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做法:做实“三篇文章” 激活村级集体经济“一池春水”

2023年来,区聚焦“两强两富”目标,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积极做实头雁、产业、服务“三篇文章”,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持续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全力跑出“强村富民”加速度。

隐藏内容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 普通用户特权:8.8积分
  • 会员用户特权:免费
  • 网站代理用户特权:免费推荐
会员免费查看

二、做实“产业文章”,结出强村富民“幸福果”。围绕全区“一主两辅一突破”产业格局,通过盘活闲置、延伸链条、深挖潜能的方式,扎实做好“土”“游”“水”文章,持续带动群众稳定增收。一是盘活闲置做活“土”文章。推行“整村建制托管”土地流转模式,将各家各户闲置、低效土地返租到集体,由村级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统一托管,将闲置、低效土地全部流转。积极引进梵天菌业、香柚香、华诚牧业等具有相关管理运营经验和实力的龙头企业,对低效耕地、撂荒耕地、荒山等闲置资源进行总体规划设计、整体打捆包装,统一规划发展香柚、蔬菜、葡萄等产业,在盘活闲置资源的同时形成产业规模化效应。截至目前,共流转土地9.2万亩,建设蔬菜大棚基地3万亩、香柚种植1.6万亩、山地刺葡萄种植2000亩。二是延伸链条做活“游”文章。立足x实际,用好自身优势资源推动产业链“接二连三”。围绕打造x工业旅游示范区,积极对汞矿闲置遗址和汞矿近现代工业建筑群升级改造,制定“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汞矿博物馆——地下长城——那个年代一条街”研学路线,打造“红色x”研学基地,带动“旅游+研学”蓬勃发展。“红色x”研学基地开业以来,已接待研学团队1.4万人次,带动社区集体年经营性收入34万元。三是深挖潜能做活“水”文章。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合理开发自然资源,打造产业增收项目,让自然资源潜能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实现变“闲”为“宝”,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其中在谢桥街道龙门坳村,通过用好用活村里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成立x圣泉桶装水有限公司,打造饮用水生产线,生产规模可达每小时1500桶、日产10000桶,年均销售达160余万元,真正将自然“活水”变为“致富水”。

三、做实“服务文章”,释放强村富民“内动力”。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不断凝聚各方力量资源形成强大推进合力,持续释放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活力和动能。一是强化激励主动干。严格落实“345”保障机制,建立村干部“基本报酬+管理考核报酬+任期补贴+养老保险+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相结合的报酬机制,推行村干部报酬与集体经济发展挂钩制度,有效提升村干部带头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产业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全区村干部报酬最高达5257元/月,最低2700元/月。二是整合资源推动干。积极整合组织、农业农村、发改、人社、金融国资中心等部门资源力量,争取到财政资金2350万元专项扶持25个村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推动涉农项目、资金和服务下沉。同时选聘40名“金融村官”结对帮扶40个行政村,帮助联系村成功获得融资贷款等,切实促进特色产业“做起来”、金融服务“跟上来”、农户增收“富起来”。2023年来,共获得以工代赈项目2个、补助资金970万元,“金融村官”帮助联系村获得融资贷款4344万元。三是专家人才帮助干。围绕全区“一主两辅一突破”产业布局,实施“五类人才”培训培育8217人次,组建区级农业技术专家服务总团,设粮油、经济作物等专家服务团3个、技术服务工作组9个,积极到基层一线开展实地指导、技能培训等,推动技能赋能、产业提效。同时通过乡级自查、区级核查等方式,全面摸清“三资”底数,按照“九个一批”方式盘活资产,高效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截至目前,全区村集体总资产达7.30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达6.337亿元,共盘活闲置低效项目资产5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