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柘荣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展柘荣茶产业的几点思考
茶业作为柘荣县的两大特色农业产业,具有覆盖面广,关联度高,对地方经济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影响大的特点。在新形势下,我县茶叶产业面临新机遇新挑战,如何加快茶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茶业经济效益,确保茶业增效、茶农增收,为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如何推进我县茶业产业化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供交流。
一、基本现状
1、有一定基础,也初具规模。全县茶园总面积39080亩,其中:绿茶面积33000亩,乌龙茶面积6080亩,去年茶叶总产量2426吨,总产值达8812万元,茶叶商品总值达1.2亿元。今年上半年茶叶产量856吨,比增2.4%,产值2378.8万元,比增6.2%,平均价1425元/担,比增6.3%,其中:首春茶产量396吨,平均价1900元/担,产值1504.8万元。二春茶产量460吨,平均价950元/担,产值874万元。金观音、黄观音品种青针价格创出历史最高水平,达200元/斤。全县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5000亩,绿色食品基地面积6100亩,有机茶基地300亩。全县9个乡镇116个行政村(社区),几乎村村皆产茶,县国营茶场茶园面积1077亩,还有4个乡镇茶场,30个村级骨干茶场。近年来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目前全县有集中连片茶园6000多亩,茶叶初制厂100多家,目前已初步形成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配套的社会化生产雏形。
2、有一定市场,也产出品牌。目前,柘荣人开办的多种体制和形式的茶庄、茶行、茶叶代销店分布大江南北,为数众多的供销队伍走南闯北经销茶叶。近年来,在省科技厅和省茶科所等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依托各种平台和资源,使我县茶叶在加工、技术和营销等方面的发展,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经过多年努力和市场的洗礼,目前我县通过qs认证的企业有6家,特别是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的“双芽牌”和福建东艺茶业有限公司的“彭山翠芽”双双荣获福建省获“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称号,凤里牌金观音和彭山翠芽茶分别获得人文中国茶香世界东方神韵杯乌龙茶类和绿茶类金奖。
3、有一定合力,也形成共识。为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步伐。近几年,县委、县政府着力把茶叶作为发展农业的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加以扶持发展,县乡两级有关部门也先后陆续出台了一些扶持茶叶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相应加大了投入,改善发展生产条件,形成了一定合力,有力地促进了茶农增收,促进了我县茶业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逐步引导我县茶业产业从原有的传统精制加工模式走向精深加工发展方向,广大农民发展茶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
二、存在问题
1、茶叶整体效益不高。由于经济来源多元化后,加之茶园管理水平差异大,产量高低不平衡,加上管理粗放,滥采粗制,导致低水平粗制的茶叶效益不高,许多原有茶农转而从事
二、三产业,造成这些茶农无心经营茶园,有的甚至放弃管理任其荒芜。而以茶叶为的农户却因茶园面积太少太小,形不成相应规模,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生产、流通组织化程度低,经营管理手段、方式落后,缺乏有效市场管理,价格大起大落。
2、茶叶品牌意识不强。我县海拔较高,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是个山清水秀无污染的农业县,有着得天独厚的产茶环境,所产茶叶品质优异,但是我县茶叶生产者、经营户创品牌意识差,造成我县有名茶没名牌的现实,缺乏真正的品牌茶叶,发挥不了品牌效益,经济附加值低。
3、茶叶专业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县茶园不仅规模小,而且种植、经营分散。茶叶种植一园多户或一户多块极为普遍。茶园管护水平不高,茶叶加工厂规模小,档次低,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不高,产业化程度低,没有真正形成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和管理企业化,茶叶产品与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不相适应,厂房设备与扩大再生产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茶叶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4、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龙头。目前,我县近30多个茶厂中,比较大型的茶厂只有
