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思考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点,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基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内在支撑条件和外部需求环境都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在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也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承担着促进国家区域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使命,面临着提质增效升级的战略任务,更蕴含着巨大变革和创新活力。
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入中高速增长的一种阶段性特征。在发展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在保持平稳发展的同时,更加突出发展质量,通过推进经济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转换,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变革,最终实现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空间核心,对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提升发展质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在新形势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体现在经济结构转型压力大、新型城镇化发展滞后、资源环境约束加强、投融资机制不完善、开发合作不足等方面。如何破解这些难题,亟待我们深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在新常态条件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不仅要做好产业方面的文章,还要下大力气促进县域经济绿色转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第二,加快推动县域新型城镇化建设。首先,要促进产城融合,从县域环境资源条件出发,促进人口城镇化、产业城镇化和空间城镇化协调发展,推动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以及服务业的融合,将产业发展与人口集聚、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其次,要提升县域城镇的承载和服务能力,以现有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建制镇为基础,因地制
2宜、科学规划,构建合理的乡镇、村体系和村落空间布局,围绕县域城镇居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住房、交通、教育、医疗等民生需求,完善基础设施并发展县域服务业,发挥县城和中心镇在市与乡之间的产业、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衔接功能,优化城镇功能,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发展品质。最后,县域城镇化发展要结合城镇化制度建设,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征地补偿制度,形成城乡人口公共服务共享机制,形成有利于促进城乡人口迁移转换的体制机制。
第三,促进县域经济绿色转型。新常态是经济减速转型提质的新阶段,也是绿色发展提质的新契机。大量实践证明,一个地区拥有生态资源优势往往更有发展前途和发展后劲。因为长期来看,拥有好的生态环境,就意味着投资创业有更大的优势,聚集优秀人才、吸纳先进生产要素有更大的空间。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把绿色发展作为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力量,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生态环保的引导作用和倒逼机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县域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绿色经济道路,从而创造更多的绿色财富和生态福利,把生态比较优势转化为生态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