲁鹏公司固定资产仅有260万元,通过绳网产业的带动和该镇的优惠政策、优良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政府将给予表彰奖励;对完成任务差的村给予通报批评;对完不成任务的,要在年度会议上交帐。

(九)加快核桃配水项目立项

李庄镇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彝族聚居乡,境内山川密布、河流众多、气候湿润,非常适宜核桃生长,而且核桃种植历史悠久。然而,由于受过去“核桃要往山上走”定势思维的影响,大多数核桃树都栽在高海拔地带,严重缺水,延缓了核桃的生长周期。为实现早挂果、挂好果、多挂果,实施核桃配水工程显得尤为重要,乡人民政府要认真开展调研,掌握全乡核桃缺水状况,落实人员编制核桃配水项目计划,做好储备上报,争取列项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