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优化经济结构指导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进一步提高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转方式调结构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增强我国经济国际竞争力、抗市场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然要求。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市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力量凝聚到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上来。
2.进一步认清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意义。近年来,全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动工作指导转变,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抓当前与谋长远相结合,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当前,全县正处在加快建设的关键时期,面临扩张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但我县产业结构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的矛盾仍十分突出,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和谐社会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坚定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3.进一步明确转方式调结构的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建设“三城一基地”(中国五金机械产业城、中华美味小吃城、水郡绿城,中国最大的小麦良种产业化基地)目标不动摇,坚持不懈开展“三放三提”思想解放运动,以思想观念转变促进工作指导转变;坚持不懈推进自主创新,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坚持不懈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不懈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不懈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进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提供强大支撑。
4.进一步明确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目标。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城乡结构、需求结构,在六个方面实现重大进展。
(1)在扩大总量、提质增效上实现重大进展。到2012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超过4亿元、争取达到4.5亿元,“十二五”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40亿元,总量规模、质量效益、人均水平跨上新台阶。
(2)在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实现重大进展。
二、三产业比重超过90%,其中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0%以上,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端化、商贸服务业现代化、农业品质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3)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上实现重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2%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显著提高。
(4)在绿色建设上实现重大进展。单位gdp能耗、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有较大幅度下降,绿色、低碳、循环、生态产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低碳绿色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
(5)在一体化发展上实现重大进展。城镇化、城市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发展,对内开放、对外开放良性互动。
(6)在加强社会建设上实现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社会保障更加完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二、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5.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围绕打造“中国五金机械产业城”,通过技术升级、产品换代、产业链条拉长做宽,改造提升纺织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做强传统产业集群;通过不断自主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体育器材、电梯、铁路器材、阀门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做大区域高科技群体。力争到2013年,全县电梯整梯生产规模达到20000台,电梯零部件占江北市场份额达到50%以上,实现由生产电梯零部件向电梯整梯大县的跨越;铁路器材国内市场份额占到10%以上,独家垄断200公里以上动车组弹簧市场;全县五金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过10亿元的企业达10家以上。
6.倾力培植大项目大企业。落实好《县委、县政府关于扶持工业企业发展壮大的意见》,对财政贡献大、有发展前途、社会公信度高、企业负责人素质高、发展欲望强的企业进行重点培植,充分发挥好高含金量政策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政、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促进各类要素向高端项目集中、向行业龙头企业集聚。重点实施好“四大企业”突破带动战略,对三岭汽车内饰有限公司、美华工业有限公司、省宝德龙健身器材有限公司、富士制御电梯有限公司4家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力促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同时,再筛选论证一批规模扩张项目进行扶持,力争3年左右的时间,培植5家年销售收入达到30—50亿元的龙头企业,有1—2家企业纳税过亿元。
7.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物流、商务、保险、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餐饮、旅游、健身、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信息、会展、创意等现代服务业。
一是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健全完善物流运输、公共信息、存储配送三大平台,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培大培强金属材料交易中心、家具大世界、蔬菜市场、粮食市场、闫沙副食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将我县建设成为鲁冀邻边商贸物流中心。
二是重点突破文化旅游业。制定全县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充分发挥美食文化、杂技文化、文化等优势,加快建设中华美味小吃城、杂技文化广场、文化馆等文化旅游项目,逐步形成完善的旅游项目产品体系,促进旅游与生态、文化、商贸、餐饮、休闲等相关产业融合互动,培育“美食”、“休闲”服务品牌,全力打造“中华美味小吃城”。
三是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2012年农村社区全部建立完善配套的农家店和农村商品配送中心、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
四是优化服务业发展环境。落实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税收、用地政策和国家、省、市服务业发展有关政策,为服务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结合合村并建完善镇村文化设施,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8.加快发展品质农业。
一是大力发展良种繁育基地。围绕打造中国最大的小麦良种产业化基地,大力实施小麦良种繁育工程,加大对良星种业等企业的培植,加快良星农科院建设,支持帮助企业培育国字号品种,积极构建种子繁育、生产、加工、销售、管理产业化体系,到2015年全县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10万亩。
二是积极发展蔬菜生产。以打造“蔬菜”品牌为重点,不断提高蔬菜等农产品标准化水平,搞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积极引进投资者,提升改造东崔蔬菜市场,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全面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到2015年蔬菜面积达20万亩以上,把建设成为京津济地区重要的蔬菜供应基地。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以“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发展方向,重点抓好养殖小区、示范场户建设,积极推进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实现品种优良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防疫网络化、服务社会化、产品无害化,把我县建成京津济地区主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0%以上。
四是抓好5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建设,把建设成为京津济重要的花卉苗木生产基地。
五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扶持瑞丰食品、天津融商肉食、天津百万头生猪加工养殖等一批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建立梯次发展的农业产业化企业群体。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扶持专业合作社自办企业,支持成立区域性联合组织和专业协会。
六是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提高农业综合开发水平。
三、坚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投资消费协调增长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30.建立有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体制机制。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县直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领导小组,做好转方式调结构的组织协调工作。突出抓好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进一步提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水平,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和“一站式”服务体系,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拓宽信息公开范围和渠道,完善重大决策咨询、公示及听证制度,建设阳光政府、透明政府。建立健全政府行政问责制度,提高行政执行力。深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优良传统,鼓励基层和企业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31.完善体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目标任务分解方案和年度推进计划,健全完善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完善各乡镇、县直部门考核评价办法,健全考核指标体系,更加注重对结构优化、自主创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居民收入等方面的考核评价,使考核评价体系真正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风向标”,使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加强对转方式调结构任务、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严肃追究责任,真正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态度坚决而又有能力的干部选拔上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鲜明的选人用人导向。
32.建设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环境。加强与中央、省、市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政策措施的对接,用足用活用好上级政策。加强财税政策引导,完善激励型财政支持政策,整合各类财政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发挥财税的杠杆作用。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深化政银企合作,加大信贷资金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持力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积极争取土地置换和点供指标,着力提高存量土地利用效率。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开展“重大项目突破年”、“机关作风转变年”活动,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之风,引导广大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上,把功夫下到转变发展方式上,深入实际,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继续深入开展“三放三提”活动,解放思想、提升境界,查找差距、明确方向,努力营造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