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改革开放时期之中国精神

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的警惕精神懈怠观论析

摘要。警惕精神懈怠危害,解除精神懈怠危险,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一切政党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党和国家历代领导人从未忽视的问题,在改革开放这一独辟蹊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探究邓小平的警惕精神懈怠观对于新时期新阶段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巩固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精神懈怠;思想僵化

所谓的精神懈怠是一种不思进取不负责任不愿作为贪图安逸的低迷涣散僵化的精神状态,反映出的是对思考的厌倦,理想的淡漠,进取心的退化等深层次的思想蜕变。苏共的悲剧证明,共产党长期执政时间越长,精神懈怠的危险越大。要有效防止精神懈怠,不仅要立足当代,警钟长鸣,还需不断回顾历史,包括学习党的历代领导集体对此问题的深刻阐释。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以服务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党的领导地位为目的,对警惕精神懈怠问题有很好地阐释。但学界并未曾深入探讨。本人不揣冒昧,特以此请教于方家。

一、邓小平强调警惕精神懈怠的原因

警惕精神懈怠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一条宝贵经验,特别是在历史转折关头,他总是高瞻远瞩地提出这一问题。如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p1438-1439)深入考察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防止党员干部的精神懈怠是一重要原因。毛泽东的警惕精神懈怠的思想和实践为邓小平提出相关思想提供了丰富营养。在推进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改革开放的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邓小平深刻阐释了警惕精神懈怠的极端重要性。

(一)警惕精神懈怠是正确坚持和认识毛泽东思想的需要

在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的转折关头,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才能够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够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团结一致,一心一意搞改革;才能够进一步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继续前进。但当时,在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认识上,集中存在过两种错误倾向:一种是“两个凡是”思想,认为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必须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另一种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全民否定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和指导作用。

上述两种错误犯了机械主义惰性病,只看到某一点或某一方面,从而绝对的肯定或否定毛1

泽东思想,这都是不动脑经,思想僵化,不思进取的表现,是没有用历史的辩证的方法来评价毛泽东思想表现。只能僵化的停留在毛泽东思想的只言片语上,没有开动脑筋探究毛泽东思想的本质和精髓的结果。

邓小平说,不能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只能损害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威信,只能涣散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2](p366)毛泽东同志功劳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胜利,对于毛泽东万年的错误,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分析,只有这样具体历史的分析毛泽东思想,才能够正确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二)警惕精神懈怠是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需要

改革开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从未进行过的事业,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直接找不到答案,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照抄。改革前夕,面对这一历史性的转折,一部分人还不能多及时解放思想,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实际的又一次结合,有人认为,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是马克思主义中没有的,不属于社会主义的,尤其对于市场经济的分析,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会有市场经济,而邓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的手段。”[3](p373)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用,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用,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思想的束缚。

改革开放初期,党不仅仅是在经济领域存在不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又一次与现实结合的困境,在政治,文化等其他领域同样存在不能因国情世情的变化而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对此,邓小平强调,不能让马克思这一停留在几十年后一百多年前的个别论断的水平,要重善于重新学习,勤于思考,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则同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中国化才能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保证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进行。

所以,不能做思想懒汉,固守着本本和以往的经验不放,要打破思想僵化和半僵化的状体,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推进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中国化的需要。

(三)警惕精神懈怠是在改革开放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改革开放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了挑战,挑战之一就是能否在改革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囿于改革开放政策之便,在经济合作,互通贸易等手段的掩盖下向我国输入反党,反社会主义道路等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观念,而此时,党和国家把中心工作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而忽视了在政治领域和思想领域中资产阶级自由化泛滥的危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学生闹事和“六·四事件”就是党和国家对于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反对不力和领导不力结果。

基于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邓小平说,如果顶不住自由化的这股逆流,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最终纳入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统治,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国,以后再想发展也不容易了。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更好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仅20世纪80年代要讲,到本世纪末甚至是到下个世纪的头五十年仍然要讲,在这一点上,我们头脑要清醒,精神不能松懈,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二、邓小平警惕精神懈怠的表现

(一)警惕由于精神懈怠导致思想僵化的危险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1]《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6][8][10]《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4][5][7][9][11][12][13][14]《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