三、四个,85%是简陋茶厂,而比较大型的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和泰茶叶等企业,也没有真正发挥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户”的带动作用有,没有真正带动群众发展、致富,距真正意义的龙头企业距离还很大,其龙头效应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5、缺乏乌龙茶加工技术。乌龙茶种植在我县刚刚起步,乌龙茶种植、加工的历史短,乌龙茶加工技术人才十分匮乏,而乌龙茶制作技术水平的高低是乌龙茶生产的成败和关键,乌龙茶加工技术缺乏就会大大影响我县乌龙茶产业的发展。
6、未真正形成协作效应。乡村两级、企业、茶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短期行为,未能形成构筑利益共同体的合力。如乡村两级重税收,轻规划和扶持;企业重自身效益,轻带动茶农发展生产;茶农光看当年收入,轻投入与管理,这些短期行为和引导规划的缺乏,导致无法形成相互协作和互利双赢的效应。政府与企业、群众三者之间如何建立更加有效的互动机制和利益协作,来促进茶叶产业发展做大,应认真进行整合规划。
三、主要措施
1、抓龙头,大力发展乌龙茶产业。一是依托县乌龙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领导,负责制订总体规划,提出发展对策,研究配套措施。二是建立专项基金,扶持广大茶农发展茶叶。三是建立典型示范片,通过示范推广,带动广大茶农进行茶业结构调整,重点突破乌龙茶发展的五大难关即:“面积关”、“制作关”、“苗木关”、“设备关”、“营销关”。我县
重点在黄柏乡、楮坪乡、城郊乡海拔500米以上的区域优先发展,要求茶农户种植5亩以上,全村一个品种面积不少于50亩,同时争取1-2家企业到我县落户。在制作技术上,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办法,建立仙山乌龙茶加工技术培训基地,从安溪聘请熟悉乌龙茶种植、管理、加工的原安溪茶科所所长高级农艺师陈信石长期担任我县乌龙茶技术顾问,选送初、高中毕业生到安溪县职业中专学校学习,在苗木培育上,在凤里村建立育苗试验基地,以保证苗木纯度和质量;在加工设备上,采取群众自筹、政府补助的办法,对乌龙茶机械补助购机款的15%,到目前为止全县已新增乌龙茶加工设备20套。
2、强支撑,加快品牌战略步伐。一是推进茶叶质量认证,认真做好qs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及基地认证的组织申报。二是鼓励茶叶企业争创名牌。在去年闽东张一元茶叶有限公司的“双芽牌”获得“省名牌”称号的基础上,争取福建东艺茶业有限公司的“彭山翠芽牌”获“省名牌”和“省著名商标”称号。以稳定的质量保证品牌的声誉,以良好的品牌形象占有稳固的消费群体。三是创新农产品宣传与展销方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运用各种媒体和展销会、博览会、推介会等大力宣传,进一步扩大我县茶叶品牌的知名度。四是抓住目前市委、市政府关于规划整合全市茶叶品牌和资源的有利契机,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来加快我县茶业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挖掘和发挥自身优势,认真规划,对接融入,在强手如林的竞争格局和发展新契机中,占有一席之地。
3、重后劲,强化科技兴茶能力。一是搞好茶叶示范基地建设。通过抓好张一元茶叶、天禾茶叶公司、三和茶叶公司、北山茶叶示范场等示范基地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二是加强茶叶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抓好仙山乌龙茶加工技术培训基地建设,开展茶叶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茶农的种茶技术和加工水平,继续利用晚上时间深入各村举办茶叶技术培训班,积极引导和鼓励茶农推广使用各种先进适用的新技术和优良品种。三是建立茶叶信息服务体系。积极依托县365农业服务中心,组建“茶叶信息中心”,建立“柘荣茶叶信息网”网站,收集和发布各类茶业信息,推进茶业信息化进程。
4、打基础,发展生态高效茶业。根据生态高效茶业的要求,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茶特色产品。要抓住省农林大植保学院、省科技厅、省茶科所和县茶技中心在我县熊透村三和有机乌龙茶基地开展生物防治技术研究课题,在全县茶园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技术。继续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这个项目,争取成为省农林大学生的实习基地和项目研究的实验基地。并在此基础上,以实施标准化为途径,全面推广生态茶园生产技术规程,发展生态茶叶,逐步提高我县茶业的水平和层次,为茶业产业化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篇:柘荣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柘荣油茶产业发展对策与思考
油茶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我国油茶栽培历史已有2000多年,现有油茶林面积约5000多万亩。福建是油茶的中心产区之一,除东山、平潭以外,全省各地均有种植。全省现有油茶林面积126万亩,宁德市约占四分之一强,其中福安、柘荣两县市保存面积18.48万亩,占宁德市的75.2%。油茶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展油茶产业对改善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消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安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致富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一、柘荣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柘荣县位于闽东北部临海内陆山区,处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境内气侯温暖,水热资源丰富,为油茶适生区,油茶栽培历史悠久,曾是全省重点油茶基地县之一。全县现有油茶林保存面积6.15万亩,分布于8个乡镇62个建制村,其中宅中、富溪、楮坪、黄柏、英山等5个乡镇曾为全省油茶生产基地乡,油茶林保存面积5.17万亩,占总面积的84.1%,宅中、楮坪、富溪等3个乡镇油茶林面积均超过万亩。
