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深圳学习考察有感改革创新之路
漫步莲花山再沐改革潮
——赴深圳学习考察有感改革创新之路
蔡富强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个经济特区,从改革开放之初“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到如今仅一市便拥有3万多家科技型企业、百万家中小微企业,在改革的“破”与创新的“立”中,深圳敢为天下先,始终走在前列,成为开放崛起的风向标。去年12月12日至17日我有幸参加了省委组织部在深圳市经理学院组织的“湖南省县市区领导干部产业升级创新驱动专题培训暨励志示范班”的学习,实地参观了深圳地标莲花山和深圳一些知名企业。我十分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紧紧跟随十八大习总书记首次离京考察第一站的脚步,努力寻找中国改革创新的基因,解码深圳这座被习总书记寄予厚望之城。经过长时间的思索,融入冷水滩区发展实际,近日写下所看、所感文章,以期有所悟、有所用。
——感受“莲花山潮”之景:创造工地、创新高地、创业福地
1、奇迹创造的工地。深圳1979年常住人口31万,建设用地规模3平方公里,人均gdp606元。2017年常住人口达到1137.87万,城区面积2000平方公里,人均gdp18.7万元。先后诞生华为、中兴、腾讯、比亚迪、大疆等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新型研发机构,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到40%,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524
1家,世界五百强本土企业4家,中国五百强企业30家,主营收入超百亿企业65家,其中超千亿企业8家。境内外上市企业321家,本地企业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总量连续9年居大中城市首位。全面形成了高新技术业、物流业、金融业、文化产业四大支柱产业,成为全国乃至亚洲智造中心、创新中心。这座创下世界城市发展史上奇迹的城市,用一个个“率先”“首个”,论证着改革创新对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发展创新的高地。2012年以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努力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现创新驱动发燕尾服的决定》等“1+10”政策文件,建立健全科技信用贷款补偿机制和担保体系,建立天使投资人登记制度,设立专项资金鼓励创业资金与技术对接,vc/pe机构达1.5万家,注册资本超过1.1万亿元。“创新投”累计投资企业548家,其中97家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市;“高新投”累计为1.9万家初创期科技企业提供2100多亿元担保服务。以腾讯、华为、中兴、华大基因、研祥智能、大疆科技为代表的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迅速崛起,成为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华为、中兴、腾讯、华星光电4家深圳企业合计的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到7500件,接近于美国8000件全国总数。《福布斯》中文版首次发布的2014“中美创新人物”专题,在中国10位年度创新人物名单中,有5位创新人物来自深圳企业界。近三年在境外设立投资200万美元以上研发机构90家,出台国际协同创新计划,与以色列、澳大利亚、芬兰等签署合作协议,探索建立国际科技合作长效机制。目前,有275家世界500强企业扎根深圳,4家500强诞生在深圳。
3、万众创业的福地。目前深圳全市高校拥有国家级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基地14个,拥有市级重点实验室89个。已建成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高校12所,全日制在校生增至9.05万人,专任教师499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50.92%,其中全职院士增至8名。计划未来高校数超过23所,2020年在校生人数达到20万人。在寸土寸金的南山区黄金地段,深圳市政府无偿拿出77亩土地,全额投资建设15万平方米专业孵化器引进中科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以柴火空间、创客工作坊、虚拟大学园、软件园、互联网产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硅谷动力〃电子商务港等为代表的多元化、专业型、互动式孵化器群为支撑,形成了多元化、网络化、专业化、全链条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感慨“两地发展”之别:理念差别、实体差距、机制差异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6或财政资金奖励。通过创投、担保、小贷、租赁、股权交易、基金等多种金融工具和金融产品,放大政府科技资金的引导效应和使用效益。
5、优化政务环境举措要更实。积极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加强对企业服务、引导和激励,激发企业主动创新的积极性,在全社会营造公平竞争、宽松包容的创新环境。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争取政策条款上有更大的突破。比如,简化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程序,降低中小企业享受政策的门槛;对科技人员留职离岗创办科技型企业,资本注册实行“自主认缴”或“零首付”;区级平台在孵企业缴纳税收地方留成部分5年内全额奖励返还企业等等。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从司法和行政两方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惩处力度,规范、整顿知识产权服务市场秩序,形成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的良好环境。营造良好人才环境。建立党委政府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安排或增加科技人才专项经费,全面落实博导、博士后津贴待遇,设置“创新人才奖”等措施,做到以感情、事业和待遇留住人才。
(作者系冷水滩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