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发展集体经济典型经验介绍“增收九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增收九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近年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系统总结市域各镇街发展村集体经济典型经验,提炼推行“增收九法”取得较好成效,目前全市10万元以上村达到95.36%。
一、“支部+合作社”法。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示范引领作用,将村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同合作社产业优势、市场优势相结合,带领党员群众抱团发展。**村旅游开发专业合作社,依托本村丰富文旅资源禀赋,大胆试行“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运营公司”模式,发挥社会资本作用,盘活村庄老旧房屋资产,激活农村闲散劳动力,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0余万元。
二、“双联双增”法。推行“部门和企业共同联村,增加村集体和群众收入”的“双联双增”模式,构建联动共促村集体经济增收格局。建立“2+1”结对帮扶机制,筛选集体经济薄弱村,安排市直部门和规上企业,采取合建项目、扶持产业等方式帮包,帮助找准选对持续增收路子。目前已到位帮扶资金300多万元,实施强村富民项目23个,增加村集体收入120多万元。
此处内容需要权限查看
会员免费查看七、土地流转法。围绕各村当前产业和特色优势,规范推进承包地返租流转特别是村内外出户承包地或整村土地的流转,发展农业产业园、休闲观光园、种养殖基地等,实现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村阜胜农业专业合作社,大力引资入社,整合碎片土地,开发高标准农田,提高土地产能。20**年实现集体分红100多万元,农户平均每亩分红230元,村民以承包地入股参与收益分红,每户每年增收1000元以上。
九、盘活市场法。立足村庄区位特点,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对现有农贸市场(农村集市场)改造提升,规范建设一批新的农贸市场、特色专业市场。**村投资1300万元,建成占地230亩的大姜土豆专业化批发市场,业务辐射全省以及深圳、海南、上海等地,并出口韩国和俄罗斯;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商贸有限公司,每年通过征收摊位租赁费、市场管理费等,增加村集体收入300余万元。
十、“打造品牌”法。大力实施“一村一品”计划,通过品牌效应提升合作社知名度,增加集体和群众收益。围子街道孙斜村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萝卜生产培育和深加工产业,打造绿色生态产业基地,采取“订单模式”销售,打响萝卜品牌。**镇山阳特色茌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以千亩梨园和博陆山为依托的“博陆山风景区”休闲观光农业,开发“梨花水饺”“梨花糕”等品牌旅游产品,带动餐饮业及综合商贸业发展,实现年销售收入623.5万元。