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产业集聚区是我省谋划和培育的一个重要发展平台,是为了努力推进存量优化调整,着力拓展新的增量空间,通过打造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富”现代化浙江目标的关键之举。产业集聚区按照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相结合的示范区、经济转型升级先行区的目标要求,全省上下合力推进,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在创新引领、集聚集约和融合发展方面取得较为明显的成效,为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以下简称集聚区)分属全省11个市,规划范围涉及37个县(市、区),其中杭州、宁波和金华均有两个集聚区,其余地级市各有一个,当地都选择了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纳入集聚区开发。集聚区规划控制区总面积4440平方公里,2012年投产“四上”企业5185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780亿元,占全省11.6%,其中工业新产品产值1593亿元,占全省11.8%;出口交货值1122亿元,占全省10.1%;服务业营业收入2276亿元;科技活动经费支出108亿元,占全省11.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09亿元,占全省14.7%;产值超10亿元的工业企业89家,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服务业企业35家。在全省“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集聚区具备突出的发展优势

1.战略区位优势明显。四大国家战略举措涵盖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绍兴、舟山、台州和义乌等10个集聚区,其余4个集聚区也都处于都市经济圈和三大产业带规划区,在全省生产力布局中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是全省未来区域发展的核心或重点。集聚区濒临沿海、临港和主要运输枢纽,海陆空交通发达,综合交通网络优势比较明显。集聚区接近中心城区,城市配套服务较为完善,城市为产业集聚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产业集聚推动新型城市化发展进程,形成产城良性互动。

2.发展空间大。土地资源不足一直是制约我省加快发展的瓶颈,集聚区的规划结合有限的可利用发展空间,与全省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和区域分布相结合,选择了沿海滩涂、低丘缓坡等土地后备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形成规模大、集中边片、后续潜力较大的开发建设空间。集聚区开发模式还注重于“立面提升”,功能开发注重综合集成,以发展大产业为核心,带动科技、人才等要素集聚,建成产业科技人才集聚发展的大平台。“十二五”时期,可开发建设区域共42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81平方公里,温州、台州等集聚区海涂可围垦开发100多平方公里,金华、衢州、丽水可整理低丘缓坡70多平方公里。

3.产业基础坚实。浙江各地形成许多特色鲜明的块状经济,为集聚区主导产业实现错位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物联网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临港制造和新型纺织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2年,集聚区形成6个制造业年产值超500亿元,8个服务业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集聚区谋划与全省产业发展规划和空间布局相结合,依托中心城市和开发区等各类集群布局相结合,尤其是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以及提升传统产业方面有比较明确的定位导向。

4.体制机制较为灵活。产业集聚区均成立了管委会,相应的职能机构配备完整,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积累与探索,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与协调机制,集聚区还对区内原有多个开发主体进行了整合提升,建立“一个管理平台、一个管理主体”的管理体制,由集

聚区管委会统一行使建设管理职责,有多个管理主体的集聚区也在产业准入、项目推进、要素分配与整合方面建立统一的议事机制,提高了统筹推进能力。

5.政策形成合力。集聚区启动建设过程中享受到一系列政策扶持,在此基础上,2012年省委省政府建立省领导联系集聚区制度,14个集聚区分别由省领导一对一联系,着力强化破解集聚区难题与要素保障,协调解决实施推进过程中相关问题。杭州城西科创、宁波杭州湾、绍兴、衢州和舟山五个集聚区于去年率先挂牌创建省级高新园区,进一步整合提升发展要素与资源,合力推进集聚区发展。

二、集聚区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建设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扎实落实“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推动实施“411”投资行动计划。最近印发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省级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3〕48号)又进一步明确了集聚区在主导产业培育、科技创新、集约高效和完善配套服务方面的要求与目标,在项目安排、税收优惠、用地保障、融资政策、环境容量等方面都给予了倾斜和支撑,集聚区发展被摆上全省发展的突出位置。

(一)战略发展机遇

1.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和“411”计划发展机遇。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举措,必将大力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一批重大临海项目、临港制造、海洋产业、滨海城市群的发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将进一步加快构建“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加快建设“无水”港、综合保税区等重大功能平台建设步伐。杭州、宁波、温州、台州、舟山和义乌等集聚区可充分利用和吸收实施国家战略举措和“411”计划带来的发展机遇,乘势借力,融合衔接,蓄势待发,加快海洋产业和国际商贸中心发展步伐。

一是以港航物流发展为契机,加快集聚区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牢牢把握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运输网络的港航物流服务业发展提供的难得机遇,突出加快海铁联运、江海联运等物流服务业发展。二是借势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浙江省海洋经济“822”行动计划的推进,今后五年内全省将完成1万亿元的涉海投资,将重点支持和培育海洋特色基地、涉海大企业和沿海产业集聚平台建设,集聚区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深度融入海洋发展战略,对接建设项目,加快集聚区基础设施和海洋产业建设。三是义乌集聚区借势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优化商品结构、探索现代物流新方式,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四是浙江省扩大投资“411”行动计划的落实,集聚区在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浪潮中必将抢得先机,将有力助推集聚区承接更多投资项目,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交通网完善、服务配套和能源保障的项目建设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备注:

1.“四上”企业是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和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包括金融类企业和房地产开发企业

2.本文数据统计范围为集聚区的规划控制区,而各地日常统计监测范围主要覆盖集聚区重点规划区范围,因此在本文的分析中用作分析对比的数据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