由于油茶政策的不稳定,我县油茶生产曾几起几落。据普查,1979年时全县油茶林面积曾达10.2万亩,其中采摘面积6.92万亩,历史最多向国家交油700多吨。实行生产责任制后,油茶林分产到户,由于农户长期粗放经营,大面积油茶林处于失管状态,造成荒芜,有的逐淅被马尾松、檫树、杉木等树种更替成混交林,有的改为种粮。至1989年全县油茶林面积仅存7.0万亩,其中采摘面积4.4万亩。1989~1997年在全省木本油料林生产项目和国家
一、二期油茶低改工程的带动下,我县油茶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耕作水平有所提高,林分结构不断优化,油茶林面积增加到7.3万亩,采摘面积达5.6万亩,常年产籽量达78.8万公斤,年产油约400吨,油茶单位面积产油量7.5公斤。并建立了240亩优良无性系采穗圃,补植更新良种苗木35万株,嫁接换冠更新油茶林860亩。
近年来,由于缺乏政策和资金扶持,油茶生产普遍出现下滑,大面积油茶林再度失管返荒。全县现有6.15万亩油茶林中,可采摘面积约4.5万亩,其中油茶纯林仅存2.8万亩,混交林达1.7万亩,抛荒失管1.65万亩。全县仅富溪镇富溪村保存榨油坊2个,年收购茶籽约1500担,榨油600担。
二、柘荣油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混杂,良种面积少,增产潜力小。我县油茶品种较为混杂,绝大部分是解放前遗留下来或70年代及80年代初新种植的立冬籽、小果油茶、大果油茶等普通品种,虽能适应本地的地理气候条件,但产籽能力和出油率普遍偏低,增产潜力有限。全县良种油茶仅在90年代油茶低产林改造中预栽更新35万株(约2300亩),嫁接换冠更新860亩,合计约3160亩,仅占现有油茶林面积的5.1%,且因长期失管,其优良性状也未能得到充分体现。
2、树势衰退,纯林锐减,垦复难度大。我县现有油茶林按龄级分:初产期0.5万亩,占8.1%;盛产期2.1万亩,占34.1%;衰老期3.55万亩,占57.7%。按树种组成分:油茶纯林2.8万亩,占45.5%;混交林1.7万亩,占27.6%;抛荒失管1.65万亩,占26.9%。具备生产潜力的油茶林不足总面积的一半,且由于长期失管,逐渐荒芜,产量不断下降,大小年差异越来越明显,重新垦复的难度较大。
3、加工能力不足,经营效益难以体现。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造成茶籽采摘量急剧减少,全县目前仅有富溪镇富溪村保存土法榨油坊2个,年收购茶籽约1500担,榨油600担,且由于与市场严重脱节,产品销售范围小,价格低,现价每斤仅32元,按亩产油10斤测算,亩产值仅320元,油茶林的经营效益无法得到真正体现。
4、投入严重不足,产业发展难以为继。自1997年国家油茶低改工程二期实施结束后,我县油茶产业已有10多年未得到很好地扶持、发展,油茶生产、科研、投入均已停滞,特别是科技人员严重不足,使油茶的良种选育和推广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油茶产业发展后劲不足、难以为继。
三、加快柘荣油茶产业发展的建议
随着茶油市场景气度的不断上升,以及中央到地方对油茶产业的重视,特别是今年在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多次对油茶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批示,以及9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对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进行强调部署并提出将加大对油茶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的情形下,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又明确提出要“采取有力措施支持发展油料生产,提高食用植物油自给水平”,油茶产业迎来一个极好的发展机遇。县委、县政府应把握良好时机,加强对油茶产业发展的调查研究,把它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一项产业来抓,加大扶持力度,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1、加强宣传引导,解决认识问题。当前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对油茶产业发展存在几种认识:一是“无关论”,种不种油茶是农民的事,政府及其部门无须干预过多,发展油茶既不是创新工作,也不是重点和中心工作,现在都讲工业化了,谁还回到传统农业上去。二是“无效论”。对农民来讲一年种几亩油茶,不如出去打几天工,认为无利可图。三是“无力论”,油茶生产投入大,没有一定实力难以发展成产业。四是“无益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不值。这些认识问题严重阻碍了油茶产业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在领会国家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正面引导,统一思想认识,聚集社会力量,推动产业发展。
2、组建领导机构,解决工作力度问题。县委、县政府要成立高规格的发展油茶产业领导小组,要确定一名县领导专门负责,发改、财政、农办、林业、民政、税务等部门参与。要把发展油茶纳入县、乡(镇)两级的经济发展计划,要列入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点,要作一级对一级重点工作考核的指标,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实行一把手负责的目标考核制。县政府要出台加快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相关意见、决定,科学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3、深入调查研究,解决产业布局问题。我县应尽快组织林业部门技术人员深入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以求全面掌握全县油茶生产现状,建立健全资料档案。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导向,科学制定我县油茶产业发展规划,以指导全县油茶产业发展。要根据油茶树生物学特性,遵循适地适树原则,结合各乡镇传统种植、加工等情况,合理规划布局,确定种植和加工区域,规模发展,集约经营,增加经济效益。
4、加大项目包装、策划力度,解决资金问题。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国家油茶产业政策、产业导向的研究,积极捕捉重要信息,为项目资金争取服务。要把握今年全国油茶产业发展现场会透露的“国家将设立专项资金并安排不少于20亿元的贴息贷款,用于支持油茶产业发展”等重要信息,立即着手包装、策划项目,积极向上争取支持。重点做好福建三本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油茶新品种种植及深加工项目的包装、策划及申报工作。同时要积极筹措资金建立油茶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油茶产业发展。要创新投入机制。通过以奖代投、以补代投等方式,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油茶产业发展。要积极支持企业和农户利用各类信贷资金发展油茶产业。县政府还要制定政策,加大对良种选育、良种推广等技术方面的扶持,推动油茶产业发展。
5、搞好林地资源配置,解决好集约化问题。油茶要形成产业必须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只有集约经营,才会有人投入,有科技进入,最终才会实现效益,形成产业。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要在明确山权的基础上,加速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实现集约经营。为此,建议:一是实行公司化运作,通过工商合法程序将各类油茶开发公司转变成合法主体,享受银行贷款、税收的优惠政策。二是在明确林权的基础上和不侵犯林农利益的前提下,乡(镇)、村要主动做好群众工作、首先让集体山权顺利实现土地流转。对既不造又不准通过流转方式让别人造林的集体山,政府要通过一定经济、行政手段予以制约。三是政策性资金不撒胡椒面,重点扶持上规模的生产经营户。四是每年对油茶生产大户和成效突出的乡(镇)进行表彰奖励。
6、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一体化问题。要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引进有实力、有规模的油茶加工企业,加快产业的发展。今年,楮坪乡引进“福建三本农业高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我县开发油茶产业,企业注册资金3188万元,拟建设油茶加工生产线三条,年可产油5000吨,油皂素2000吨,年产值达到3亿元。计划2009年建设第一期一条生产线。对该项目,政府要予以全力支持,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难题与问题,争取企业早日投产,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同时,要建立好“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楮坪、富溪等乡镇建设油茶生产示范基地。在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下,做大做强油茶产业。
7、依法保护资源和各方权益,解决投资环境问题。要按照“谁投资、谁造林、谁受益”原则,依法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由于油茶生产周期长、面广、矛盾多,乡(镇)、村要主动承担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为保护投资者和林农的利益,凡林地流转须通过县林业产权机构予以登记备案。同时,投资者必须按照我县油茶发展规划要求,不得毁林造林,不得占用耕地造林,不得侵犯林地所有者利益非法造林,以确保我县油茶产业健康发展。
第三篇:柘荣剪纸: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并行[范文模版]柘荣剪纸: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并行
【口播】
剪纸是一种镂空艺术,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和艺术享受。在我省宁德市就有这么一个地方,剪纸已经成为当地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宁德市柘荣剪纸是怎样做到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同进的。
【配音】
据史料记载,唐以后,由于战乱等各种原因,中原人民流入柘荣定居,同时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带入柘荣。柘荣民间剪纸虽一脉相承于陕北民间剪纸,却因地处灵秀的江南,久而久之,形成了柘荣地区特有的剪纸艺术,兼具北方的质朴和南方的灵秀。柘荣剪纸堪称闽东一绝,在闽东民间民俗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山城柘荣的民间剪纸艺术有如山里奇葩,纯朴馥郁,渗透在每一个柘荣人们的心中,每逢婚嫁喜事,生日寿筵、岁时节令,人们都喜欢用贴窗花、喜花等,增添喜庆吉祥的气氛。已经耄耋之年的剪纸传承人袁秀莹对剪纸的热爱就是在这样深厚浓郁的艺术氛围下形成的。她从小耳濡目染,剪纸70余年,刀剪不辍。【同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袁秀莹我的家庭我的祖母母亲
她们绣花的时候就自己剪花来剪(绣)我就在旁边来看受到影响
因为这个也受到我们柘荣的风俗民情以及我家庭情况(影响)
【配音】
游走在“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柘荣的大街小巷里,在古朴的建筑中不时能看到三三两两集聚在一起的大人小孩在用剪刀裁剪出花、鸟、虫、鱼„„,耳中随时能听到“咔嚓咔嚓”有节奏的剪纸声。说到剪刀,就不得不提一下柘荣的剪刀。柘荣剪刀以其刀刃锋利,早在十八世纪就开始驰誉全国。柘荣素有“中国刀剪之乡”的美誉。
【同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袁秀莹就是细
这个就是细主要这个口要尖要对口像我们柘荣就习惯用这个剪刀像我们柘荣过去作为女孩子陪嫁的
这个剪刀一定要有一把
第二大的一把最大的一把
三把剪刀这是我们柘荣的风俗
【配音】
在柘荣,每一位女子必有一把剪刀,有道是“二月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说的就是柘荣乡间巧女的剪纸技艺。她们得祖辈传授,凭着对生活的体察,以大胆丰富的想象,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剪刀再现出来。质朴的柘荣人民也喜欢在剪纸中把一些现实生活表现出来,柘荣的药材是出了名的,其中以太子参为最,因此柘荣有“太子参之乡”的说法,在柘荣的剪纸艺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表现药材的。这也造就柘荣剪纸品位独具、造型简练、或淳朴率真,或清新典雅,或妙趣横溢的艺术风格。鲜明的特色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要求。袁秀莹老人的作品在剪法上又给人圆润通透的感觉,别具一格,独具魅力。【同期】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袁秀莹我的风格是比较写实圆润一点的我的风格是比较写实的有的人是夸张的
我的原来是比较写实的剪出来是比较圆润的所以我的剪纸一拿出来我这么多学生一看就知道这个是袁老师的
刚刚这个抓迷藏(作品)在以前小孩子的时候玩的东西没有现在这么丰富都没有
所以这个抓迷藏就是我小孩子的时候玩的东西现在剪纸把他创作出来这就是我童年的记忆
【配音】
70多个春秋的剪纸生涯。袁老培育了许多优秀的剪纸人才,她传承着祖祖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今年来,柘荣剪纸可谓是人才辈出。时任柘荣剪纸艺术协会的游晓亲就是袁秀莹的徒弟。【同期】
柘荣县剪纸艺术协会
游晓亲我是从我们学校毕业以后
然后那时候我们学校就有邀请我们的元老到我们学校办个剪纸培训班我是袁老手下带(的)学生从那个时候我就跟袁老开始学习剪纸如今算来也有20来年的历史了从那个时候开始剪纸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强化政策引导。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财政需不断加大资金投入,通过财政贴息、补助等方式引导茶产业有思路的发展。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方式,由资金支持为主转为技术支持同步。通过项目助推,积极围绕茶产业发展编报项目,争取并实施好现代茶产业发展项目。依托科技机构,整合科研力量,创建茶叶科技创新中心,着力研究解决制约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建立新技术、新品种“产学研”合作,加强实用技术的示范推广。整合相关涉农资金和资源,农
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以及科技研发等资金按照项目适宜原则向茶产业倾斜。促进茶产业突破发展。
三是支持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培植集约化经营组织。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资金要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倾斜。在目前资金难以完全满足茶产业发展的情况下,要实现“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产业发展战略,就必须集中有限的信贷资金重点支持集约化经营主体,以“企业+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基础,逐步淘汰质量不高和加工粗糙的小生产厂,通过合并、收购、入股等方式,整合茶叶资源归属于龙头企业,实现茶的集约化生产和经营。按照扶优扶强原则,支持茶企业采取联合、参股、兼并和租赁等方式,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推动全市茶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优先扶持以名优茶、技术茶为主的茶叶龙头企业。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发挥资源优势。鼓励龙头企业在网上设立专卖店、在其它地市设立直营店,借助连锁超市或网络系统,扩大我市茶产品的销售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